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1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壶,由宜兴陶工与文人共谋数百年,做到了极致。
然而紫砂矿并非宜兴专属,紫砂壶也并非宜兴特产,在中国的紫砂发展史上,宁波玉成窑是文人紫砂的高峰。
玉成窑用何泥料制成?说法不一,本地藏家吴慈带徒在四明群山里寻觅多年,终在山中找到大量紫砂矿,烧出的壶桔黄润泽,色泽倒也的确有几分相近。
然而文人紫砂的精髓并不在泥,在于文化。吴慈的自制八方壶申请了实用专利,古意悠然,和当代重装饰感的宜兴紫砂路线相左。吴慈谦逊地说,“古玩古玩,玩了多年,总得有些心得,自制八方壶,学古人点皮毛,让更多的人了解宁波玉成窑的文人精神”。
这紫砂矿接近宜兴红泥
吴慈搞收藏二三十年,更难得的是坚持以藏品为基础搞研究,对地方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本地的收藏文化,就不能不研究本地玉成窑,玉成窑中究竟有没有本地矿成分?慈城的窑址至今未能确切定位,关于泥料也说法不一,有说是本地黄褐色陶土,有说是宜兴绿泥,也有说是二者合一。不过无论如何,如能在宁波找到类似陶土,倒也能印证玉成窑里有本地矿成分一说。
于是,吴慈多年前便携徒步先贤足迹,在四明群山中寻寻觅觅。提到寻矿之事,就不能不提吴慈的高徒成英。宜兴人成英在宁波十余年,跟随吴慈学习文史类知识,此前还曾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的学生,学习配泥工艺。吴慈和成英二人一人通史,一人懂泥,寻觅多年后终于在海拔500米上中发现了大量紫砂矿,“广义的紫砂矿全国有多处,但宁波该矿氧化硅含量高,品质接近宜兴红泥,是我走遍各地看到的品质最好的矿泥。”成英告诉记者。
不过由于缺乏专业工具,吴慈师徒只能取地表泥料制壶,“如果能够深入开采,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泥料出现”。
成英学归之时,吴慈将自炼且珍藏多年的成吨紫砂泥相赠,嘱咐其继续研烧此泥,并将自己设计的八方壶样式一并交予其带回宜兴。而成英终究不负重托,多方尝试,终于在宜兴将此壶烧制成功。
有意思的是,原矿烧出的壶色桔红,敲击声“扑扑”,和当年玉成窑的质地相近,倒也验证了玉成窑有本地矿成分的说法。
古朴文气还原古人精神
说到宁波紫砂的文人精神,梅调鼎当年的一首《瓦当壶》题诗可见一斑:半瓦神泥也逐鹿,延年本是人生福。壶痴骚人会浙宁,一片冰心在此壶。
“半瓦神泥也逐鹿”,当年的宁波文风鼎盛,文人墨客云集,文人雅士为紫砂器题词作画,所刻词句切器、切题,隽永秀丽,美不胜收。紫砂器造工又精妙简巧,可与美玉媲美。如今,玉成窑原址已无踪迹,宁波前有张生传承收藏,后来多路藏家寻访追随,终能还原其一二。
文人壶深得文人精髓,和宜兴紫砂重装饰的华丽走势相去甚远。吴慈寻访古人足迹,自然也希望还原古人精神,他设计的八方壶起名“悟慈”,古朴典雅,松竹梅寓意“三友”,壶嘴青竹叶,寓意清高坚贞,壶盖三枝松,寓意常青不老,壶把数朵寒梅点到为止,与宜兴紫砂壶梅枝绵延壶身的传统表现手法相别,“古代文人含蓄内敛,制壶也如此,我设计的八方壶,希望能够继承这种精神”。
徐秀棠大师见此壶后,也大加赞赏并题字嘉勉。
去年,吴慈师徒为此壶申请了实用专利。吴慈为此壶自撰壶铭:吾乡吾土吾艺吾茶,可歌可乐可逸可寿,直读吾乡可歌,吾土可乐……又成就了宁波藏界寻访古人的一段佳话。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