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9 来源: 紫砂之家官方
紫砂壶为人们所爱,不仅仅在于它蕴含的古朴韵味,也在于它自创立以来,不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的丰富的装饰艺术美。这些装饰工艺附加于紫砂壶之上,达到了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艺术臻境。
1、磨光
又称“水磨”、“抛光”、“车光”,紫砂装饰手法之一。操作程序是先用研磨料制成砂石,均匀地磨去紫砂制品表层糙面,使之达到一定的光洁度,然后用毡轮或布轮滴水打磨进行抛光,经抛光后的紫砂器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相光泽,达到光彩照人的效果。
清晚期 赵松亭制贡局抛光提梁紫砂大壶
水磨抛光是中国几千年来就存在的工艺技法,汉唐时便有,将这种装饰艺术施加于紫砂壶上,则出现在康熙中后期,多用于外销壶之上。现在偶尔能见到磨光紫砂壶,多为清末民国年间暹罗(今泰国)定制的紫砂壶,有“贡局”款、“利兴”款。
清 紫砂磨光壶
2、贴花
贴花是紫砂壶常用的一种装饰工艺,多用在花货的,壶身,壶盖,壶把和壶颈的位置,用同壶身相同或者不同的泥料,然后捏造成花卉,树叶等等样式,再用竹片等工具修饰成理想的形状,再使用泥浆将做好的装饰素材粘合在不同的器型和造型的紫砂壶上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清雍正 臣辉阁制 双线贴花紫砂大碗
贴花装饰的题材非常广泛,梅兰竹菊,花鸟虫鱼等等皆可作为装饰物,贴花工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花型进行修饰,以达到同整个紫砂壶的造型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
顾景舟 松鼠葡萄茶具
3、印版
也称“模印”,它与花货塑雕所采用的手捏浮雕技法完全不同,需要借助于印模、木模、陶模、石膏模或钢板、聚酯板等模板,用泥片压上模板,在印模模具中采用压印、戳印、模印、贴花、印堆等多种技法,再将压印好的纹样泥片贴粘到坯体成型。
清康熙 紫砂模印花卉纹六方茶叶罐
印制材质各有不同,装饰效果亦大不一样。
曼生瓦当壶
4、描金
描金是金彩装饰方法之一,描金是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本金的使用技法较亮金操作要困难得多,而且由于含金量高,一般只局部使用于高级产品,一般产品都采用亮金(金水)。
清乾隆 宜兴窑御制紫砂描金山水诗文圆壶
紫砂描金装饰一般用在贡品紫砂壶和外销紫砂壶的制作上。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描金的纹样处涂上一层底釉,在 750℃一 800℃窑温下烧成,再用金水在釉纹上描画,然后再回炉烧制。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5、髹漆
紫砂壶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流行于明末清初。所谓髹漆彩绘,主要是在素胎紫砂壶器上髹以朱漆或黑漆,然后再加以彩绘。吴梅鼎《阳羡茗壶赋》记载:“或青坚在骨,涂髹汁兮生光。”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紫砂壶髹漆彩绘器历史上遗留罕见,因其费工费时,现已不生产。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壶
6、剔红
剔红,又称雕红漆,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质、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层,多则一二百层,是待漆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明晚期 宜兴窑“时大彬”款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以紫砂作漆器胎骨者不多见,主要作为宫廷用品,极为珍贵,今天紫砂壶中的装饰已没有使用剔红来装饰了。
清乾隆 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胎茶壶
7、钧釉
钧釉是钧瓷制品坯胎表面的一层釉,由特殊的化学成分组成,是以铜、铁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并因窑内温度、气氛的变化而形成色彩多变、纹路奇特、意境无穷的窑变效果。
清 炉钧釉紫砂壶
明末清初 紫砂胎宜钧釉瓜棱式壶
8、珐琅彩
珐琅彩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清康熙时创烧。它使用外来原料,在烧成的紫砂器胎上作画,作书,再入炉烘烤而成。工巧精细,富丽堂皇,是一种釉上彩。
清康熙 宜兴窑“邵邦祐”款紫砂珐琅彩壶
紫砂珐琅彩装饰盛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多宫廷器用。
清道光 珐琅彩紫砂碗
9、粉彩
亦称“软彩”,始于清代康熙,由五彩发展而来,以雍正时期制作最精,盛行后成为釉上彩的主流。作法是在胎器上以玻璃白粉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紫砂粉彩装饰多为花卉类图饰,所绘图象表现力强,浓淡相间,色泽丰富。
