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1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属于中国,发端于宜兴金山寺
“刚才,清风茶业公司黄总就茶文化和茶与壶的关系,全面、系统、深入地作了讲解,这里我以二十多年炼制紫砂泥的经验,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像黄总介绍茶文化一样,紫砂壶自身的文化与茶之间是分不开的。”主持人话音落下半分钟后,宜兴泥源坊紫砂炼泥厂总经理吴红娟女士缓慢而沉稳地道了出来。
“在紫砂壶还不叫紫砂壶以前,古人就已经开始用”紫砂壶“来煮茶吃了,那时的紫砂壶体型庞大,做工粗糙,百分之九十是提梁壶,便于挂在支架上用柴火煮茶吃,这样的造型,提梁可以系掉绳,掉绳既不会烧断,提梁也不会烫手。随着茶叶制作工艺的改进,煮茶烧水火具的改进,以及人们饮茶习惯方式的改变,精致的“紫砂泥”被人们从其他陶土中筛选出来,专做紫砂壶。时至今天,随着紫砂壶及系列茶具产业的繁盛,紫砂工艺品制作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入微,就拿炼泥来说,从山里开采回来的泥料不一定全都是纯正紫砂泥,所以要进行第一遍的选料和分料,选聊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料是将不同的泥料,比如朱泥中的石红、石黄分类,以及其他泥料中的分类。分料后,还要根据不同泥料的泥性和不同的工艺,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炼磨,才能用来制作紫砂壶,制作紫砂壶工艺的过程以及分工等就更复杂了。所以,一把纯正的紫砂壶,从采矿到最后成品,没有上百道工序和一定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点跟黄总介绍的茶叶工艺制作与分类一样,茶叶从采摘开始,到冲泡品尝,这个过程是细致而漫长的,当然这种漫长不是长年累月的漫长,而是制作过程的繁杂,且每一个过程都不可漏掉,否则就前功尽弃。”
论坛之所以是论坛,就因为每一位嘉宾都有可能在会场上提出新锐过人的观点,而引起文化与学术的争鸣,吴红娟女士接下来的发言更是让所有嘉宾为之恍然。吴红娟说:紫砂属于中国,发源地在宜兴金山寺。也即是说紫砂不是惟宜兴独有,浙江、甘肃、福建、湖南等省等曾发现过紫砂泥,但惟独宜兴紫砂最好。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近几十年宜兴紫砂产业迅猛发展,其品牌知名度远远压过了浙江长兴等地的紫砂产业,所以全世界就一致认为紫砂壶产在宜兴,更有政府宣言“世上只有一把紫砂壶,他的名字叫宜兴”的城市名片推广,使得紫砂产业在宜兴成熟并火红起来。而跟随着紫砂产业发展起来的紫砂文化,更是将紫砂宣扬得大红大紫,比如溯源紫砂文化,就像溯源大红袍文化一样,不管是史料考证,还是民间传说,人们都相信宜兴的紫砂文化和武夷山的大红袍文化是有证可依的。”
最后,吴红娟总结说:“宜兴形象王牌紫砂壶与武夷山形象王牌大红袍,自古就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直到今天,即便我们不在壶茶上去做文章,两者之间的关系依然存在着。但是,今天的经济态势要求我们必须去传播它弘扬它,所以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让壶茶产业和美工融共和,这本身就是一大好事!”
起初制作朱泥壶的动力来自于功夫茶
轮到朱泥制壶专家马国芳发言时,马国芳自然而随和地说:“从事制壶工艺近二十个年头了,起初制作朱泥壶的动力来自于功夫茶,记得当时学习了很多制作功夫茶的茶具知识,渐渐地,也喜欢研究起紫砂朱泥壶与功夫茶来。前不久,在网上看到八面来风堂要围绕朱泥壶和大红袍茶搞活动,我觉得他们抓住朱泥壶的红和大红袍的红来做文章,这个创意非常好,就邀请八面来风堂的编辑们来我的荆砂钰陶工作室,与他们一起谈论朱泥壶和大红袍的那些事儿。后来,他们把我讲的话整理出来,刊登在闽北日报上,我看后非常高兴。今天,受邀来参加这次论坛活动,我内心非常愿意。”
喜欢关注媒体报道紫砂的我,自然也在曾网上看过马国芳平淡而雅致的文章,印象中的她有如一位得道之人,因为她的文章处处可见“平常心是道”。今天有幸在论坛上零距离聆听她品茗论壶言道,我的身心移觉仿若与高人神游般洒脱。马国芳清脆的嗓音悦耳动听,当我不觉中去感受这种乐音之美时,却错过了笔录她刚才讲过的一段话。欣然陶醉的我,再一次拿起水性笔,跟随着她不快不慢的语句节奏,开始了笔记与心灵间的畅游。
马国芳说:“我发现这次论坛交流与以往我参加过的其它论坛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一点是在坐的每一位嘉宾的位置都是随意的,每位嘉宾的发言都是没有准备稿子的,每位嘉宾的脸色都是虔诚而舒坦的。最佳状态的交流活动,就是要这样没有约束,没有阶级,没有套话的平常心的交谈,才是真实的,真诚的。看到这个场景,我内心非常喜悦。下面我就紫砂朱泥壶为什么“惟有缘者而得之”,浅显地讲讲我个人的理解。”
