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1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70后的史小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占着名师高徒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大师教化。徐秀棠大师是紫砂界屈指可数的学者型人物,有学问、有思想、有才气、有积累、有文友,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普通陶艺家,尤其是青年陶艺家不可企及的。史小明是聪明的,他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资源优势”,表面看来,白天大量时间用于长乐陶庄的里外张罗,多有机会接触各类大家,听他们探讨艺术创作,受益匪浅,晚上则把白天“功夫在壶外”的心得,转化到创作上,佳作迭出。一如他所形容说,“白天磨刀,晚上砍柴”,师父肯定史小明的勤奋而为他的工作室题名“长(音涨)时庐”。
“以塑入壶”的徐门紫砂技艺
将雕塑手法切入茶壶造型的紫砂工艺大师,首推明代的徐友泉,清代则是陈鸣远,当代自然是紫砂大师徐秀棠为代表了。
徐秀棠老师开创性地发展了紫砂陶塑,这是紫砂业界公认的.作为徐老师的弟子,紫砂陶塑固然是史小明的专攻方向,同样,一如师傅,紫砂茶壶制作也是他手工技艺的必修课。
出生于1970年的史小明,因为奶奶和母亲都从事于紫砂行业的缘故,从小就对紫砂钟爱有加。
近10年来,史小明从以陶塑为主兼而创作与雕塑结合的紫砂壶。他的紫砂壶以全手工成型制作,利用手捏雕塑的手法装饰,呈现紫砂泥料的自然面貌,加上雕塑细腻的刻画,以人物的生命延续为主题,形成独特的风格。
1999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99江苏陶艺展”上,他的一件陶塑作品“延续”受到了众人的关注和肯定。这是一件由树桩与小童构成的作品,在一段横放的树桩上爬伏着一个儿童。“树桩”是紫砂花货主要的表现题材之一,而“小童”则是雕塑中常见的题材,两者结合起来,应是一种新颖的题材,于是他又创作了系列茶壶,并命名为“延续系列”。
谈到“延续系列”的创作思想,史小明回忆到“我把树木、树桩作为壶体来表现,把稚态可掬的儿童为壶钮,寓意生命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延续,繁衍生息,这也象征我自己作为一个陶艺新人在整个人生历程中薪传、延续、弘扬紫砂技艺的责任”。
在紫砂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史小明的设计创作日渐成熟。仅仅将人物刻画在紫砂壶上略显生硬,茶文化与紫砂文化又如此相生相息,于是,史小明将陆羽、卢仝、白居易、苏东坡、蔡襄等与茶文化相关的人物制作成壶纽,蕴茶文化于紫砂壶上,赋予紫砂壶无尽的文化气息,此谓“茶缘系列”。
取皮包柔软的质感和实用价值,史小明创作了皮包壶。细腻的紫砂泥,经他之手,化作栩栩如生的皮包,赋予紫砂壶诱人的皮包质感和天然的泥质美态,演绎出造型百态的皮包之妍,从而形成系列的皮包壶作品,既具陈设观赏性,更具生活实用性,其中部分作品有被国家美术馆永久收藏的,也有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
繁杂市场 热心事业静心做壶
创作好的作品,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在演绎一个美好的人生。兢兢业业,认真细致,不患得患失,全身心投入创作的同时,也在为整个紫砂的发展尽一份力,于社会、于事业也于自己带来前程,近年来几乎所有宜兴组织的陶艺活动中都有他繁忙的身影穿梭其间。正如宜兴市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所说“史小明为宜兴陶艺的发展献计出力,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了很多无私的奉献”。
纷繁的紫砂市场,史小明将其比喻成一棵大树。虽然枝繁叶茂,亦有旁逸斜出的杂枝,然而,只要主干和谐,旁枝别叶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史小明深信,不论社会环境多么浮躁,做好自己的作品才是最关键的。无论社会沿着怎样的轨道发展,收藏者看重的依然是作品,作品始终能够代替语言。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的弟子,耳闻目染的不仅仅是艺术,更多是千金难买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次,几个壶友在史小明家聊天,谈起许多年轻的陶艺家心急气躁虚火太盛时,史小明说,“徐大师常告诫年轻人,要沉下心来冷静看待物化的诱惑,钱是你的,迟早是你的,看你何时取,何时消费”。
史小明就是这样心态平和地执著于他的紫砂艺术,白天磨刀霍霍,晚上啪啪砍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