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3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今天的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工具,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已经上升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宜兴市紫砂制作人群号称有十万之众,其中具有工艺师以上职称的就接近千人,每年生产出的紫砂壶数量也不少,但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少之又少。
看尹祥明的作品,扎实的传统陶艺功底一览无遗,精细的工艺中总是透露出无法遮掩的大气和雅致,即使是外行人,也能感受出其作品散发的韵致,因为这难得的灵性,让人很想与之对话。
或许是出生宜兴的缘故,尹祥明对陶土有着特殊的记忆和天生的钟情。高中毕业后就学做陶艺,拜入徐秀棠门下,学习传统雕塑,并自学考上了当时被设计艺术学子视为神圣殿堂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虽然最后他未去,但他相信,只要能踏踏实实把手艺做好,在哪里,并不重要,如师傅所言:“艺术从来不诞生于学校。”
出于对技艺的提高和圆梦的心理,9年后,他进入中央美院雕塑系,因为自身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他做起了老师,教导陶艺工作室的学生,又因为美院的平台,他接触到很多外来的文化和系统的理论知识,自己也是一名学生。
多年,不同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今天的尹祥明,让他不困惑、不放弃,所有曾经面对的种种,都将化为创作的思考,成为他作品的灵魂。
岁月磨砺,坚守自我。凭借自己对泥土独特的深厚感情,他对艺术有了另一番敏感的触觉和表达:将现代雕塑的理念融入传统的陶艺,将古朴的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融入传统的紫砂,思想与激情碰撞,迸发出对作陶艺术的执着张力。无论是皮革质感的皮包壶,还是高贵莲花的玉椀壶,亦或是集合了紫砂所有表现技法的大成壶,无不是他怀着探索的热情,赋予了紫砂壶新的生命。
“我喜欢相对的轻松和随意,在不失防中生产一种让自己激动和喜悦,同时把作陶内化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作陶只是一种生活。”紫砂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1998年,他创建宜兴日月陶坊,2010年,建成明陶空间。在他看来,作陶艺术要始终怀着探知欲,通过满足种种不同的好奇心,力求获得古代和近代艺术大师不同的意见,在反反复复看似单调的轮回中,发现惊喜,不断自省,若没有思想地做壶,不过是个匠工在重复劳动,毫无匠心。他说,他会作画,有泥巴,只消用最简单的方式,纯粹地表现自我。
全身心地投入,让尹祥明入了“魔”,经常半夜睡着了突然蹦跶起来,说有个设计灵感来了,要立马纪录下来。时至今日,他已颇具名气,白天客似云来,待客人都离开后,他再继续创作,做壶,做雕塑,作陶,作画,有时候晚上十点开始,四点了还没结束,连夫人都笑骂他是个死心眼。曾有外地知音前来买壶,一口价30万看中他的玉椀壶,却被尹祥明拒绝。抬价?真不是。当时那把壶已被尹祥明承诺拿去做展览,宣传图片都出了,怎好一壶事二主。
原料取自大自然的紫砂壶,天生拥有自然之美,外合人的肌肤,内合人的品行,有着造型与内涵的完美和谐,倘若与紫砂壶日日相伴,品茶悟道,心灵便会得到如自然山水般的滋养,浮躁忙乱的心情便会随着紫砂壶的古雅内敛而沉静下来。
我曾问他,做了这么多年的陶艺,不腻吗?难得的,一向严谨的他倏尔笑了,摇摇头,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怕时间不够,不够多呢。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