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第一次看到谢曼伦老师创作的桑宝紫砂壶,一下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壶体由两片鲜嫩的桑叶组成,壶盖上的蚕宝宝作昂首状,如此鲜活可爱,立刻唤起童真的回忆。
桑宝壶由谢曼伦在1988年创作完成。当时香港的一位客户找到谢曼伦说:“谢老师,我喜欢蚕宝宝,能不能帮我创新一把。”谢曼伦当时就想,蚕宝宝的壶怎么做啊,后来那一天回家做饭,炒菜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能不能把两片叶子叠在合拢一起,做一个壶身,壶嘴正好是树叶的尖尖。吃了饭以后,谢曼伦就叫上徒弟,找桑树,采了桑叶,照着桑叶,做小样,带尖不带尖的也都要看清楚,赶紧捏。谢曼伦坦言创新一把紫砂壶的时候会整夜睡不着觉,所以灵感来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这把壶做好,很有生命力,客户很开心。
此壶用墨绿泥制作,色泽沉静细腻。壶身、壶盖均由桑叶构成。壶腹一叶如舟,表面重合一叶微卷,叶尖翘起作流;中间一叶侧反作壶盖,简则生趣。光润的壶面覆以叶脉,凹凸相间,以一桑枝作柄,圈曲分叉,结桑叶、桑果。壶盖上塑一蚕,饱餐后抬头相望,壶面另塑一蚕,饱餐后酣息,一动一静,妙趣横生。绿叶、红果、黄蚕,色泽艳而不俗,雕琢细腻。
谢曼伦从艺之路
1958年,17岁的谢曼伦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艺,拜当时最负盛名的紫砂花器一代宗师朱可心先生门下。老师的言传身受与严谨扎实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谢曼伦,谢曼伦的执着认真深得恩师赏识。
八十年代初谢曼伦入选了紫砂研究所,这是谢曼伦在紫砂艺途上的又一次精进。她得到了顾景舟、蒋蓉两位大师的悉心传授与辅导。谢曼伦确定了她从事紫砂花器的专业方向。
壶中有道,道法自然
花器是模拟自然形态的紫砂陶艺作品,这类作品的造型素材往往取自于自然植物的花叶、果实、根茎、枝叶,或配以鸟禽等组合,雅而不俗,造型与泥料兼备,泥料巧,色朴而不艳,得形易,出神难,只有形神兼备,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乡村山野,林间竹园,荷塘溪涧,都是谢曼伦经常涉足的地方,谢曼伦热爱生活,于细微之处汲取着自然的精妙,作品无不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令人亲近。
谢曼伦说:“你要做花货,设计的时候灵感都是从大自然得来的。所以我们每一次都要到外面去采风,去看竹子是怎么生长的,竹叶是怎么生长的。喜欢竹子的刚劲有力,即使下雪的时候,也耿直的站在那里,和自己的个性有点相近。”
做紫砂花器,很伤眼睛。做松树、梅花都是手工去雕,做半个小时,眼睛就开始痛了。谢曼伦会放下来,看看外面的树,用一点眼药水,待半个小时,再去做。
做花货,谢曼伦做了五十多年,眼睛一直盯着,太累了。六十几岁之后,谢曼伦眼睛一直疼痛,医生建议不要做了,谢曼伦喜欢做紫砂壶,舍不得放弃,每天怎么样也要做上三个小时。
一草一木,谢曼伦老师都充满感情去做,表现得细致认真。
谢曼伦老师最喜欢竹子,她说自己做的竹子力度很大,像她坚强的个性。病中的岁月,谢曼伦老师应该时常会想起自己为了做好紫砂竹壶,无数次观察竹子弯而不折的风姿,宜烟宜雨又宜风,她这辈子就喜欢做紫砂壶。
多希望把谢曼伦老师留在这春天里。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