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舒建新:从茶马古道画向运河沿岸

时间:2018-05-1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走进一代名师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的故乡宜兴,听山、看水、画壶,令我无比陶醉。比起云南十年挂职时我走过的茶马古道的悠长、崎峻来,运河沿岸的水乡宜兴更富雅韵、柔情。无论是紫砂历史,竹海情致、茶园清风,还是年轻的手艺人,都为我此次的江南行增添满满亮色……不来宜兴,你真的很难想象它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

 

  学生时代爱上紫砂

  从扬州到宜兴开车两小时左右就能到达。经历了几天阴雨,宜兴的天空特别晴朗,满目青绿,一路好心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诗不知不觉脱口而出,忆江南的闸门在进入宜兴前瞬间开启——

 

  说到宜兴,人们总会想到紫砂壶。著名画家刘海粟曾为宜兴题写过“陶都宜兴 东方明珠”。 其实,除了陶的古都,宜兴还有“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美誉。

 

 

  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上大学时,我就结识了宜兴。那时我和班上的同学到宜兴紫砂二厂实习,跟着工艺师学做各种器皿。看到手中的紫砂泥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出炉,兴奋不已。

 

  离厂区不远就是著名的古南街。从明清到现代,蜀山这座江南古镇、南街这条明清老街,就是紫砂等陶器销往世界的“水上陶路”的起点,更是哺育紫砂艺术大师成长的摇篮。出生于蜀山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顾绍培鲍志强……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宜兴、爱上了紫砂器皿。

 

  明代文学家张岱有言:“人无好,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些自己的爱好。我真正迷上紫砂壶还是缘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同恩师、著名画家亚明先生在一起时,就总是看到他手捧各式紫砂壶喝茶,可以说紫砂壶是他形影不离的“宠物”。喝不同的茶他都更换一款壶,我帮他添茶续水,看他洗壶养壶,玩味不止。伴他与友人品茗论道,喝美了即兴作画,乐在其中。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开始尝试着收藏一些有特点的紫砂壶。

 

  从飘逸杯到紫砂壶

  茶与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日用品,蕴含一种文人情趣,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紫砂壶上,更能体现文人壶的气韵。

 

  2007年,到云南楚雄自治州挂职的经历,让我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前很少喝茶的我也开始学着品尝普洱茶。一开始,我只会用“飘逸杯”简单地喝上几杯,后来逐步使用瓷壶、盖碗冲泡。

 

  每次到少数民族居住区工作,我都带着画具。休息时我常常写生,给少数民族兄弟画画,他们总热情地用自家种植的茶叶款待我。慢慢的我爱上了普洱茶的浓郁清香。

 

 

  2012年到普洱挂职后,由于工作关系,我走遍了普洱的一座座茶山,与茶农一道品茗。一天,我找出了一只很早以前珍藏的紫砂壶,冲泡上了一款存放十多年的老茶,一股浓郁的茶香沁人心脾,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紫砂壶,也尝试着用不同的紫砂壶冲泡不同茶山的普洱茶。喝茶的种类越多,越想尝试着用不同的紫砂壶冲泡出韵味不同的普洱茶。

 

  把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书画家、篆刻家与紫砂艺人合作,便有了现今“曼生壶”、“唐云壶”、“亚明壶”等这些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紫砂壶的美谈。由恩师亚明设计,制壶大师王寅春手作的“亚明四方”,总让我念念不忘。它造型古朴典雅、浑厚大气,线面挺括有力。然而随着壶艺前辈们的相继谢世,紫砂作品中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丢失,每当看到一把紫砂壶被拙劣的刻绘破坏时,总让我倍感惋惜。值得欣慰的是,听说95岁的黄永玉先生的紫砂壶展本月19日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画在200余把紫砂壶上的作品全是这两年来宜兴所做。介时观众将能一饱眼福。

 

  相对如今的个性时代来说,试想,一个爱茶之人,手中捧着一把刻了自己名字的壶,一把专属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壶,该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啊。如今,我也来到紫砂壶的原产地,效法着历代文人,与工艺师一起,将自己的作品画到紫砂上,制作属于我的专属壶。

 

  留住手艺的年轻工匠

  驾车行进在整洁的丁蜀镇上,路宽车少,我不时地用余光扫描着沿街一座座紫砂大师的展馆、工作室,古朴中略见奢华。95后小帅哥天翼的工作室“竹源堂”也在这条街上。他早已为我精心做好了十几把紫砂壶等着我来作画。去年我们爷俩曾合作,在他手工制作的紫砂壶上绘画,烧制后我很喜欢,取名为“舒公壶”。

 

 

  天翼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多年前那个顽皮可爱的小家伙,如今既有江南才子之貌,又有手艺人的勤奋踏实。他从艺术学院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和出国的诱惑,回到家乡拜高师学艺,五年来从古法手工制壶学起,到今天竟小有成就。

 

  小镇有数不清的作坊,制壶师里许多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十几岁就开始跟随师傅学艺,几代以工匠为本,但真正做到大师的却寥寥无几,在我们中国画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在天翼制作的一把双环紫砂壶上作画写字,抒发人生感怀,既有宣纸之上的洒脱,更有十年积累汩汩而来的茶马情愫。将自己的绘画衍生在紫砂艺术造型之上,真可谓乐在其中。

 

  离开天翼的工作室,我又来到相距不远的“五行陶坊”。一进门,便看见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先生 “留住手艺”的题词。坊主姜敏今年四十四岁,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沉稳、干练。从小和着紫砂泥长大的他,和前辈们一样有着深厚的陶艺情结 。1992年高中毕业后,即被他的姑父、顾景舟大师的第二代弟子、国家级陶艺大师徐达明(徐汉棠长子)收为入室弟子。

 

  1997年至1998年,在师傅的支持下,他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工艺,不仅学习了一些理论基础,也开阔了视野。在姜敏的工作室,我拿起一把造型简练、色泽圆融的红木横把壶仔细端详,仿佛看到他的师傅徐达明年轻时的风采。徐达明当年“知青”下乡时做过木工,练就一身红木手艺,善于将紫砂与红木的精髓结合。如今在姜敏身上,具有良好的师承与扎实的全手工制作基础,刚中带柔,含蓄质朴。聊天中,姜敏透露了自己内心的遗憾,他的恩师徐达明于2016年3月病故,这给他留下了无尽的哀思,也感到肩上传承责任的重大。如今,他努力把紫砂与木质、与象牙等元素结合,不断创新。还与韩美林、成龙等名人合作,精心打造一件件精品告慰恩师。

 

  整整一天,我用画笔和紫砂亲密接触,姜敏、天翼两位年轻手艺人的作品在我手中传递的古老而又朝气、传统而又时尚的信息,我感觉已不再是以往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时的自言自语,那温润的质感和鲜活的泥土气息弥散在眼前、在心里。我在一个个不同造型、不同气质的壶面上,画上了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驼队,画上了正在申遗的古茶山景迈山,画上了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江南小景——把我挂职十年的云南经历和留下青春记忆的江南风光画于壶上,留下一段人生的最好纪念。

 

  常言道:后生可畏。我期待并祝福姜敏、天翼这两位丁蜀镇上的年轻工匠,摒弃浮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留住手艺。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蛋挞不达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