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1-21 来源:紫砂之家
一个光溜溜的脑袋,一脸浓黑的胡子,一副豪放的性格,这就是在陶艺界享有一定声誉的葛军。
葛军的相貌令人一见难忘。然而,他的紫砂作品以其鲜明的特色更加令人难忘。从造型充满现代气息的紫砂组壶“轮回”,到色彩斑斓的“金钱豹壶”,再到堪称壶艺一绝的“将军壶”,这些作品大放异彩,无不令人在心碑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葛军今年才40岁出头,可他已在紫砂艺术之路上留下了一段传奇的人生足迹。
从他与紫砂泥接触的那一刻起,他就爱上了紫砂艺术。他从景德镇的陶瓷学院走来,在丁蜀这片紫砂热土上扎下了根。
1990年,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读书的葛军,作毕业前的社会实习时,竟来到丁蜀与紫砂泥打起了交道。当他与紫砂泥接触的那一刻起,他就被紫砂泥的神奇和紫砂艺术的博大精深吸引住了,一种了解紫砂艺术和创造紫砂艺术的渴望不断地撞击着他的心。这一年他面临毕业分配,他作为一名学生会主席、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完全可以到广州、深圳一带去谋职,也可以进江西省城工作,可他偏偏要来丁蜀,决心从事紫砂艺术创作。当时,一些同学对他这一选择不理解,他的家人也不理解,就连一些教师也有点不理解:紫砂艺术深不可测,你一个外来年轻人,跑到高手如林的陶都去能立得住脚吗?
葛军来了,满怀一腔豪情独自一人来到了丁蜀这片紫砂热土。他来丁蜀算是自谋职业,一切都要靠自己。于是,当他把房子租好,把米油酱醋盐等买好时,发现自己连一张床都买不起了,只能打地铺睡觉。然而,他不在乎自己生活得怎样,他在乎的是自己对紫砂艺术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他虚心好学,而陶都人热情好客。很快,陶都人以宽博的胸怀接纳了他,他以自己对紫砂艺术的热爱融入了陶都。
也许葛军对紫砂艺术有着独特的感悟能力。1992年,从事紫砂创作时间不长的葛军,将自己创作的一批紫砂作品摆在丁山工人文化宫,举办个人紫砂作品展览。他办展的主要目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创作成果,广泛听取批评意见,结交更多的紫砂朋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不但得到了许多宝贵意见,而且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获得了好评。这大大增强了他在丁蜀扎根的决心。这年底,他创办了“陶人葛紫砂工作室”。
做壶容易,做好壶一辈子都难。他用他的学识和智慧,创造着紫砂艺术的特色。
就像唱歌一样,每个人都能哼几句,但要唱好一首歌,却不是人人都会的。做壶也是这个道理。做壶容易,但要做好壶一辈子都难。葛军在打牢扎实的做壶基本功后,立即把主要精力摆在创新上。他认为:如果照着别人的壶一直翻翻复复、复复翻翻地做,那么一辈子充其量只是会做壶,只有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丰富和推动紫砂艺术。
葛军有丰厚的学识,而这些丰厚的学识,为他的紫壶创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壶艺之本,在于壶的造型艺术。1993年,他把书画艺术的结构与线条和陶瓷工艺成型的线条相结合,用于紫壶造型的设计之中,创作出了一组与传统造型完全不同的紫壶“轮回”,使紫壶造型迈进了一个新的领域。“轮回”组壶共有八把,每把壶的形体都象征着某种事物的表象,通过这些表象的集中和组合,说明物质不灭、生死相续的主题思想。在这八把壶中,有的盖钮和壶把的虚空间设计为圆形,揭示盘古开天之意;有的盖钮和壶把似雨滴,落在大地的雨水经过热量蒸发再下雨,说明自然现象的往复循环;有的盖钮设计成萌芽的生命,壶把是生命的延续,意为一代人生命结束,后一辈人又在延续,整个人类生死相续,没有止息……“轮回”组壶的造型因为前所未有,成为葛军的独创,也成为他紫砂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葛军虽然学识丰厚,但他从不以此自负,而是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经常走出去作陶艺交流,了解创作动态,掌握整个紫砂行业的信息。1997年10月,他在北京举办个人紫砂作品展览后,对材料和工艺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又创出一条以色彩装饰的新路。他的“色饰法”不是在壶上挂彩釉,也不是在壶上用颜料彩绘,而是用传统原料、现代审美、现代配方、现代技法,在不影响紫砂壶功能与手感的基础上加以色彩斑斓的装饰,丰富了紫砂装饰技法,改变了传统紫砂壶“千面一色”的状况。1997年底,他用“色饰法”和镶嵌的技法,创作出了令壶艺界瞩目的“金钱豹壶”。该壶通身是豹纹斑点,就像一只卧趴在地上的金钱豹。“金钱豹壶”的问世,使葛军的紫壶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又成为他紫砂艺术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许多人也正是通过“金钱豹壶”认识了他。
一生不为别的,只为在紫砂艺术之路上走得远些更远些。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扔”在紫砂里。
