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厉上清:天人合一的艺术灵感

时间:2016-07-2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国人取名颇多讲究,厉上清先生之名如要悉解,确指其源其意是颇为难,但这名确实取得好。他容貌清隽、骨骼清奇、处世清淡、待人清纯,而陶刻之艺清雅,“上清”之名内外俱合、真实不虚。这虽是笔者和紫砂陶刻家厉上清先生“煮茶论英雄”是的信口“戏言”,却也是心口如一、“实话实说”的“大白话”。

  厉上清1979年生于山东日照,在齐鲁寒窗九年后,负笈河北,求艺于石家庄美校,继而游学江苏。95年和紫玉金砂“执手”结缘,“摸爬滚打”、磨练技艺,坎坷艰辛、锤炼心智,命运不负失志不移者,数年间紫砂陶刻已渐崭露头角,2006年添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紫砂陶刻名家鲍志强之门墙,现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太湖陶刻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艺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重意境,高古冷逸,陶刻技艺全面,屡获国展高奖,曾被国内十几家艺术媒体收录或连载,诸多作品更为著名博物院、馆收藏。

  国家大型收藏月刊也曾对其人其艺做过多次专门报道,2012年春,《收藏天下》栏目组为其拍摄专题片——“佛门陶刻家厉上清”;2012年夏,《陶行天下》栏目组为其拍摄专题片——“刻刀下的精彩人生——厉上清”。2013年、2015年均被陶瓷行业协会授予“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2015年被无锡市政府授予“无锡市好人”荣誉称号。2016年又被宜兴市政府评为“优秀社会妈妈”。

  紫砂陶刻与传统书画艺术血脉相通、骨肉相连,陶刻家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取向、感悟和努力,决定其陶刻的基调和品格。

  上清师法传统。山水崇尚“北派”范宽、郭熙的峻棠恢弘,南方仇英、唐寅的清润秀逸,心慕手追;书法钟情“二王”,砚池积稿数十万字;笃爱任伯年线条造型的情趣和个性,醉心黄秋园笔墨渲染的意境和天籁。

  上清师法造化。“纸上得来终觉浅”、“搜尽奇峰打草稿”,将游历和写生作为至要,汲取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天人合一”的气场,激发艺术的灵感。

  在“师传统”和“师造化”并举并重中,积累视觉审美经验,锤炼艺术个性“语言”,投射到陶刻中,自有卓荦不凡的风采。

  自清代陈曼生的“十八式”始,陶刻登堂入室,由此紫砂艺术品味、人文品格得以升华。

  紫砂陶刻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内容上从书法类纯文字的“壶铭”,到书法和绘画并施“平分秋色”,再到现代审美构成、整体陶刻饰壶;技法上从“以刀代笔、以陶代纸”的书法技法“移植”,到“金石味”、“书卷气”的情致诉求,再到强调“刀味”、“刻意”、创造个性风格的陶刻“语言”。紫砂陶刻逐步摆脱传统书画“末技”、“附庸”、“余绪”的影子,日盖具有独立美学精神和内在审美价值。

  现代紫砂陶刻家在传统“套路”“诚实”的平台上不断突破和提升,鲍志强大师以“乱刀法”为标准的陶刻脱颖而出,“乱刀法”是传统刀法的整合和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与刺绣界的“乱针法”开拓刺绣新天地一样重大。

  厉上清对“乱刀法”深入堂奥、探得骊珠,在山水和花鸟陶刻上着力尤深,碗底生风、刀下生辉。

  首先是“刀韵”华滋,可现“五色”。书画借助毛笔宣纸实现水墨交融,“墨分五色”,陶刻则借助刀法的变化实现“刀分五色”厉上清陶刻“一刀”铺底,“乱刀”点染,“无法有法”、“有法无法”、“法外有法”,似有轨迹可寻,却无规矩可觅,刮、削、点、剔等数法并用,浓淡枯湿的“刀韵”尽显笔墨之意。

  其次是“刻感”浓郁,凸现质感。毛笔至柔、刻刀至刚,而紫砂陶刻的刻痕是切入茗壶本体、具有一定的立体“三维”角度的“凹雕”(与“浮雕”相对的),比之平面二维的笔迹更有特殊表现力,厉上清强调“刀融”的肌理感、粗细、断续、正侧、向背、顿挫、刚柔、虚实、叠压等变化多端,运用自如,富有“质量”和厚味。

  再次是陶刻“语言”生动,洋溢感情。“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也矣,不滞于心、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乱刀法”“法无定法”贵在心法,意在刀先,刀随心动。表象是技法,内里是学养和素养,厉上清以成熟的陶刻“语言”抒发独特的情感在“不知然而然”逐步形成生动的艺术性格和风格。

  孔子曰:盖小道必有可观。上清的陶刻不拘一格,在传统刀法和“乱刀法”中,从心所欲的自如“游走”,倾情演绎“小道”之技的“客观”魅力。

  紫砂陶刻,大者如陶盘略逾径足、小者如茗壶仅可盈握,大都属小型微型之作,厉上清陶刻在有限的尺寸“方圆”之内营造大的气象。如“吾局摩天之处”、“山居图”、“”朝寿图等盘、壶、或山重水复、或林木蓊郁、或鸾舞雀鸣,无不层次井然,开阔有度,气脉贯通、顾盼生动,有“大千世界观一粟,一粟之内贮大千”之境界。

  厉上清善于在“文人味”、“书卷气”的主流审美平台上渲染个性色彩,特别在茗壶陶刻上追求清越的意境、清润的意韵、清朗的意趣,如:

  “风起林间”壶,数杆竹摇、小鸟悚然,将风之初起的微妙情趣表现得入木三分;

  “无题”壶将奇石小鸟置于壶体底部当下大片空白,小鸟仰空而鸣,将无限诗意引向壶外;

  这些题材虽平常却清新,具有“这一个”的不平常风采。

  “壶切诗画”、“壶切诗画”是厉上清陶刻引人入胜之处,体现了文化的含量。如石瓢壶造型为水瓢,有“江河之大”,“只取一瓢饮”之意蕴,厉上清于其上“鱼乐图”,桃花无意追水流,鳜鱼有情竞相啄,这石瓢盛着一脉活水,通泉达江,“壶”“画”天配,密合无间。“缺月”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厉上清见“今月而思古贤”乘兴陶刻山水:平湖一湾、卧石为岸,茅屋两盈,古木伫立,小舟锚泊,不见人迹,“欲问曼生曾记否,江南古阳羡”的题刻,从空寂的山水间浮现出曼生及其幕僚们携着“缺月”等壶样正穿越古今,向制壶的阳羡人家走去“壶”“画”共鸣,营造了诗意栖息的空间,令人神往不已。

  吴冠中先生说过:“要想尽办法不择手段把你内心深处和别人不同的东西挖掘出来,用视觉形式表现出来”。紫砂陶刻在“挖掘”和“表现”上永无止境,上清对此有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正“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在紫砂天地中精心刻写着属于自己的清丽风景。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小鹿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