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尴尬的"陶瓷大师"评选,何去何从?

时间:2017-06-2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正式宣布:今后将不再组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评比。

  这一声明,在工艺美术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屡遭质疑的大师评审

  2016年7月,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中,91人获得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宜兴紫砂界也产生了6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孰料,5个多月后,2016年12月23日,民政部官网通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违规举办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做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向主办方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

  依旧“我行我素”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还是遭到了“痛击”——国资委正式确认,不再组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评选,这场充满争议的闹剧终于尘埃落定。

  尴尬的“大师”该何去何从?

  “我很后悔参加这个评选活动”一位从事紫砂创作60多年的艺人曾向媒体表示对这份“大师”名单“心里很不服气,水太深了”,并且“再也不会参加大师评选”。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这次评选工作严格,评选活动门槛高,从现场杜绝了违规作弊的行为。

  无论如何,从法律意义上说,既然民政部已经认定协会评选大师的活动违法,那么通过违法活动当选的大师,其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就自动丧失了。

  民政部的通报,是对行业的行为做出的性质判断,已经发放到个人手中的“荣誉证书”该如何处理,是协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许一点可以确定,未来某段时间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不会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卖点。

  高歌猛进的“大师潮”

  当下,工美界艺术生态的溃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师”的评选充斥着浮躁和投机的心态,许多机构和团体巧立名目,泛滥批发“中国大师”、“世界大师”、“国际大师”的称号,魑魅魍魉式的头衔评定使行业乱象丛生。

  “大师”的称号,固然是对从业者的价值的肯定,但真正让人趋之若鹜的,恐怕还是评定之后带来的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就紫砂圈来说,普通人很难判断一把紫砂壶的价值,因此,“大师”就成了外行人衡量一件作品市场价值的标准,这些“大师”的作品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利益的驱动下,“南郭先生”们铤而走险,比起寓言,今人的吊诡在于,“齐宣王”们不再是冬烘先生,而是为南郭先生大开方便之门,借机敛财。最后,到底谁在付费听着一曲曲“滥竽”?不言自明。

  一个功利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必然也是一个“艺术大生产”的时代,更是一个艺术诚信遭到严重损害的时代。

  在面临着重新洗牌的紫砂圈,伪大师的泡沫接二连三的爆裂,几乎成为了公共文化事件甚至坊间的笑柄,折射出紫砂界的沉疴痼疾。

  紫砂界也需要一个“3·15”

  如果说中国足球金哨裁判陆俊“贿赂门”事件,标志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价值判断的“出轨”,那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违规事件,同样佐证着工美界的“堕落”。

  如果说在某种程度上,裁判决定了一场球赛的价值,那么一纸证书也在影响着一个艺人的创造生命线——这样的机制,造成了紫砂界思维中潜在的“游戏”规则,而今天,紫砂界不得不为这样的“规则”买单。

  当然,紫砂界可以“商业化”,任何领域的“去商业化”都在违背市场经济发展。

  但是,将创作当做“楼盘”一样来开发却是说不过去的,作为服务性组织的行业协会担任“开发商”这样的角色,何况兜售的还是“豆腐渣”工程,更令人不齿。

  因此,国资委这次出拳,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打假”,未来势必将叫停更多草台班子的评比,对行业乱评的大师敲山震虎,可以说是预示着紫砂界“新规则”的到来——以作品、品牌等真正符合市场化发展的综合实力来决定市场销量和地位。

  在这个有太多弄虚作假、浮躁投机的社会,工美界需要的不只是一次国资委的“亮红牌”,更需要冲破重重利益保护的屏障,建立新的规则与新的动力。退潮之后,裸泳者现行。当公道人心尽失无解之时,就不仅仅是工美界诚信生态溃败的问题了。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小鹿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