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2006宜兴紫砂之星评选专家组组长张守智专访

时间:2006-11-2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目前,紫砂之星活动已胜利落下帷幕,这次活动受到了紫砂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对此中国陶都网对本次活动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老先生进行了专访。张教授就本次活动的意义、紫砂行业未来的发展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视角和分析。

中陶:这次紫砂之星的评选全部是由专家现场评出,这应该是一个尝试,是以往所没有的,您对这届紫砂之星的紫砂技艺水平有个怎样的印象?您对活动的意义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张:这次活动在宜兴应该算是一件新事物,我参加了这次评选活动,感觉年轻人比较多,我看过之后感到很惊讶,我觉得三天能做到这样好,而且是徒手成型,不管是圆器、方器甚至一些异形器皿,难度很大,能做到如此的效果,我感到很佩服。看到这样一批青年人进步,我很高兴。我感到我们紫砂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提出,我们今后的发展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而这次紫砂之星的评定,真好符合了我们目前党和政府提到的方向,创新,创自己的品牌。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是好的,特别是紫砂行业又走上了工作室制,走向了家庭。紫砂是手工艺,这和其他的陶瓷机械化是两回事,国有企业,大生产的时代过去了,像紫砂这样的手工艺走那条路看来是不适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像我们中国的手工艺,他还是适合独立的、个性化的创作模式的。为了保证把那一代老艺人传授的技艺、这些无形文化资产,传承下去,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这次紫砂之星活动参赛者继承了紫砂的工艺传统,让看到我们历史上传授下来的紫砂文化。经过比赛的评定,选出了12名紫砂之星,还有8名优秀作品奖,但是我觉得他们都不错,应该不只是宣传和肯定有职称的和过去的一批获奖人,他们也作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在昌鸿和评委们的点评当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提到了老一代艺人在做这把壶的时候应该有哪些最重要的经验,壶里壶外,从泥料的选择、到火候,都说得很好。如果这些壶的作者能够亲自聆听这批老工艺师的当面教导。所以我建议以后开展这样的活动的时候,能够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中陶:现在市场上,选壶的人都把职称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现在参加“紫砂之星”的人是没有职称的,但是从他们手里也出来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所以我想请张老师指导一下,在选壶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考虑那些方面,而不是简单采取“唯职称论”。
张:我想这个问题,你们也提得很客观,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了,我们要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了。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茶饮也做为一种文化提到日程上来后,紫砂也更加受到重视了。现在紫砂的购买者,收藏者对于紫砂的品质、造型、材质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认识。作为一个刚刚介入市场的人在他还不是十分懂紫砂的情况下,他首先会问,是不是名家的?这是选择和购买的一个很正常的心理,也是一个规律。但是我觉得,真正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收藏,要通过市场和购买者的对话使收藏者认识到壶本身的工艺质量,包括造型、材质、泥料、火候、做工、对茶文化的理解等等。所以如果市场成熟了,一个作者的壶是通过作品来和生活来对话的,以人为本,物为人用 。我要买的是这件艺术品。我不是买的作者的名字。但是,话说回来,这个作者的名气是要和他的壶艺相符。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收藏标准。

中陶:您曾经提到,紫砂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用市场的规律来发展紫砂事业。您能不能从市场的角度谈谈像紫砂之星这样的活动,对于紫砂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怎样的推动作用?
张:宜兴紫砂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到的,这次紫砂之星的评定,从主办方到参赛者都是要把我们几百年来紫砂铸造的无形文化资产发展下去。用这样一个活动带动我们的商品壶、高档壶、政务礼品、商务礼品和市场上老百姓用的壶也逐渐提高。不管是作为艺术品还是生活用品,都要随着生活、市场的需求逐渐提高。现在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的、浪费资源的紫砂壶还是有的,我们的资源是宝贵的,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提高我们的紫砂壶艺水平,这样才能不浪费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另外对于这些粗制滥造的壶,就有两方面的责任,制壶者作为壶界最内行的行家,不但要做出最好的艺术品,还要引导市场,你设计的是当代人类生活的方式,从茶文化的角度,你的产品要引导消费,在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我们壶艺家要联合我们的经销商们共同来宣传和讲解让市场后面的购买者来领会紫砂壶的文化和工艺。这个工作是急需要做的,我们这么做了市场才会跟着我们成熟,我们不能迎合市场。这样就把有品位的高雅的紫砂艺术弄俗了。因此我们有责任从主流上来引导市场,在当代,将紫砂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陶:目前,宜兴紫砂制作工艺已经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我们国家对紫砂文化的重视,那么,您作为一位中国艺术界的老前辈在保护传承紫砂艺术问题上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张:我参加过多次陶瓷的评比,但是这次虽然是一个小范围的评比活动,但是我觉得它做的很细、很深入,在过去我们评定的都是有形的文化资产,具体讲就是评作品,而无形文化资产在评委当中的议论中是有限的,比如他的做工,他的质量、他的火候、他的釉色、他的材质。过去的一些评比都是局限在这件有形的艺术品上,而把艺术品后面能够表现这件艺术的经验,他的世代保留传承下来的手艺,没有在评比中有所涉及或虽然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在这次点评会上大家的发言,还有这么多老工艺师都到会场来参观,他们在一起谈到不少无形文化资产,谈到这些传承下来的宝贵的技艺。我觉的这样的经验应该扩大到我们其他的陶瓷产区的评定和交流当中,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从这些作品看到紫砂技艺的传承。这次评比涉及到了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也是我通过这次评比中的收获。

