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深耕江南文化圈创新紫砂文化 部队宣传干事华丽转身

时间:2017-12-29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应该是生活品,而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

 

  走进无锡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石晓良的“紫砂工作室”,在上百个散发着窑火味的瓶瓶罐罐间,石晓良用一种充满“禅意”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自主择业经历以及对紫砂文化的独到见解。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如今的石晓良,始终不变的刚毅之外,更有一份文化人的儒气,从最初的部队宣传干事到如今融入“文化圈”,石晓良的初心始终未变,只不过换了个身份追求梦想。

 

 

  以紫砂为媒打造“大江南文化圈”

  “八面来风堂”紫砂工作室在宜兴当地的文化圈内名气不小,喝茶、赏壶、作画……可谓占尽风雅。跟随石晓良走进工作室,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紫砂博物馆”,几百个紫砂壶大大小小地错落分布在十几平米的空间内,不同于一般“紫砂壶”的高高在上,这里的紫砂壶,参观者可以凑近欣赏,甚至可以拿起把玩。

 

  2012年起,石晓良首创“两地窑新文人陶瓷”在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我以江苏宜兴、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福建武夷山为基地,以紫砂壶为媒,想要打造一个大江南文化圈。”石晓良说,他不希望宜兴的紫砂因高价被社会“束之高阁”,期望以紫砂文化为媒,主动“走出去”,碰撞出更多的艺术火花,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紫砂。

 

  通过举办书画展览、研讨会、艺术品慈善义卖等活动,石晓良将宜兴紫砂文化带进了陶瓷乡景德镇,还用武夷山的茶“泡香”了紫砂壶。在石晓良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紫砂壶都应该是“大师款”而被小心翼翼地收藏,也应该有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紫砂壶。

 

  近年来,除了通过各种活动,传播紫砂文化外,石晓良也开辟了另一种紫砂市场。“我们工作室有10多位紫砂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制作的紫砂,传统中又兼顾时尚,价格也亲民,有很广阔的市场。”石晓良向记者展示了多款大学生制作的“两地窑新文人陶瓷”作品,古朴中透露清雅,泡茶、欣赏都不乏风雅。

 

  近年来石晓良的工作室为安徽工程大学、江苏省科技大学等高校捐赠近万册图书,并义务为高校学生讲学,在八面来风堂“挂牌”设立了10所高校教育实践基地。还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紫砂、书画展览、研讨会50余场(次),免费接待参观10万余人(次)。此外,还组织了文化艺术品慈善义拍活动20余场次,义拍所得近500万元,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和组织。去年11月,被省人社厅授予“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示范基地”。

 

 

  一夜未眠,筹借搬置80条桌子创业路靠“死磕”

  思路可以活络,但做事必须“死磕”,无论作为军人还是文化商人,这是石晓良始终秉持的态度。

 

  石晓良一边泡着茶一边回忆道,1981年入伍,从小兵到副团职军官,他都一直是部队里的“雷锋”,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起床,打扫部队大院,风雨无阻。“有人怀疑过我的动机,还有人说我是在邀功,在表现,但我不管那么多,当军人是我的梦想,我认为军人就应该像雷锋那样。”石晓良说,他认为的正道,是无论别人怎么看,都能让自己内心踏实的选择,以前在部队打扫大院,后来为了学习书画、紫砂艺术四处请教,其实都一样。

 

  “2001年我选择自主择业,因为一直从事文化教员、新闻干事等工作,所以对文化艺术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在面临选择时,跟随自己的内心意愿,放弃了铁饭碗。”说到自己的选择时,石晓良的语气透着“禅意”,其实背后也付出了超人的努力。

 

  2003年,石晓良通过“一借二贷三家底”的融资形式,筹措了300万元购置了如今这个位于宜兴市区的2000平米的写字楼,隔年就创办了“八面来风堂”文化沙龙。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打响自己的品牌,是石晓良的创业路径之一,然而这期间却不断经受着考验和困难。“2009年的时候,我组织了100位紫砂大师去武夷山参加活动,当时缺乏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有些细节做得不好,遭受了很大的压力和批评。”石晓良回忆说,这场活动他是带着儿子一起组织的,距离活动还有1天的时间,展览却缺了80条长条桌,忍受着责难和各种脸色,他和儿子跑了大半天,四处筹借,更一夜未眠,和儿子两人搬置完所有的桌子。

 

  那一次经历令石晓良印象极为深刻,比起圆满完成活动、得到各方认可的结果,他更在意的是,儿子在陪他度过这一坎坷时,对他的工作和“死磕”态度,有了理解。

 

 

  军人品质相伴人生路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诚恳和踏实,是石晓良从20年军旅生活中得到的宝贵精神财富,即便在“各显神通”的文化圈内,石晓良也因军队磨砺出的品质,收获到了更多的机会。

 

  “对一个陶瓷艺术从业者来说,地位是短暂的,名气也会消退的,唯有文化是永恒的。”石晓良向记者说起自己对做文化产业的理解,盈利已经不再是他最为追逐的,认认真真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现阶段的石晓良看来最有意义的事。

 

  谈及未来事业规划,石晓良将接力棒递给了儿子石越,他告诉记者,受他的影响,儿子在大学期间学习了陶瓷专业,并在之后去美国深造,进一步学习了艺术管理等课程,石晓良笑称,自己和儿子是“文创路上的父子兵”。

 

  “中西陶瓷艺术的渗透融合,能迸发出新的艺术火花,儿子留学带来的新思路,对我产生的启发很大。”石晓良说,未来工作室的发展和经营该放给儿子去大展身手,而他会将这些当作毕生的爱好不断充实自我。

 

  作为父亲的主要助手,石越还担任了“两地窑”文人陶品牌设计总监,尽管是设计各式陶艺茶具餐具,但他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儒学佛学道学之智慧,从产品的色彩到造型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他独立设计的《孔雀开屏》紫砂绞泥壶在2013年山西首届文博会上荣获神工杯工艺美术银奖,一年后创作的《渔翁壶》被无锡博物院永久收藏。

 

  从“军官”到“文化商人”的身份转换,再到对儿子的艺术传承,石晓良的转型一直在路上,每个人的自主择业之路意义都不尽相同,对于石晓良来说,坚守了自己的初心,丰富了人生体验,就是这一“选择”收获的最亮的风景。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蛋挞不达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