葛军在陶瓷学院读书时是佼佼者,从事紫砂艺术之后仍然是佼佼者。可是,在他的那批同学中,若以钱财相论,他却明显落后了。在他所熟悉的同学中,上亿资产的已有10多个,千万资产的100多个。因此,每当同学聚会,总有同学问他:“葛军,我们搞企业的人有追求目标,那就是要把企业做得多大多强,资产要达到多少,可你有什么追求目标呢?”葛军的回答是:“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扔’在紫砂里。”
的确,当葛军决定从事紫砂艺术,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来到丁蜀时,他就把人生的荣辱和贫富看得很淡很淡了。他一生不为别的,只为在紫砂艺术之路上走得远些更远些。也正是这一想法,使他从来不知疲倦,在紫砂艺术之路上不断攀登,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
自葛军创作出在紫砂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轮回”组壶和“金钱豹壶”之后,他没有自我陶醉,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和意义的紫砂作品。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他创作了紫壶“百年沧桑迎回归”,壶盖以传统的牛盖壶式出现,盖口牛角的设计点出香港在牛年回归祖国;壶身浮雕为香港吉祥物白海豚,浪花和特区区徽的运用,表达了香港人民对祖国的依恋,以及炎黄子孙的同胞情感;白海豚无比喜悦笑迎紫荆花,激起的浪花延伸至壶嘴,充满动感,与壶身活泼的形制互相辉映。整件作品构思巧妙,刻画细腻,表现贴切,使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完整统一。1999年,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他创作了紫壶“九九归一”,该壶以当年生肖兔为钮,壶盖为一轮圆月,象征祖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和圆满,寓意吉祥的兔子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享受温暖与和平;“1999”贯穿于圆形壶体,既凸显回归时间,又表达团圆之意。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他立即创作出了“申奥壶”。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时,他创作了“捷足先登壶”。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他创作了紫壶“不落的太阳”。可以说,从1997年以来,他对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都用紫砂壶这一特殊的语言记录下来了。这些作品,又成为他紫壶创作中的一个鲜明特色。
2004年的新年刚过,葛军的紫壶创作又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50周年,于是他把将军作为创作题材,决定创作“将军壶”。该壶以长城烽火台为壶体造型,壶的上半段由五十六块古城墙砖相连,象征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以古铜色为壶的主色调,寓意中华民族历史渊源,坚如铜墙铁壁,牢不可摧。壶体上由全军的百位将军签名,其中有中央军委首长,各大军区、军兵种、军事院校的将军,包括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自卫反击战的将军。为了创作这一把具有特殊意义的“将军壶”,他花费了10个月的时间,尤其是整个签壶活动行程数万公里,北到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达新疆,跨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将军壶”的创作成功,再次成为葛军紫砂艺术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为了给自己的创作储备更多的知识,积蓄更多的力量,葛军于2001年再次参加深造,目前已取得了陶瓷美术设计硕士学位。他知道,紫砂艺术之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自己还只是刚刚走了几步,而真的要把自己的名字“扔”在紫砂里,也许穷尽一辈子的精力都做不到。但他充满了信心。
葛军档案:
葛军,高级工艺美术师,2000年被授予“中国紫砂优秀陶艺家”称号,其紫砂作品“金钱豹”获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旭日”获全国中青年陶艺家收藏精品大奖赛金奖,“喜洋羊”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奖,“大吉祥”获第二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金奖,“将军壶”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