中陶:传统和创新一直是艺术创作无法会回避的问题,紫砂艺术也不例外,所以我想让您谈谈您对紫砂未来发展的一个看法。
张:传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它不是某种形式的不变,而是一种文化生活的发展终归要随着时代生活的发展往前发展的,我觉得,我们的紫砂文化要立足于本源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上多种文化。紫砂在百花齐放中已经融合了许多的外来的文化元素。如果一把壶都把重点放在泡茶上的话,更流行的应该是扁壶而不是高壶,高壶焖泡好,对红茶有好处但对绿茶不好,但是整体上高壶比较少,其他类型的茶还不需要这种细高的这些壶,但是历史上也不排除他们的存在,再说花货呢,他们绝对没有素货的手感好,也没有素货那么实用。但是紫砂他从一个生活用品发展到文化产品的时候,有很多是收藏品,这个时候紫砂的门类就发展了。在当代,随着世界茶文化生活的需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紫砂壶随着生活的发展,既要继承又要演变。市场后面的生活才是验证紫砂发展的标准,符合这个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你就能发展,违背了他的生活方式,他就逐渐被削弱。社会生活在引导着紫砂发展的潮流,但是紫砂人又要设计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前时大斌的壶绝对没有现代人那般丰富的工具,但是它都是手工,这是紫砂艺术品的标准,将紫砂壶进行机械化生产,紫砂的无形文化资产就要衰弱了。机械化它的工艺水平达不到现在的丰富程度,也达不到这种严谨的程度。比如说壶盖的严密,这些好的经验技艺不能扔掉。现在紫砂壶可以烧两次、烧三次的,最后达到口盖结构的严密,以前是没有的,这就普遍提高了供给社会的紫砂壶作品的质量,在工艺上得到了发展。另外一个,造型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要立足于这个根,现在我们的每一个城市都改起了一样的高楼大厦,我们现在上不同的城市去都不愿意逛大街了,一样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所以,紫砂怎样发展,别让它和其他陶瓷一个模样,失去了我们紫砂文化的传统风格,他的特殊性。紫砂是有品位的独特的文化,它需要发展变化,但是他离不开社会背后的人。我们看邵大亨的壶、时大斌的壶用的粗砂比较多,但是现在用比较少,是有市场整个对紫砂壶的需求来决定的,是现代人的审美和前人的审美相异的结果。现在的风格整体上比较明快,不像以前那样厚重了。中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审美爱好的改变影响到了壶艺发展,他们作品的风格总体来讲也比较新、观念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另外,我认为紫砂人的创作是他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结果,最后靠的还是文化素质修养。

中陶:最后,我想请张教授您谈谈您对评选出来的紫砂之星有什么期望? 
张:这些紫砂之星取得的成果的确让人兴奋。但是他们很年轻,推动紫砂向前发展的责任很大。目前都在家里,在工作室里做壶,大集体交流的环境比较少了,现在年轻人有一种心理,就是去找一些经验丰富的工艺师害怕自己位卑人轻,不敢登门求教。其实这个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其实一接触下来你就会发现老工艺师们其实还是爱护青年人的,他们都愿意这个事业能够越来越发展,壶艺有人继承。青年人之间更应该互相交流,不要因为竞争就过分保密。你的产品只要投向社会,就没有办法保密。但是反过来,我们也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别人抄袭,这样不利于创新出新的产品。同时,我们自己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品。以上几点就是我对于这些紫砂之星们的期望。谢谢。
中陶:张教授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教授我们的采访,也感谢几十年来您为紫砂事业所作的贡献。非常感谢。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紫烟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