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顾景舟曾说:能超过我的人就是他

时间:2021-09-22 来源: 紫砂之家官方

中秋团圆日,望月思故人。说到紫砂界赫赫有名的大师,很多资深壶友都可脱口而出——顾景舟。


顾景舟先生作为一代紫砂宗师,不仅留下了许多经典紫砂作品,还将自己的制壶技艺传授给了很多人。他曾评价一个人:将来能超过我的人就是他。这个人,便是顾景舟的爱徒、周桂珍的丈夫——高海庚


1.jpg

▲顾景舟、冯其庸、高海庚在一起


1982年9月的一天,顾景舟大师在北京举办宜兴紫砂陶展览会期间,带时任紫砂一厂厂长的高海庚拜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教授。


据冯其庸回忆:“当时顾景舟郑重地向他介绍高海庚,说海庚是他最得意的徒弟,他的艺术和技术都己传给高海庚了,海庚完全能继承他的传统且会有更大的发展。说着,他就让高海庚把新做的一把集玉壶拿出来送我,并对这把新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言下,顾景舟洋溢着对他的这位得意门生的无限深情和厚望。那天晚上,我们三人一起拍了一张照,作为这次良晤的纪念。”


2.jpg

高海庚



01高海庚其人



“只要我当厂长,我不会让工人吃亏,要让其他人羡慕,都来做紫砂。”这是高海庚当厂长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至今很多制壶艺人都还记得,高海庚是谁?


他为什么敢说这么一句话?他在紫砂界又有着怎样的地位?带着您的疑惑,走进他的世界。


3.jpg

高海庚


高海庚是宜兴丁山小桥南人出于陶瓷世家,为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高足,技艺超群。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丈夫,他们伉俪情深。


1955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学习班,师从吴云根,后拜顾景舟为师,是顾老的最得意门生。他聪慧颖悟,学徒时所作“上双线竹鼓”、“小仿古”等均列诸师兄之前茅,显露出紫砂制作技艺的才华。


1958年,成为首批带艺徒的小辅导。1960年,他被选送到中央工艺美院专修造型设计。1970年被调到宜兴陶瓷生产技术科,负责下属各厂技艺创新和技艺人员的培训工作,后调回紫砂工艺厂,全身心地投入到紫砂陶设计和全厂的生产技艺工作。1985年9月,“集玉壶”被国家经济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礼品,他的设计造型敦厚,装饰朴雅,线条简洁,实用性能好,达到了紫砂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高峰。他还成功地试制出紫砂注浆泥,开拓了多用途的紫砂新门类。


4.jpg

▲顾景舟师生合影



02首推名人名作 力推紫砂厂发展



紫砂工艺厂在最初期时当领导的大多都是外行人,后来国家非常重视这一个问题,一定要让一个内行人去当厂长,在此种情况之下,上级通过慎重考虑选择了成绩突出的高海庚


高海庚当了厂长之后为振兴紫砂陶事业,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先是重点培养下一拨紫砂力量,又先后组织全厂技术员分别进行初、中、高三个层次的培训。


为扩大紫砂研究所,还请顾老做技术辅导,给大家上技术课,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来上文化课。这一系列的改变,让原来只知道学艺做壶的人在这个基础上都有了极大的技高。


5.jpg

高海庚创作《双龙提梁》


他率先在全国陶瓷界推出“名人名作”,使工艺师一跃成为当时社会羡慕的对象,也就实现了文章开头他说的那句话。所谓“名人名作”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职称,从高级工艺美术师,到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和美术员。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提倡名人名作这条路是非常难走的,在那个时候培养的一批技术员,在现在基本上都是紫砂界的中坚力量。


高海庚深刻的知道,做一个传统工艺的艺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力,在手艺这条道路上根本没法走下去。


6.jpg

高海庚 四季如意



“名人名作”的提出对紫砂界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高海庚还大胆改革,设立奖励制度,带动并造就一大批紫砂创作、制作技艺人员。


先后赴香港、日本开展紫砂陶艺展活动和考察,组织策划北京故宫端门紫砂陶展览,引起了中国艺术界的震动。


可以说他在管理方面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一位挚友曾回忆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了紫砂厂的发展之上。他的夫人周桂珍回忆说,那个时候走路,也变成我一个人了,本来两个人走路,他走在我后面,怎么一回头这个人就没有了。



03紫砂奇才 创作经典壶型



高海庚的付出与努力,对整个紫砂行业的兴旺起重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他不仅在整个行业里贡献极大,其本人也是一个难得的奇才,艺术修养高,哪怕是从技术岗调到行政岗,对他的紫砂创作没受到丝毫影响,设计了许多成功之作:“集玉壶”、“竹提梁壶”、“双龙提梁壶”、“追月”、“卧虎”,成为紫砂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之作。


