时间:2010-07-21 来源:紫砂之家
范仁良,出生于壶艺世家。自幼跟随母亲学做紫砂壶,少年时期就熟练地掌握了全手工制壶技法。
198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制壶基本功,考入江苏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技工培训班。他虚心好学,刻苦研练壶艺技法,广集历代名家名壶之长,技艺日趋精良。1988年调入紫砂研究所,专业从事紫砂艺品的设计和研究。1990年,他以突出的壶艺技法被厂任命为辅导教师。1992年创办仁艺居陶艺工作室。
20多年来,他对紫砂艺术执著追求,立足传统追索经典,并经过借鉴传统艺术的精华拓宽创作视野,不断推陈出新。他集壶艺设计、创作和装饰技艺于一身,是当今陶都艺德兼备的青年陶艺家。
他的作品题材新奇,构思严谨,富有诗意。他对宜兴五色土有较深的研究。尤其擅长用绞泥来装饰壶面。经他装饰后的紫砂壶色彩斑斓,各色协调和谐,纹理清晰自然,既形成了变化自然的纹理之美,又展现如行云流水般动感韵律。它既像一首无声的歌,又像一幅美丽的画,令人浮想联翩。他的绞泥作品虽是他主观意念之作,且无丝毫的雕凿之痕,却大有自然天成之感。
他创制的《金豹壶》,采用三种不同色泽的紫砂泥,配置装饰成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豹,形象逼真。壶面色彩绚丽,壶面和壶色和谐统一,增强了壶的整体美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创作的《百宝神壶》,以葫芦为创作题材,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壶为贮茶的公道壶,下壶为泡茶壶,上壶壶嘴设在底部,倒茶时可用壶“的”上气孔来控制。当用手指封盖气孔时,壶嘴滴水不漏,当手指离开气孔时,壶中茶水经壶嘴直泻而下。该壶以巧妙、奇特的构思,精良的工艺技法,受到中外茶商和壶艺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他创作的《古韵壶》荣获中国福建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有多件佳作被中外藏家收藏。作品相继入编《壶锦》、《紫砂风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等多部书刊之中。他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的业绩曾由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无锡日报》等多家传媒作过报道,并曾载入《当代宜兴陶艺名家集》、《中外名人辞典·共和国卷》之中。
我是通过作品认识紫砂壶艺师范仁良先生的。今年年初,同道孙鼎朴先生送我一套他新出版的紫砂系列作品集,其中有一册是他与仁良先生合作完成的。我深深地被作品集中一件件富有创意的紫砂精品所打动。我涉足紫砂近二十个年头,常因本职工作繁忙对家乡紫砂发展动态未能完全了解,可手头的作品集给了我全新的认识,我看到了宜兴紫砂陶发展的希望。
紫砂陶是我国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手工艺。紫砂陶“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她之所以能不断延续、发展,不仅仅是因为紫砂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更主要的还在于历代紫砂艺人充分利用了紫砂陶土优良的物理性状,发挥了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赋予了这种器物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明清以来,紫砂工艺精进发展,良师名家辈出,同时大量文人的参与、定制、设计、诗词书画装饰和印鉴篆刻等,更丰富了紫砂陶的文化内涵,使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得以升华。
宜兴紫砂得天独厚。被称为“泥中泥”、“岩中岩”的紫砂泥,实际上是天然紫泥、绿泥(本山绿泥)和红泥等等的统称,因此紫砂泥亦有“五色土”之称。人们在长期烧制日用陶器的过程中,不仅对其良好的独特性能有了认识,而且被紫砂丰富的色泽所吸引。而这种色泽也是艺术家丰富其创作的重要因素。范仁良先生对紫砂陶的探索也是首先从原料的色泽创新开始的,并不断向成型方面延伸,逐渐形成了“仁良壶”的特色。
一、形神兼备巧创新
通常欣赏紫砂壶有几个基本要素,有专家把这些要素凝练为四个字,叫形神气态。“形”指一把壶的外形,轮廓,面相,面相要好;“神”指神韵,就是指一把壶的精神风貌;“气”是指气质,主要的是跟紫砂壶的用料、色彩以及各个部件的搭配有关;“态”指仪态,就是一把壶的高低、胖瘦,刚柔,或者大小。