“对于紫砂朱泥原料的稀缺与难得,前面几位前辈也具体作过讲解,我要说的是朱泥壶制作与烧成的难度,让百分之八十的制壶人望而生畏,而这百分之二十的制壶人,没有谁敢站起来说他做朱泥壶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于是,朱泥壶的成功几率有百分之三四十就靠运气了。所以能够拥有一把尚好的朱泥壶,是拥有者与制壶者的缘分,也是拥有者与朱泥的缘分。然而,紫砂朱壶的制作工艺,也很像大红袍采摘和制作工艺,它们彼此都很强调时令性,并不是任何伊天的任何时段都可以制作朱泥壶和大红袍的,因为它们彼此的工艺和最后的品性,直接与春夏秋冬、阴湿热冷、风雷朝晚等等自然气候和天气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若能碰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时段来完成其工艺,这样的几率真的只能留给制壶有缘人,而这样的朱泥壶和大红袍也只能可遇而不可求。
“当然也并不是说一般的紫砂朱泥壶就没有价值,我们常说:壶是通人之灵性的,只要用一颗平常而真诚的心去养一把纯正的朱泥壶,你会发现朱泥壶与你是会产生感情的,这种感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温润如玉。”
让“壶茶同誉”品牌红起来
年轻漂亮的八零年代女紫砂人许婕是最后一位发言的嘉宾,她是宜兴泥源坊紫砂炼泥厂总经理吴红娟女士的乖乖女,自己在妈妈的厂里开设了一个制壶工作室——婕艺轩。工艺美院毕业的她,在年长的前辈面前显得非常谦逊。许婕聪明机智,对紫砂朱泥的炼制和传统朱泥壶的创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论坛上,她快言快语的感谢、感激和感动的话,让所有嘉宾都有一种“紫砂代有新人出”的感慨。
许婕是优秀的,优秀的她在众多前辈面前显得尤为可爱。许婕开场就说:“感谢领导,感谢八面来风堂团队,感谢武夷山来的贵宾团队,感谢在坐的各位紫砂前辈,感谢妈妈吴红娟女士,感谢所有来宾允许我在论坛上发言,同时也感谢主持人把我安排在最后一个发言。通过此次论坛,我在各位领导、专家和紫砂前辈的发言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可以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站在前辈们的肩上去开拓创新的,你们就是我们这一代最可敬的孺子牛。今天能在论坛上听到有关茶叶和茶壶两者壶茶同誉,互动合作的声音,我想这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的最大馅饼。当然,并不是说前辈们没有注重壶茶两者间的合作共赢关系,而是任何一个时机的成熟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这点,我非常感谢你们给我们这一代人铺垫了可以让壶茶同誉这个品牌红动中国红遍世界的由头和契机,我相信壶茶同誉这个品牌不仅是咋们江南人和闽北人共同的意愿,它同时也是建立两地文化交流和产业资源共享的红线,更是让壶茶产业经济与世界同步的向导。这点,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很有信心站在世界的角度,用国际的眼光来左右壶茶产业的健步发展。”
“当然,具体到问题实处,我非常看好本次论坛上的“百名陶艺家原矿紫砂诚信签名”仪式和“宜兴原矿紫砂(壶)产业与武夷山大红袍茶产业合作意向协议签字”仪式。在“紫砂门”事件的风口浪尖上,前辈们敢于倡导诚信签名,肯定是顶着多方压力的,但这同时又是所有紫砂人的心声。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的前辈敢于站出来澄清紫砂门事件,单凭这勇气就值得我们学习。就在前几天上级领导来视察泥源坊,领导对我妈妈说:泥源坊储存的紫砂泥是优质的原矿泥料,我们大可放心。领导还说,在规正行业经济秩序的同时,我们绝不能放过投机倒把的犯罪分子,这让我感到政府调控和监督的重要,因为我家的所有资产就是一大厂房的优质紫砂泥,所以我相信正义的力量始终是强大的。这不,今天的“壶茶合作意向协议签字”仪式就让我信心倍增。
最后,许婕自豪地说:紫砂壶是宜兴的城市名片,大红袍是武夷山的城市名片,今后,无论我们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度,紫砂壶和大红袍就跟到任何一个角落,因为,我们兜里都共同拥有一张“壶茶同誉”的品牌名片。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