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0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宁杭铁路宜兴段考古出土东晋时期地产青瓷,为“阳羡青瓷”增添了很好的什物注释。昨天,记者从宁杭铁路考古一线获悉:今年5月至今,江苏省三个考古小组已在宜兴紫云山北麓一带,发现了25座六朝(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出土了一批“阳羡青瓷”;从这批青瓷的胎质推断,宜兴紫砂独占的“紫砂土”在六朝时期就开始普遍利用。
“紫砂土”是宜兴特产,因透气而不渗出水,被古人称为“珠玉”。现在人们一提起紫砂土就会想到宜兴紫砂。宜兴紫砂传说始于宋代,但至今没有强有力的考古支持,因此考古界通常以为宜兴紫砂始于明代。所以,一般以为宜兴紫砂土的普遍开发利用从明代始。但这次从宜兴出土的一批地产六朝青瓷看,宜兴人对紫砂土的利用至少从六朝时期就开始了。
无锡市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刘宝山告诉记者,从新发现的25座墓葬出土的地产青瓷看,大多数器物为半施釉瓷器,从其露胎看,其原料为紫砂土和白土混合而成,可见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紫砂土就已被宜兴人普遍开发利用。并由此推断,青瓷作为宜兴地区最早的传统手产业制品,与紫砂陶之间应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了解到,宜兴青瓷的特点是釉色青中泛黄,极少见到纯正的青色,胎质相对比较松散,胎釉结合较差,釉色易脱落。泛起这些特色,是否与原料中含有透气性较强的紫砂土有关?专家以为,很可能存在一定联系关系,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又讯 宁杭铁路宜兴段同时还有两大考古新发现。一是发现三座希奇的“墓上窑”。这次考古组在宜兴新街地区陆平村、百合村范围内,发现三座年龄石室土墩墓,令人惊疑的是,三座墓之上竟还有三座形制完全相同的窑址。考古职员从窑址的包含物初步推断,年代应当与墓葬同时代或时代相近,详细年代仍有待作碳十四鉴定。为何会泛起如斯希奇的同时期的“墓上窑”现象呢?考古职员推断,可能与当时的丧葬习俗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是新发现宜兴首座明代骨灰葬。仍是在陆平村,考古职员发现一处保留完整的明代墓葬,主墓为一座明代砖饰墓,但陪葬的是两个骨灰葬。考古职员称,对于这种形式的骨灰葬,考古发现极少,尤其宜兴地区明清墓葬都以土葬为主,发现两个陪葬的骨灰葬还属首次。据悉,过去一般只有僧人采用骨灰葬,这次在宜兴发现的骨灰葬,很可能与陪葬者的宗教信奉有关。
据悉,对于这两个考古发现,宜兴文物部分有意进行迁移保护。
新闻连接:
2009年5月,江苏省文物局在南京博物院组织召开了宁杭铁路考古工作部署动员会。来自宁杭铁路沿线的南京、常州、无锡市文物局、考古所,介入发掘保护的徐州、镇江博物馆及宜兴市文管办、负责此次发掘监理工作的姑苏市考古所及主持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等近三十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及省文物局吴晓林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宁杭铁路江苏段全长145公里,经考古调查勘探,共有29处地面地下文物点。宁杭铁路考古工作由省文物局牵头,南京博物院负责实施,省文物局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此次发掘治理工作。会议首先听取了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关于宁杭铁路前期调查、勘探工作的汇报,南博考古所还具体讲解了的考古工作任务的分解,将在三个月内完成29处文物点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各发掘单位明确了自己将要实施的项目,南京、常州及无锡市文化(文物)局领导纷纷表态,果断拥护此次发掘工作铺排,克服难题,按照《田野考古操纵规程》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做好这次宁杭铁路考古工作。
吴晓林副局长在讲话中,向各发掘单位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省市一盘棋,紧密亲密合作;二是精心组织、确保质量;三是按时完成、成果共享。龚良院长在最后的讲话中,首先肯定了宁杭铁路考古调查、勘探等前期工作,以为前期工作比较扎实。他指出:考古工作需要做大做强,才能体现规模效益。2005年,省文物局组织的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大规模考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一项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一项田野考古奖、三本考古讲演,还有拟建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宁杭铁路涉及七个单位二十多个领队和队员,但愿宁杭铁路考古工作象宁常镇溧高速公路考古一样,取得更大的收成。他还要求发掘工作要注重课题意识,不断考虑考古工作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掘结束后要尽可能将成果转化到博物馆展示展览,使公家能享受到考古工作的成果。发掘经费要专款专用,发掘成果共同署名,出土文物要给最需要的珍藏单位。他还对首次在我省施行的考古监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姑苏市考古所做好业务和经费两方面监理工作,切实负起监视责任。此次动员会后,各考古队将于5月15日进场发掘。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