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6 来源:紫砂之家
1992年在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上,谭泉海的紫砂《百帝图鼻烟瓶》被评为一等奖,获国家精品大奖赛一等奖。《百帝图鼻烟瓶》刻绘了我国古代炎帝、黄帝至清末宣统的100个皇帝头像,装饰风格别出心裁。1994年他创作的《历史文化条屏》,用力爽骏厚重,线条含蕴古朴,获中国宜兴第四届陶艺节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他的陶刻艺术作品多次被国家选作礼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他创作的《茶圣》、《十二金钗》、《四季书画台屏》成为海内外收藏家热衷索求的珍品。先后赴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艺术交流和技术表演,为弘扬祖国的陶瓷文化竭尽了全力,1997年他被国家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海内外艺术专家誉为紫砂陶刻“中国第一刀”。
进益八方似泉涌
紫砂陶刻实际上就是在紫砂器皿上执刀作画,铭刻书法。谭泉海积十年心血采用多种刀法,借鉴前人优秀的雕刻范本,熟练地展示其表现形式和风格,并着重讲究各种书法、文学、诗词、辞章短句的运用。绘画上还特别注重写意笔墨,使陶刻装饰与紫砂的艺术风格和谐而又协调。或抑扬顿挫,或逆锋疾施,或深刮浅刻,或提刀雕琢,或阳刻阴雕,他巧妙地将双刀正入法,单刀侧入法以及涩刀、迟刀、轻刀、舞刀等各种技法融会贯通,创作出独具风貌的艺术精品。谭泉海创作的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挂盘,主要装饰以书圣王羲之、草圣怀素、篆书大家吴昌硕、书画家郑板桥等人物为主,辅之以各自的特色书体,成为一种高品位的紫砂艺术品。他雕刻唐代草圣怀素的狂草,一笔直下,力有千钧,神采飞扬,见者无不称绝。
在他的许多佳作中,尤以书法和花鸟、山水人物绘画见长。豪爽是其特色往往静而能显其动,显其动处又能静穆之致,有逸趣横生,体韵遒举之妙。他在1979年创作的一件高120cm的特大紫砂《双耳芝麻扁瓶》上雕刻了一幅《雪雁图》,作品利用灰褐色的芝麻泥作底色,用工笔画线描和浅阳刻刀法镌出秋雁,芦苇和物体轮廓形象,用苏州白泥进行细部加工,点染勾画出银装素裹的雪景风光,三只南飞的秋雁,有的飞翔天际,有的瑟缩栖息,还有那临风摇曳的杆杆芦苇,在孕育春的希望。此瓶尽显宋代绢画之风采,花鸟工笔之神韵,被澳大利亚艺术馆作为现代珍品收藏。还有他参与雕刻装饰的紫砂《百寿瓶》,一面刻有一百个不同笔体的“寿”字,一面雕画松鹤吉祥图,以其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派和完美的造型装饰,荣获了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
宜兴被称为陶都,尤其是这里的紫砂壶更是名扬海内外。宜兴的泥土称五色土,含金高,所以做出的紫砂壶含有特殊的成份,看上去有一种珠光宝气的亮泽。过去的老茶壶泡了多年茶,倒上水,仍有茶香味。因为宜兴的紫砂砂性好有一定的间隙,透气性强,因此茶香己浸入壶体。相传从宋代开始这里就制做紫砂壶。宜兴(古称阳羡)这地方山青水秀,茶树满山坡,唐朝有诗云:“天子不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的茶和紫砂壶都是历史上享誉海内外的珍品,日本人喜欢茶道,因此大量的中国宜兴紫砂壶出口日本,在香港和台湾更是成为收藏品。香港和台湾的茶艺馆颇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茶艺更是顶礼膜拜,紫砂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瑰宝。
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的锦峰、英泰、商羽、海洋四家公司率先来到宜兴紫砂工艺厂定货并且到海外办展览,使祖国的这一瑰宝得到发扬光大。知名陶艺家做的紫砂壶可卖到60万元一件。使宜兴的紫砂壶名声远播,1995年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在台湾茶艺馆有几千家,茶艺馆不仅仅是卖茶壶、品茗,还有听音乐、传播茶文化等,谭泉海认识的一位台湾教授收藏了数百件宜兴紫砂壶,他常常用手抚摸,天长日久,壶上出现了一种紫亮的光泽,非常迷人,使他爱不释手。紫砂艺术作品加强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而谭泉海的陶刻艺术已成为艺术精品。
江舟畔仰观月移
谭泉海字石泉,1939年7月生于江苏宜兴和桥镇,他的父亲是位老中医。从小时候,谭泉海就看到父亲用毛笔给人家开药方,他父亲的老师是位前清的秀才的门生,每当过年人家都请谭泉海的父亲写春联,有时还写招牌。因此,从小时候他就受到父亲写字的影响,他也开始写毛笔字,画画,他上学之后,还经常在绘画大赛中得奖。1958年中学毕业后教了几年书,他便去宜兴紫砂工艺美术厂参加考试,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让他写:家、飞、风三个字,他握笔写完,任淦庭看后感到非常惊奇,这三个字写的很见功底,便从此正式收他为弟子。教他学陶刻艺术。学陶刻是件很苦的事情。那时厂里没有房子,他就住在临时搭的简易棚里,按照任淦庭的安排业余时间每天临摹徐悲鸿的画和各种字贴。上班时间就学磨刀,刻刀有各种各样,有薄的有厚的,而且磨的刀要前面平后面厚,这样才有力,他的手磨出了血泡,他仍然坚持磨,按照老师的要求磨出各种角度。他学徒三年,每月20元工资。然后开始学雕刻松树、白云、牡丹,全是青刻不上色。而且刻花要刻出花的味道。开始拿起刀刻的时候,他的手直打颤,刻的时候要求光边在外边,口子向里弯,外面是毛的,里面是光的。雕刻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不仅仅靠的是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有悟性,如果刻书法,不会写书法的人就刻不好字,书法讲有轻有重,有虚有实,要一气呵成,假如不懂书法就会很死板的刻成一块,有人拿了一辈子刻刀都学不出来。使谭泉海深受启发的是听南京大学张道一教授讲“迁想妙得”,讲到京剧名角盖叫天,为了设计一个舞台动作到寺院里看烧香的香烟,他看到烟雾缭绕飘渺出神入化而悟出了“迁想妙得”,在舞台上大获成功。所以,在艺术上真正达到一种境界是功夫在艺术之外所得,陶刻也是如此,工夫在刻刀之外。
