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闲话茶具

闲话茶具

时间:2011-11-28 来源:紫砂之家

  我国饮茶习俗,早在唐代便有。当时的饮茶器皿还没有发展到专用茶具。劳动人民仅以简陋的葫瓢、竹筒、热盂和茶展等作为饮茶工具。唐开元年间,国泰民安,一时大兴禅教,朱门柴屋,饮茶相起成风。城市集镇也先后开设了茶店。随着饮茶业的兴起,便带动了茶具生产的发展。

  最初,我国的陶瓷产区,都以烧制茶碗、茶盏和茶盘为主。后来,湖南长沙首先烧制瓷壶成功,名扬天下,人们遂相继使用。

  到了宋代,河南开封的《官窑》、禹县的《钧窑》、临汝的《汝窑》和江西景德镇的《官窑》已形成为我国主要制壶产区。

  天道酬勤。其实,宜兴陶工发现了紫砂土。经能工巧匠制成后各种款式的日用器皿。烧成后,得到了意外的效果,紫的古朴浑厚,绿的青翠淡雅,黄的端庄恬静。独树一帜的紫砂壶质朴迷人,应时问世,名震天下。

  紫砂土含有大量颗粒微细的铁质。经过烧结,铁质氧化,微粒真空,具有良好的耐温功能;加之紫砂壶做工比瓷壶讲究,壶口壶盖做到紧密吻合,外界空气不易渗透而受到霉菌的腐蚀变质,确保了茶叶中的单宁酸溶出缓慢,延长了茶水的色香味。

  紫砂壶最大的优点:泥色典雅,壶提上又可铭刻书画,博得了知识界人士和古玩收藏家们的赏识。历代乐于参加紫砂器皿的造型设计和篆刻书画的名家不乏其人。其中,值得一提的清·乾嘉年间,与宜兴毗邻的溧阳县令、著名书画金石家陈鸿寿(号曼生),对宜兴的紫砂工艺,情有独钟。当时,他常到宜兴窑场与紫砂艺人切磋制壶技艺,并为紫砂名人杨彭年制壶作铭,风行于时。他还亲自设计绘制了许多壶谱,据史料记载:有经典之作《曼生十八式》传世至今。在其影响下,宜兴紫砂文化的底蕴日显升华,紫砂名手辈出,工艺日益精进。而以“壶随字贵,字以壶传”的声誉,进入了上层社会。成为官府、皇室风雅生活中饮宴斗茶不可缺少的名贵之物。当时,紫砂名壶的身价有“一壶值一笏”之说。

 

  明末清初,宜兴陶瓷开始出口,紫砂壶具远销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等地区。清·道光三十年(1850),宜兴经营有方的陶业大户葛、鲍、陈等族人,瞄准市场热销的机遇,便纷纷到外埠大城市上海等地开设陶器行。民国元年(1912),继而走出国门,到日本、新加坡等城市开设陶器行,并将紫砂壶引进到国家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宜兴名壶备受青睐,价格空前攀升。紫砂器在国际博览会上,曾先后荣获单项国际金银铜奖达10余枚。为我国灿烂辉煌的陶文化赢得了世界荣誉。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