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缅怀景舟大师 弘扬紫砂艺术——汪寅仙

时间:2015-04-0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2015年10月,顾景舟大师诞辰100周年,紫砂界所有艺人都会一起缅怀和纪念这位壶艺泰斗、向曾经为紫砂事业的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顾大师而鞠躬。我虽然不是他的入室 弟子,但因有许多原因和机会跟他学习和接触。最早在1960年初,我们和顾老同住在毛家楼宿舍区,顾老在楼下的一间屋,我和师姐们住在他的楼上,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因此,有较多的机会接受他当面的教诲。白天都在厂里上班,大部分是在晚上接受他的讲授。他要求我平时多学文化,提高素养,做什么要多观察,多动脑。他的知识面宽,有时教我制图配样板,有时讲紫砂史及阳羡茗壶系,有时讲陶瓷工艺学,并将他手头收藏的一些紫砂作品给我看,并点评特点风格,还常用口头考核的方法向我提出几个问题,看你答得如何,用这样的方法来督促我,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教与学。

顾景舟徒弟合影

  1973年3月,紫砂厂扩大研究所,由原来只有顾景舟先生、徐汉棠高海庚三人的编制,增加到十多人,我和朱可心先生、徐秀棠吕尧臣沈遽华、鲍仲梅十等多人个一起扩充研究室,专门从事创作设计。当时研究室主任是徐秀棠,那时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算是不错,我们除了搞创作设计外,学习外国文艺,在技艺上商讨的机会就更多了。有一次为做赴美展品,在徐秀棠的引领下,设计创作集体商量,共同探讨,创作出了一批有份量的作品。当时,朱可心老艺人因身体不好,不能每天来上班,顾老经常会主动参与和关心大家,主动到我工作室,看我平时做的作品,讲解技术“法则”等。

  曾记得1978年春,我见到顾老工作室办公台上放着一把杨氏风转葵壶,我好奇地看了又看,顾老正好在仿,我就大胆地向顾老提出我想学仿这把壶,他看了我一下,然后问我,你想仿,那你说说这把壶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进的?这样考问我一下,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这把壶的设计做工都不简单,整体端庄,上下相合切到好处,同时图案性很强,几张叶子做得很生动,就口盖略小一点,如果把口盖略放大,可能会更好,顾老听了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一下头,好!那你就去仿吧。经他的点头同意给我仿制,我内心非常激动,也很感激他给我这个机会。没想到的是,他还主动关心我,并指导我工具该怎么做,我在他的热心指导下配样板,做口盖凿子,及做壶用的细小线梗,让我受益匪浅。这把杨氏风转葵壶是当年华荫棠老先生奉献给宜兴陶瓷博物馆的珍藏品,去年又被公认为十大经典历史名壶。顾老在我仿制这把壶的过程中,一是关心,二是从严要求,使我一次性成功复制,很是感激,至今不能忘怀。同时,也可见顾老内心对杨氏风转葵壶怀着深刻的敬佩之心。经我仿制的这把风转葵壶在1978年被外交部礼宾司来厂选为邓小平先生出访日本的礼品壶。

顾景舟向汪寅仙演示制陶技艺

  紫砂厂研究室在厂肩负着一年两次广交会的新产品设计、打样、制作及国内外的重大展览和高档特艺品生产等特殊任务。1979年香港的罗桂祥先生来厂订购高档特艺品,对作品要求很高,作品不仅有底款还必须有作者签名,按A、B、C三个等级定价,这事由顾老一手定样稿,我们按图制作,我当年做了牛盖莲子壶、供春壶,从泥料的选配,到制作完工,道道关口均有顾老把关,这次对参与者是一次很好的素质培训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工厂申报一批工艺师,由顾老的出题和主考。在80年代初研究所扩建特艺班,顾老每星期五下午,雷打不动为这一批优秀青工上技术课,在教育中是用他的实践经验讲授壶的造型特点和工艺要求,应该怎么做,他定操作要点和规程,包括工具制作及使用要领,在他的教育下,紫砂厂的工艺师和青年在成型理论水平上普遍得到了提高。紫砂工艺厂产品大部分是出口,为配合全面质量管理(TQC),抓好职工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成型工人的应知应会,顾老亲历亲为,我和潘持平配合他列出教育提纲及考核题目,对全面提高全厂职工素质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顾老是紫砂工艺厂德高望重的技术权威,他是紫砂厂的公堂师傅,也是宜兴紫砂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的业绩和精神光照后人。

顾景舟制陶

  时间过得很快,顾老离开我们近二十年了。特别是近十年来常有机会能见到他的作品,每当品赏他的作品时,都有较深的感悟。总体而言,他的作品与他的做人的尊严有关,也影响着他作品人性化的追求。他的作品大部分以几何形的光素货为主,简练而俊秀,大方而高雅,端庄而灵气,他把几何形的简和练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他对各种线条的运用既充分又适度,特别是他对几个比较优秀的传统造型,如合欢壶、石瓢壶、井栏壶、仿古壶等等。在传统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他将这几个造型的线面接合处理得更加严谨,更加生动完美,这是他艺术素养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他对作品是多么的精益求精。

顾景舟指导汪寅仙陶艺

  顾老简练的几何壶形为什么能耐人寻味,一个小小的茶壶为什么能扣人心弦?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紫砂人值得研究的。过去,顾老常对我们讲,一件作品能做得起,不算本事,要拿得住,才算本事。这一点,他身教重于言教,他的确做到了,不得不让人佩服。看他的作品既是享受,也是学习。他的作品形体就像一个标准身材的人,或高、或矮、或胖、或瘦,长得匀称而有神,壶的嘴、把、盖点等附件好比人的臂膀和头面,舒展自若,每一样附件的粗细,曲直与整体协调称势得体,这是他的作品严谨所在。同时,他充分运用各种线条的变化,曲直有度,大小弧线合理组合,正反弧线的巧妙设置过渡舒适,衔接到位,使各线条在型体变化中形成节奏,产生韵律美,使简练的造型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这是他的美学思想在作品上的充分体现。经他提炼,使传统作品更完美,不仅是现代人喜欢,将来也一定让人珍爱,完美的艺术将是永恒的。

1993年顾景舟在台举办“顾景舟师生作品联展”期间,时任台湾宜兴同乡会总干事长许玄城(右一)陪同

  今天,我们缅怀景舟大师,就是要学习他为紫砂事业奉献一身,弘扬他严格做人,在技艺上精益求精的精神。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