紫砂壶的外形和颜色都是给人以直观感觉的,所以有“看壶先看泥”的说法。除了泥料要有纯正的色泽,还要看作者对泥料的再创造。在这方面,绞泥工艺可谓是大出风头。范仁良先生的绞泥堪称一流,因此他赢得了“绞泥魔术师”之誉。他能熟练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紫砂泥绞和在一起,形成色调对比强烈的不规则的条纹,并恰到好处地在紫砂壶体上表现作者的装饰意图,从直观表象上或是意态内涵都给人以一种鲜艳、柔和、清晰、秀气、灵动的美感。
以仁良先生代表性的作品为例,他设计制作的《五彩乐韵壶》就是采用了绞泥拼版镶泥装饰,其造型新颖独特,气韵独具,该壶在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上获得了铜奖。
同样,由他创作的《金豹壶》,也是以娴熟的绞泥手法,将色泽不同的泥料镶嵌于壶身,形态逼真,且富有变化,真的如豹皮覆盖其上。这些逼真的豹纹并非点彩或者拓印,而是采用紫砂壶创作中独特的工艺──绞泥装饰来完成,使作品更加典雅贵气,庄重。
二、宝座托衬育华彩
我们用紫砂壶品尝茶的醇美之味,同时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紫砂壶所带来的人文情怀之中,所谓“壶中有乾坤,一壶一世界”,仁良先生在设计紫砂壶时可谓独具匠心。
他创作的《百宝神壶》,以葫芦为创作题材,分上下两部分,上壶为贮茶的公道壶,下壶为泡茶壶,上壶壶嘴设在底部,倒茶时可用壶纽上气孔来控制。当用手指封盖气孔时,壶嘴滴水不漏,当手指离开气孔时,壶中茶水经过壶嘴直泻而下。茶壶构思巧妙,技法精良。
再如他所创制的《华经壶》,为了凸显茶壶的气韵神态,不仅在泥料挑选等细节处理方面下很大的工夫,而且创新表现方式,给茶壶加上一个中空托盘,既美观又饶有新意,既能使壶与托盘合二为一,又能起到养护紫砂壶的作用,两者之间衬映成趣,互为辅佐,有仁者风。
中国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元素,而紫砂壶的原料就是由五色土组成的,一把紫砂壶的完成也恰好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结晶,所以有人说,一把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紫砂壶揣在怀里,那就是捧着万物的根本,就是心怀大千世界。这种说法一方面显示出爱壶人的可爱之态,同时也体现了紫砂壶是最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
三、自然意趣蕴生机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范仁良先生在紫砂作品创作中,能非常巧妙地运用源于大自然的灵气,因此他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手法以及制作技艺。所以从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抒发的艺术语言。设计上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以美的感受。正如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说,艺术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仁良先生从南京买回了大量图案、纹理各异的雨花石,为了绞出鹅卵石的逼真效果,他整日揣摩,然后反复实验用绞泥来绞出雨花石的纹样。为了使绞泥石头显得自然,他在形状上也不断地修饰,使其尽可能成不规则状态,并呈现出水流日久冲刷的效果。有朋友看了其作品《趣提壶》,竟以为壶上面的鹅卵石装饰是真的石头。他的代表作鹅卵石紫砂系列作品中《天地蛙趣壶》也是一例。该壶壶身的绞泥鹅卵石,同样几可乱真。壶身上有一只小青蛙卧在上面,为了增加立体感,他将小青蛙置于壶身凹处,好似一个幕天席地的小牧童。在《古井蛙趣壶》上,壶身形成开片,且勾画出秦砖纹路,也有一只小青蛙爬在上面,似在自语,颇为可爱。
此类的绞泥作品,既有紫砂的古朴典雅,又饱含着作者爱惜生灵的仁爱之心。
他的作品《听雨壶》,壶身用绞泥绞出两片芭蕉叶子,古朴生动,犹如古人诗句“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夜雨芭蕉,临轩品茗,自有一番雅趣。
范仁良经常临摹经典壶型,巩固制作技艺。同时,他在创作紫砂作品时,不仅大量吸取前辈的经验,而且从自然中吸收营养、获得创作灵感。多年来不断探索,如今他已名扬遐迩。他的作品广受藏家青睐,参展屡获大奖。范仁良在全国陶艺评比、精品展览中已荣获十多次金、银、铜奖。范仁良先生制壶是用心的,欣赏他的壶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能受到启迪和感染,从他的作品中能透出自然的质朴美感,敦厚、圆融。壶如其人,正如金陵著名诗人、书画家单人耘老先生评价他的紫砂壶所云:“仁者治壶壶亦寿,良工示朴朴乃真”。我们衷心祝愿范仁良先生壶艺精进,更上一层楼。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