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新安县的张逸人出身陶艺世家,九十年代初与紫砂结缘后沉迷其中,近二十年,他遍访故土,查阅资料典籍,终于在家乡找到紫砂矿石,烧出了“土生土长”的“洛阳紫砂”。昨日,在“洛阳紫砂”历史与发展研讨会上,张逸人深情地讲述了他与紫砂的故事。
张逸人出身于新安县张氏陶艺世家,是家族的第二十二代传人,特殊的成长环境让张逸人从小就对陶艺烧制技术很感兴趣。1989年,大学刚毕业,踌躇满志的张逸人不满足待在家乡的一方天地,独自踏上了北漂之路。张逸人在北京西郊陶艺厂一待就是2年多,学艺期间,他和同事去了江苏宜兴,在这个以紫砂工艺品闻名天下的江南小城,张逸人对紫砂“一见倾心”。
1991年前后,张逸人带着从北京学来的手艺回到家乡创业。在一次闲聊中,一个做地质工作的朋友告诉张逸人,他在新安县北部山区进行地质勘探时好像发现了紫砂矿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让张逸人打了个激灵。从第二天开始,张逸人就像着了魔似的,除了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典籍和地方志,还把原本用来做生意的面包车改造成“找矿车”——将部分座椅拆掉,以便能放下铁锹、锤子和镐头等工具。“每周最少要‘下乡’一次。”张逸人说,从1991年到最终发现紫砂矿石,他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
2010年盛夏,在一次“下乡”途中,满头大汗的张逸人停车小解,在一个曾路过无数次的小石山下,他无意间踢到了朝思暮想的紫砂矿石……
张逸人的妻子说,那天夜里,扛着一袋子石头的张逸人满脸喜悦地冲进家门。此后的三个多月里,张逸人废寢忘食,把自己关在闷热的屋里“烧石头”。2010年11月的一个下午,张逸人的第一把紫砂壶终于出炉,那天晚上,张家四口一夜无眠。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