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他用生命的厚度,还原明朝紫砂壶的真实面目

时间:2018-11-09 来源: 紫砂之家

  江南宜兴,丁蜀镇,在我们的追忆里,有一座老城,青石板路,泉水叮咚,酷暑纳凉的孩子们打着赤脚,走在汩汩冒着泉水的小溪里,捉鱼摸虾。


1541760792196770.jpg


  其实,时光未曾走远,宜兴丁蜀镇至今仍上演着几千年前的故事。这里祖祖辈辈抟土为生,明朝至今,丁蜀子民在传承紫砂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追寻、探索紫砂陶土的真谛。


1541760769304470.jpg

  崔龙君老师


  上世纪80年代末,几位前来寻找明朝紫砂泥料的台湾朋友,带着几把明朝老壶来到丁山,意在还原明朝紫砂壶的真实面目。此时,热衷于紫砂陶土研究的崔龙君老师听后,毅然决定同他们一起找寻此陶土。


  决定的事就要实行,崔龙君老师带领台湾朋友,深入黄龙山,寻找相似的明朝陶土。想象的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偌大的黄龙山寻得一块好泥料简单,但若要找到完全符合明朝陶土泥性的断层却很难。长达一年多,他们都在寻找和尝试中摸索,有些泥料看起来颜色所差无几,烧制出来却大相径庭。


  明朝陶土是否存在?如何找到?还要多久?等问题开始摆在所有人面前,暑去寒来,这条路走了很久,但仍然不见出口。台湾朋友有意放弃,崔龙君老师几晚未眠,如果放弃就前功尽弃,如果坚持,是否能够找到?睡不着的时候,他便起来试泥,将寻得的陶土一遍遍烧制,一遍遍总结经验,做事他是认真的。


1541760850549467.jpg


  成功贵在坚持,所幸台湾朋友未放弃,崔龙君老师也不畏艰难。他们寻遍黄龙山每个角落,踏遍春花秋叶,草木枯荣,终于在接近青龙山的矿层,找到了泥性相同的明朝陶土,几人欣喜若狂,并为此土取名“明朝土”。彼时,已是一年多。


  “壶以砂者为上”,明代时期紫砂壶使用的泥料含颗粒状粗砂,给人以粗矿质朴的感觉,泥料的目数约为25-30目。新发现的“明朝土”泥料颜色古朴,黄中带红,烧成后壶体中的黄砂隐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成品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


1541760868313765.jpg


  一壶在手,恍惚穿越回繁荣昌盛的明代。经泡养后的“明朝壶”更是老味横生,“骨朵肉少”,抚之又均匀隐逸,光洁温润。


  一土因缘而生,一壶因稀珍贵。人与人之间,生命的长度大体相近,但若有幸获得喜爱之物,并用心研悟,此生便有了厚度。粗狂古朴,呈色相同的“明朝土”,还原了历史样貌,千年的陶土与今人相遇,崔龙君老师随即掀起了紫砂圈的一场“明朝风暴”。


  代表作:

1541760901843741.jpg

  《井栏

  此壶为崔龙君老师与朱可心长孙、研究员级高工朱新洪合作刻绘,整把壶苍古优雅,逸韵流化。


1541760921604502.jpg

  《传炉

  此壶为80年代末,崔龙君老师无意中看到李宝珍先生(民国制壶名家)的壶,花80元买下,此壶虽无盖,但在崔龙君老师的日久揣摩练习后,终于做出了原有的韵味,壶盖浑然天成,老味十足。 2009年12月,此壶获中国最具潜力工艺美术大师金奖。


1541761001321856.jpg

  《菊球》

  此壶以菊花为造型,壶身圆满浑厚,似一片片花瓣,壶把飘逸周正,从上俯视,仿佛一朵菊花含苞待放,别具特色。


1541761029940644.jpg

  《一叶壶》


  2008年11月,“此壶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很多紫砂匠人能用壶参透人生悲喜,但崔龙君老师手中的一抔土,足以让时光倒退,拿捏人生百味。到底什么样的紫砂壶才是好壶?好泥料固然是重要,好匠人也是必须,但若有人一开始从源头就抱定信念,走到生命深处,探寻历史真谛,可想而知,他对紫砂创作的敬畏之心,才是克己修身的根本。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阿娇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