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3-23 来源:紫砂之家
从康熙时期开始,紫砂壶及文玩已经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子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珐琅彩进行烧制,或者制成珍贵的雕漆茗壶。雍正帝也曾屡下旨意让景德镇按照宜兴壶式样烧制瓷器。乾隆七年(1742),宫廷开始向宜兴定制紫砂器具,紫砂壶遂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乾隆以后,宜兴紫砂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明代那种文人参与制陶的风气。咸丰至光绪末年,紫砂创作上比较缺少艺术的独特性设计和构想,同时由于太平天国与驻守宜兴的清兵作战,宜兴的制陶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只有极少数的艺人仍在坚持制壶。
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为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紫砂陶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泥料。不同时期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而不同的泥质呈色肌理是不尽相同的。清代的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紫砂壶制品砂泥是细腻润泽的,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由于经常把玩磨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如同古代硬木家具,由于年代久远自然而然产生的光亮面。有些自然形的制品,如仿生花果和昆虫等,器表也会有一层微弱的光泽。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