顾景舟对徒弟们曾说,一个艺人一生能有一个造型留下来、传下去就不容易了,高海庚却留传下来了诸多经典壶型,让人对这位全才紫砂人佩服不已。


7.jpg

高海庚创作 周桂珍制《集玉壶》 


集玉壶,此壶式于1978年由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被选作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具有中华文明远古尚礼之法,凝聚了先人对于天、地、生灵的敬畏和精神交融,也是顾景舟非常欣赏的作品。


以玉为题,取材的参考蓝本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皆十分喜爱的玉佩。壶身古朴大方,壶嘴、壶把、壶盖刻有龙、凤、鲤鱼的吉祥图案。


确有“集玉之优美、博古之精华”之美。集玉壶,器型饱满、轮廓清晰、线条挺拔、制作精良。壶身为扁圆柱形,似用两大玉璧叠合组成,壶腰用玉饰纹凹凸线分界,束出壶身骨秀神清之姿。


徐秀棠先生在《中国紫砂》一书中讲,此壶为“紫砂陶七十年代经典之作”;顾老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称此造型“骨秀神清”,“刚健婀娜”,“朴雅敦厚”。


8.jpg

高海庚创作《竹提梁》


高海庚70年代设计的竹提梁壶,先由其本人和其夫人周桂珍演绎,后作为产品生产后分为大小两款远销海内外,深得玩家、藏家的推崇喜爱。


将竹题材引入紫砂设计理念,显然这一款是现代紫砂史上十分成功、堪称经典的设计了。


此式以两节竹段为壶身桶,从壶底至纽,以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或阴或阳、或凸起,或凹陷,使壶表面呈现完美的曲线,完整有秩序,立体视觉上力度的冲击力强;无论从局部还是整体上看,这款壶几乎每个角度都是一个黄金分割的类矩形;提梁、钮和身筒三者的虚实空间比例完美。



04师徒深情 亦师亦父



高海庚是壶艺泰斗顾景舟最钟爱的徒弟,顾老曾对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冯其庸说过:“我的传人,就是海庚。我的技艺,已经全部传授给他了,将来能够超越我的人,就是海庚。”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高的评价。


9.jpg

▲顾景舟携家人及高海庚夫妇与戴相明夫妇一家合影


然而,天妒英才,由于连续的劳累,1985年12月高海庚突发病毒性心肌炎,猝然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多少个日日夜夜,顾景舟都沉浸在难以排遣的哀痛之中。


顾景舟将高海庚当做自己的孩子,师徒情深,犹如父子。回首往事,多少个节假日,都是和高海庚一家度过的。突然间,曲终人散,高海庚的撒手人寰,也将顾老的心撕去了一半。


10.jpg

▲顾景舟与高海庚家人合影


在悲楚之余,顾景舟对周桂珍和她一双儿女,更多的是怜爱与疼惜,帮助周桂珍一家渡过难关。顾老曾对周桂珍说:你放心,只要我在,我会照应你的,在他们面前,他就是一个自家的老人,这种师徒如父子的关系一直维系到下一代身上。



05无冕的大师



高海庚在紫砂创制上的才华和造诣广为人知,己不需用更多的语言进行评述。他虽未有大师之名,却被很多紫砂爱好者、收藏家及业内人士尊崇为“无冕大师”。《中国紫砂》杂志曾有记评说:“高海庚是顾景舟大师最器重、最得意的门生,技艺超群,设计能力一流,他的人品获得众口一词的赞扬。宜兴市档案局记录:‘高海庚因英年早逝未及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所以把高海庚列入‘宜兴陶艺大师名录’,我们认为是比较公允的。”


11.jpg

高海庚制彩云追月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在《我的学生高海庚》一文中回忆说:“我和高海庚接触相处20年,我总的印象是海庚人品好,设计能力强,他经常无私的帮助别人。直至今天,大家还在怀念他,大家还经常提起他。就是最近几年,为了组织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的紫砂陈列品,我还听到他的同辈师兄弟们,第一代的接近70岁的老工艺师,第二代的50岁、60岁的工艺师,不管他们是哪个师傅带出来的,很多人一提起他,都有讲不完的话。有的说自己的壶是海庚打的样,有的说自己的壶是海庚帮助设计的,有的说海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他来完成,有的说他们创作时海庚帮助修改的,很多作品都己成为他们的代表作流传至今。高海庚的这种帮助都是主动的、无私的,更显得高海庚人品的高尚。”


12.jpg

▲红碧泉茶具

高海庚设计,李碧芳制


一本紫砂大师作品图录把高海庚放在了现代十位大师的前面和已故老艺人的后面,这是对高海庚一生在紫砂上所取得的成绩的一种肯定,大家没有忘记这位紫砂革命人。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武乙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