清 华凤翔制紫砂粉彩龙纹汉方壶
至道光时期,许多王亲贵族纷纷定制紫砂粉彩装饰之茗壶,这时期出现过许多斋、堂、轩号、钤于茗壶。
清乾隆 粉彩花卉紫砂尊
10、泥绘、堆绘
用毛笔蘸紫砂泥浆,在保持一定湿度的已成型坯体上,涂画纹饰或书写诗文,在涂泥较厚的部位加以适当雕琢,称“泥绘”,烧成后有浅浮雕效果。泥绘分为本色绘和异色绘两种。本色绘以与壶坯同色泥浆涂画,主要用线的粗细、长短,面的大小、厚薄等来表现远近、虚实等质感。异色绘以与壶坯异色泥浆涂画,常以一色为主,他色辅之,对比强烈,装饰性浓郁。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
泥绘通常和堆绘一起使用,堆绘是全手工在器表一点点堆塑较厚的泥块泥条,这两种装饰技法都具有一定的厚度,二者交迭,形成了精致复杂且极有特点的紫砂装饰工艺。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
11、浮雕
浮雕是雕刻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运用绘画性线条和透视等因素表现三维空间,增加了紫砂壶的多元化艺术气息。
清 浅浮雕山水人物纹紫砂壶
清代外销宜兴茶壶多饰以浮雕,装饰风格时而拘谨,通常器身上的浮雕纹饰瑰丽多姿。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荷莲寿字壶
12、镂雕
镂雕亦称镂空、透雕,是一种雕塑形式。在木、石、象牙、玉、陶瓷体等可以用来雕刻的材料上,以浮雕为基础,镂空其背景部分,透雕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技法。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
清乾隆 玲珑八竹壶
紫砂壶镂雕装饰,明末清初已经出现,康熙朝较为流行。今天此种造型及装饰已较为少见,多用于壶盖、纽等。
13、绞泥
将两种或是两种以上不同的泥料,通过揉和、拍打、按压等不同的手法以使得两种泥料绞合在一起,形成木理纹、花石纹、水波纹、蝴蝶纹、流云纹等多种自然纹理的特殊工艺。其效果五彩缤纷、肌理丰富,质感强力,意境浓郁。
清 紫砂绞泥茶叶罐
绞泥工艺发源于唐代,是唐代绞胎工艺与紫砂制壶工艺的结合,体现了我国制壶工艺的最高水平。
吕尧臣 逸者寿壶
14、镶嵌
紫砂镶嵌常用的是烧前镶嵌和烧后镶嵌。烧钱镶嵌,又称嵌泥,即在紫砂坯体稍干进窑前,刻出设计图案,再嵌入对比鲜明的其他色泥料或釉珠,要求烧成温度跟材料的耐热温度一致,壶烧成后外观色彩亮丽。烧成后镶嵌又叫清货镶嵌、嵌丝,借鉴铜器中的'金银错'工艺,先在紫砂坯上图形凹槽,烧成后嵌入各种材料,再锉平磨光,使紫砂器上展现出镶嵌形成的精美纹样。
清中 御赏嵌金御题诗虚扁壶
清代中期是紫砂壶镶嵌装饰的盛期。金银、玉石、珠宝、象牙等镶嵌于壶体,精致华贵富丽堂皇。
何道洪 嵌泥长乐壶
15、铺砂
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
明末清初 时大彬铺砂菱形壶
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清 铺砂砖方壶
16、陶刻
陶刻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用刻刀(钢刀或竹刀等)在紫砂壶生胚表面刻上文字或图画,进行装饰的一种技法。
陈鸣远 南瓜壶
陶刻包括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把字画先绘制或印制作到壶坯上,然后用刀刻出;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壶坯上篆刻,以刀代笔。
顾景舟 扁腹壶
17、包金属
将金、银、锡、铜等金属加工成薄片,一般包裹在壶嘴、钮、把、盖以及口沿处,既可保护包裹部位的碰擦损伤,又增加艺术观赏的效果。这种风格曾在清代道光年间有过短暂时间的流行。
清 紫砂包金壶
最常见的是包锡壶,还可在壶身刻字做画,成为文人骚客品茗把玩的一种时尚。
清道光 杨彭年款包锡紫砂梅花壶
18、包锡嵌玉
在包锡壶的基础上,壶的钮、把和壶嘴则用三颗玉镶制,这种包锡嵌玉的茶壶在收躲界一般称为锡包壶,又称“三颗玉”,对壶的整体形成了独特的点缀。
清十九世纪 杨彭年款宜兴胎包锡镶玉茶壶
19、捂灰
捂灰工艺实质是窑变技术的一种运用,将壶放在未充分燃烧的碳灰中,在经过化学反应令泥料中的金属铁还原成黑色的氧化亚铁,最终使得整个紫砂壶均匀变色,呈现黑色,但是这种黑又不是纯正的黑,而是铁青色。壶越红,捂灰出来的壶就越黑。紫砂壶进行捂灰工艺主要是装饰和掩盖制壶过程中的瑕疵,捂灰工艺好的紫砂壶黑如微墨,颜色色泽温润。
顾景舟 捂灰柱形诗文壶
20、彩绘
即加彩挂釉,也就是在本色的紫砂壶上面绘上釉彩,再次入窑烧制。紫砂壶上面以釉彩装饰成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看上去更显雍容华贵,艳丽多姿。
清乾隆 紫砂彩绘山水笔筒
这些紫砂装饰工艺绚烂瑰丽,虽然一些工艺技法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们曾经出现的身影,成就了紫砂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而流传下来的工艺技法,则在一代代紫砂匠人的钻研下汲古纳今,将紫砂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