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2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五一”假期里,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等单位协办,河北博物院、国鼎美术馆、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承办的“紫器观来——宜兴紫砂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迎来观展高峰。展厅内的240余件近现代紫砂精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多样的形式以及独特的艺术美感,令慕名前来参观的省内外观众大饱眼福。
惊艳:汇集八位大师、二百多件精品
吴云根的“双色竹段壶”、王寅春的“海棠壶”、朱可心的“松鼠葡萄壶”、顾景舟的“牛盖莲子壶”……4月30日,记者走入河北博物院北区展厅,但见在灯光的笼罩下,这些精美绝伦的紫砂壶透着柔和的色泽,或典雅端庄、或朴素灵秀、或古拙凝重、或洗练飘逸,令人叹为观止。“我从唐山专程赶来,就是为了近距离看看这些精品,真是不虚此行!”展厅内,来自唐山的游客牛昌裕望着精美的“海棠壶”,无比激动地说。
“五一”假期,该紫砂展连续两日观展人数逾5000人次。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不仅汇集了紫砂七大老艺人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等人的传世之作,还精心挑选了汪寅仙、鲍志强等10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以及当代优秀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佳作。开幕式上,还专门邀请了汪寅仙、顾绍培、鲍志强、曹亚麟等当今八位中国顶尖紫砂工艺大师莅临,与观众近距离地交流。
“一次性汇聚八位大师,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无论规模还是规格,在河北省均属首次,在全国也难得。”展览策展人、国鼎美术馆馆长田孝俊表示,该展览将持续至6月4日,目的就是希望河北的观众能亲眼目睹紫砂精品,进一步了解紫砂文化。
演示:紫砂师现场揭秘工艺之谜
紫砂器物中,最被人喜爱的是紫砂壶。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久用后沸水注入空壶亦有茶香,且大火煮茶不爆裂。为何一块不起眼的五色土,反复捶打后竟有如此魔力?紫砂壶制作工艺究竟有何神秘之处?
“这是紫砂泥,现在大家看到的,不是原始材料,而是熟泥片……”4月29日,记者在展厅见到了来自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助理工艺美术师李琪佑。他于当天上午专程从江苏飞至石家庄,一到河北博物院就立刻开始向观众演示制壶技艺。
第一道工序,是将熟泥片切割后,置于特制泥凳上,用木搭子反复捶打。木搭子有两块砖头厚,分量不轻,主要取材于榉树、檀树、枣树等。李琪佑说,捶打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排出紫砂泥中的空气,这关乎紫砂壶质量,也关乎烹茶效果。
捶打之后,先用矩车旋出壶口、壶底和围片,然后围身筒,之后拍出器形……据李琪佑介绍,制作一件紫砂壶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完成这些工序,一要靠技艺,二要靠工具。而制作紫砂的传统工具有几百种,很多紫砂艺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李琪佑告诉记者:“紫砂器物的价值,多体现在形态构思上,而现有的工具有时无法一次完成,只能经过我们对工具进行二次加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紫砂艺人的创意。”
传承:老工艺需要创新元素
紫砂器体现了风俗民风,反映了时代变迁。那么现代紫砂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呢?
“紫砂工艺要抓好传承,只有传承好了,精品才会不断涌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寅仙大师说,紫砂精品的出现需要时间与技艺的沉淀,历史上紫砂艺人们对工艺精益求精,对徒弟倾囊相授,充分体现了一代代紫砂艺人薪火相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紫砂工艺发扬光大,需要紫砂艺人,尤其是大师们,在今后更多地担负起传承责任。”
任何艺术都需要创新,紫砂艺术也不例外。“现代紫砂艺术要注意融合新的艺术元素。”采访中,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鸣指出,明清以来,许多文人以设计、撰铭、书篆等形式参与到紫砂壶创作中,使其由单纯的日用品变成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身,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艺术品,“当代紫砂艺人有巨大的技术支持,处在传统壶艺的现代转型期,要敢于广泛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的艺术元素,在紫砂作品的构思、形态、纹饰、美感乃至现代艺术理念上下功夫。”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紫砂工艺一直在融合多种艺术形态进行创新,这种锐意创新展示了创作活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河北博物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紫砂展活动规模大、规格高,促进了苏冀两地的文化互鉴,尤其对我省丰富文化创意产业,起到了交流学习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还会举办相关的紫砂文化讲座,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紫砂艺术的历史文化、艺术鉴赏,以及现代紫砂艺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