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4-2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用“阳光地带”这四个字来形容沈阳,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而语出自一位全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之口,更让人的内心很“阳光”。4月18日,首届东北紫砂艺术精品展在沈阳开幕,幸逢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与会,记者对这位当今工艺美术及陶瓷界的重量级人物进行了专访。
古稀之年首次来沈
很难想到,年已七旬的李昌鸿是第一次来沈阳,当然这与北方紫砂艺术的发展也有直接关系。“北方的紫砂艺术起步相对较晚,而在南方早已成蓬勃之势。
”
尽管如此,他表示,东北首届紫砂艺术精品展,充分说明了紫砂艺术、紫砂文化已经在东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且结出了丰硕果实。虽然第一次来沈,但
李昌鸿对沈阳的印象极佳:“沈阳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沈阳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从全国来说,沈阳是个发展的阳光地带!”
李昌鸿说,在沈阳这个“阳光地带”中,工艺美术业更是一个阳光的行业。“这个紫砂工艺展很好,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把展览与艺术讲座、制作展示、展品拍卖相结合,更能体现出这门艺术的感染力。我发现沈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观展的人很多,说明沈阳人的文化品位很高。”
同时,他还表示,在收藏界沈阳更是藏龙卧虎,众多的书画界、企业界人士的参与,让紫砂艺术与古代书画艺术相结合,独显其魅力。走南闯北的
李昌鸿大师认为,“除了北京的王府井,全国工艺品市场当属沈阳,已超过了上海和南京。”
紫砂艺术:“玩物养志”
李昌鸿认为,中国茶文化举世闻名,茗饮习俗源远流长,历史上曾出现了以陶瓷或金、银、锡等材质制作的各种茶具,而以浙江宜兴优质矿泥制成的紫砂壶,自明代中期出现并流行以后,因其格调品位高雅、制作工艺精湛,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赏识。北方人喝茶的习惯渐渐普及,紫砂茶具作为必备品逐步被人所接受。
将一把紫砂壶放在眼前,个中滋味可从五个方面去品味,即,泥、形、工、款、功。
李昌鸿说:“有句成语叫玩物丧志,说的是过于沉溺于爱好反而适得其反,而紫砂艺术却是一门"玩物养志"的艺术,因为紫砂艺术是与茶文化相结合的,是需要在一种境界中才能体会的。”
当问及
紫砂泥的资源问题时,
李昌鸿表示,目前看,
紫砂泥的资源还没有像红木一样到了枯竭的地步,地方政府采取了措施,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条例加以保护。一些关于紫砂矿泥枯竭的报道,只不过是商家在进行炒作,以此提高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对紫砂艺术、
紫砂泥的真实评价,可以看出大师的谦虚和厚道,当然,这也是艺术工作者的为人治学之道。
本报记者李彤李浩摄
资料链接
李昌鸿,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
顾景舟大师。58年来任紫砂厂技术辅导、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1984年,与沈邃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当代紫砂作品首次在国际上荣获的大奖。
李昌鸿作品有“丙寅大吉”、“九龙组壶”、“
青玉四方茶具”等。二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一等奖。在行业中有“获奖大户”美誉。其理论著作有《紫田耕陶》等。名字被收录英国剑桥1997年名人录和国际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