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春节前夕,走进宁波慈溪周巷千竹公园内古色古香的吴杰紫砂艺术馆,初见蓄着络腮胡,戴着鸭舌帽的吴杰,很难将他与青年陶艺家联系起来。几经交流,他的言行谈吐和对文化传承的理解,慢慢地让人意识到,眼前的这位70后青年艺术家着实不简单。他对紫砂壶的独具匠心,不仅让他成为了“美中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大使”、紫砂国宾礼制作人,更是让他的名字出现在了刚刚评选出的“浙江制造”大工匠名单中。
并非专业出身的他
弱冠之时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地道的宁波慈溪人,吴杰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就喜欢有文化、有内涵的东西。
随着交谈的深入,记者看到了他与生俱来的紫砂情缘,也体会了一番吴杰对紫砂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以及对传统艺术未来的殷殷思考。
谈及自己与紫砂的情缘,吴杰坦言,自己并非专业出身。在接触紫砂壶前,吴杰的专业是计算机,而与紫砂壶结缘,得从10多年前开始说起。
2000年,高中还未毕业的吴杰敏锐地嗅到了电脑组装市场的前景,并在毕业后直接在慈溪开出了当地的第一家电脑组装商店。“那时候装配一台电脑可以赚七八千元,店里的客人还络绎不绝。”但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同行竞争日益加剧,吴杰越来越意识到靠电脑店维持生计并不能长久,最重要的还是要赶紧学习一门手艺。
学什么?这个问题吴杰纠结了很久。从理发、木匠,到模具制作、线切割等手艺,吴杰仔仔细细想了个遍。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最终吴杰受父亲启发,开始了如今的这段紫砂情缘。“父亲从小就爱用紫砂壶喝茶,一套收藏了数十年的紫砂壶父亲视如至宝,也让我产生了制壶的兴趣。”
只身闯宜兴开启八年学徒生涯
2004年,吴杰放弃生意带着仅有的10万元存款只身一人奔赴到紫砂壶起源地宜兴,开始了长途漫漫的学徒生涯,这一待就是八年。人生地不熟的吴杰到了宜兴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当地制壶人几乎没有人愿意收一个外地人为徒,“那些手艺人看到生面孔进到店里,不是停下手头的活,就是干脆拒之门外,一般人连制壶的过程都很难看到,更别说拜师学艺。”
不过,执着和坚持,终于让吴杰有了师从名家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杰有幸偷偷溜进了紫砂名师吴亚亦的培训基地,而且有幸近距离地观察了吴亚亦传授“拍身筒”工艺的全过程。事后,吴杰将整个过程在脑海中不断反复,并在吴亚亦老师面前的第一次演示,不仅让他的天赋得到了发掘,更是让吴杰踏进了师门。
此后的几年间,吴杰跟随吴亚亦练习制壶基本功——“拍泥片”,每天坚持10多个小时,拍几百次泥片成了吴杰的家常便饭。凭借对紫砂壶天生的热爱和后期的钻研,这让吴杰比很多紫砂匠人多了一项“绝技”,那是对紫砂泥料的熟悉与掌控,和沉稳驾驭紫砂制作的天赋。吴杰回忆说,那时在基地刚刚尝试学做紫砂时,因为师承国家研究员级工艺师吴亚亦,才渐渐踏实地走上了紫砂之路。
2006年,吴杰又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的赏识,被收为入室关门弟子,得到了师父们的真传,紫砂壶以实用见长,近年来不断推出佳作,作品具有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古朴典雅,工艺精细。
手艺是制作紫砂壶的灵魂
他要把最真实的紫砂作品传扬出去
出师后的吴杰,在慈溪创办了吴杰紫砂艺术馆,这座坐落于千竹公园内的艺术馆,不仅是吴杰创作制壶的地方,更是成了他与紫砂爱好者交流的地方。短短几年间,吴杰在业界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靠手艺一步步成为了紫砂国宾礼制作人。
除了将紫砂文化从宜兴带回浙江,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吴杰更是将紫砂文化传播到了海外。2014年,吴杰的紫砂壶作品辗转多地最终进入美国白宫并大受好评,同年11月,美国密尔布瑞市华裔市长李伟忠为吴杰颁发聘书,正式聘请他为“美中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大使”。
不过吴杰告诉记者,他的自我定位始终是“手艺人”,因为在他看来,手艺人更能体现出“工匠精神”。“拿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来讲,从构思、拍泥片、搓嘴把、制盖子、晾坯到烧制等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前后耗时近一个月。”吴杰说,这个过程不仅仅要求手艺人发挥灵感,更需要他们的执着坚守。
为了传承和弘扬紫砂壶文化,近年来吴杰更是不断推出佳作。他采用纯正的宜兴原矿紫砂泥料为材料,运用最传统的全手工手法,具有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古朴典雅、工艺精细等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紫砂原生态的本质。此外,吴杰还于近期正式成为了中国书画院院长纪怀昌先生的第四批新纳弟子,他希望将无穷的书画艺术情怀结合到紫砂壶艺术本身,把最真实的紫砂作品传扬出去。
吴杰说,其实每件紫砂艺术品都有生命,有灵魂,还有故事。收藏紫砂艺术品,提升了人的品位与气质,而人又温润了艺术品的品相与生命。“当你用一颗心解读着另一颗心,一把壶也就有了真正的生命。”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