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0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小小紫砂壶,壶中有乾坤”,锦官城繁华深处,朴素木门之内,四代制壶人静心专注于赏壶、玩泥、品茗,茶香袅袅,醉主亦醉客……
10年7月11日下午,四川省博物院学术报告厅,《紫砂艺术鉴赏》讲座为老储先生赢得阵阵掌声;其妻,制壶大师周女士现场表演紫砂壶制作技艺,引来诸多爱家观摩……宜兴储家远迁成都多年,一家人制壶藏壶爱壶,隐于闹市,名扬圈内。各种器形、不同年代的紫砂壶,集储家四代人心血。
寻访
小店藏壶 壶龄多逾百年
炎热的午后,锦江边一小店,木门上硕大六字内藏玄机:玩泥、赏壶、品茗。一扇门隔出两个世界,门内别有洞天。搁架上、柜子里、茶案上……环顾四壁,一室皆紫砂,矿石、壶、罐、茶具。
随手拿一把朱泥小品,壶身光润古雅,出水酣畅。“这把壶有多少年了?”一位壶友很好奇。“超过百年。”老储先生抬首微微一笑。先生店中藏壶数量甚众,且年代各异,除了自己制壶外,其妻周氏制壶也已二十载有余,身为工艺美术师,作品“鱼罩壶”,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做工精巧,2007年被江苏昆山市锦溪宜兴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说到紫砂,老储先生滔滔不绝。作为制壶人,紫砂壶制作的过程、其艰辛程度,绝非买壶人所能体会。先生感慨,开店的目的不在金银多寡,弘扬紫砂文化才是根本。好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紫砂、珍藏紫砂壶、传承紫砂文化,让他备感欣慰。
惊叹
家似博物馆 不乏传世之作
老储先生的儿媳是地道成都人,和儿子小储回宜兴老家时,惊叹于家中所藏,“那是个紫砂博物馆。”储家世代制壶藏壶,发展到儿子这一辈已经第四代,虽移居成都,但藏壶爱好从未改变。“光是朱泥精品,就超过300把,还不算其他壶。”小储透露,妻子时常抱怨壶太多,要精简,可把把都是心头肉,哪里割舍得下。好的朱泥矿源十分珍贵,能做出来的精品渐少,藏一把是一把。
相比之下,父亲的收藏显然更为上乘。上千把藏壶中,不乏制壶大家传世之作。黄玉麟的供春壶,壶身模拟树瘿而做,雕工精致传神;清早期的提梁大方,其独特的器形常为宫中所用;狮球壶,为出身制壶世家的壶艺名家沈孝陆所制,壶纽上一只小狮子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朱泥小品“孟臣壶”,大巧若拙,为清代壶艺大师惠孟臣佳作;还有制壶大家朱可心的碟壶等等,不胜枚举。
惊艳
太阳神鸟壶 世间仅一把
言谈间,茶案上一把紫泥中品引人注意,壶盖上一圈装饰纹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图案非常相似。原来,此壶乃先生全家精心设计之作,名曰“太阳神鸟”,专为四川打造,耗费一个多月心血。
壶身酷似水盆,寓意四川盆地,壶盖上的太阳神鸟图案细腻精致,壶把和壶嘴,则采用典型的三星堆元素,做成“龙”的造型。老储先生说,南方属东吴文化,四川是巴蜀文化。这把壶,即是东吴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完美融合。先生做此壶,目的很简单,利用宜兴的紫砂,让巴蜀文化走向世界。太阳神鸟壶还有一首诗衬托,韵味悠长,“风流三星地,云脚似千秋。蜀水龙来御,金沙凤去悠。”
聆听
小小一把壶 蕴藏大智慧
去年,一位考上哈佛大学的成都女孩在临行前,到店中挑选紫砂壶。她选中的壶,先生并没有给她。“既然要出国,就要把真正的中国文化带出去。” 老储先生拿出一把秦权壶。
“权,秤砣也。”储先生介绍,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度量衡,秤权以秦为准,而此壶正是秤砣形。当时定16两为一斤,为何要这么定,是有原因的。从1到6为东西南北上下,即“天地”;7到13共7个数字代表北斗星,即“方向”;14、15、16则是考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道德”。此外,秦权壶还蕴含哲理。古时,秤是君,民是砣,“君”不把“民”的位置摆正,那就只会“水能载之,亦能覆之”。小小一把壶,却有大智慧。
“还有这把。”先生拿出一把朱泥小品,器形再简单不过,壶嘴孔朝天,其平面与壶身口平面及壶把顶部在一条水平线上。“这也是有道理的”,先生说,“水平”即把心放平,心态好了,人自然就平稳了。随后,先生又找出一把“如意井瓢”,壶身是一口井的形状,壶盖上一个精致的如意纽,“这个形状就是过去用的水井”,水井方且直,井水清澈, “内清明,外直方”寓意为人刚正不阿,内心清明。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