谭泉海刻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白云屏”,有青松、白鸡,他利用陶色泥色来表现作品的韵味,刻出了古雅的味道。徐悲鸿和吴冠中是他的同乡,他喜欢临摹徐悲鸿的画,徐悲鸿的麻雀、云海、竹子,简单几笔就把人带进一种意境,对他影响很深。还有吴冠中美术大师他也深受到他的教诲。他的老师任淦庭还有双手能写能画的绝活,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1975年谭泉海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刻班深造。受到著名教授梅健鹰、杨永善、张守之、白雪石、陈若菊的教导,并随白雪石教授实地写生,这不仅充实了谭泉海的理论知识,又丰富了他的书法画技,使他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谭泉海的书画装饰、金石篆刻、花鸟、山水、人物创作形成了清新洒脱的风格,作品构思新颖。在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善仿陈曼生三刀法笔意、郑板桥书风、力求唐碑刻出神韵,陶刻用刀多变,表现手法多样,作品俊秀细腻,亦不乏粗犷奔放传神。
1974年,他参加为庆祝朝鲜“金日成首相诞辰60寿辰”而制定的特大刷花青瓷花盆的浮雕创作。1986年,应邀赴香港参加由“海洋陶瓷艺术公司”主办的“宜兴紫砂名人名作展览”并作操作技术表演。1988年后被当选为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紫砂“四体茶诗艺术挂盘”获江苏省新产品评比一等奖。参与装饰的紫砂作品被选定为中南海紫光阁陈设。1993年赴新加坡参加“宜兴紫砂作品展览”,11月出席首届中、日、韩国际陶艺研讨会。1994年出席日本京都由日本、英国、加拿大、摩洛哥、中国等参加的“国际传统工艺品大展”并作陶刻操作表演。1995年,应邀赴马来西亚,参加在吉隆坡槟城主办的“宜兴紫砂当代名人名作展览”。1997年他被国家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刻出而雅之堂画
谭泉海总说自己给别人做嫁衣。别人把壶做好,他在壶上雕刻精美的书画作品,壶价由于雕刻的精美而倍增,他也因此出了名。他专心于自己的专业,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向陶刻艺术的顶峰攀登。他对紫砂艺术坚持自己的传统艺术观,虽然现代艺术正冲击着这个古老的艺术。但紫砂艺术本身也在发展,现在的紫砂壶有方的、圆的、八角的、六角的、四角的,目前还有一些陶艺人根据商家的口味创造出一些怪怪的造型,如葫芦紫砂壶等。他赞成中西文化结合是紫砂陶艺发展的路子,打破那些很规矩的东西,追求一种超现实的境界,是一种创新。但是壶仍然是壶,东方的典雅、古朴的处理手法是东方文化特点,这一点不能丢。
现在紫砂陶艺一哄而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了紫砂陶艺品的贬值。他认为这只是一时的现象,真正的紫砂陶艺仍然象珠光宝器一样,令人喜爱。他认为在多种经济共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状态下,品牌紫砂陶艺精品销售形式也会趋于多样化,在日本就有专门的陶艺经济人,陶艺人只管做,不管卖。中国也逐渐在向这方面发展。
谭泉海有两个女儿,都在工艺美术厂工作,她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陶艺,在陶刻工艺上大女儿学了7年,二女儿学了5年,她们又拜高师学做紫砂壶,而谭泉海给她们搞设计,他们一家成了紫砂陶艺之家。
谭泉海不仅是著名的紫砂陶刻艺术家、书法家,而且还喜欢撰写对联,内容十分丰富有趣,这是他的壶外工夫。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把友人的姓名或店号嵌入联内,自然贴切,毫无勉强之感,这本身就包含着制联者文学功底及志趣修养。如为锦绣红木品公司题的“锦开五色斑斓式,绣出典雅之堂画”;为清亮先生题的:“清晰外朴方圆器,亮泽内蕴紫玉光”;为汤文进先生题的:“文章浩渺作波澜,进益八方似泉涌”;为唐雅陶艺题的:唐宫倾国倾城色,雅宝佳人佳茗香;为天艺茶行题的:天公造化五色土,艺坛增辉砂婴器;为陈奇芝先生题的:奇石寄眉寿,芝兰含馨香;为书玺先生题:书画同源溯远古,玺篆合璧追秦汉,等等,作为陶刻艺术的借鉴,触类旁通,思索创新,把自己的学识、修养不知不觉地注入陶艺作品,那么这种艺术精品必然令人拍案称绝,韵味悠长。从谭泉海在对联上的工夫,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他的陶刻艺术为什么有与众不同之美了。
200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社《市场报》人才周刊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