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1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丹青妙手寄紫砂
|
紫砂艺术虽然流布甚广,爱好者甚众,但紫砂艺术的源起与兴盛,却与许多传统艺术门类大异其趣。紫砂壶最初是作为实用器出现的。清嘉庆年间,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遍邀当时的制壶名家和文人贤士,共同设计壶的款式造型,探讨可与壶交相辉映的诗画铭文,最后制作出了十八款融篆刻与紫砂于一体,文人雅趣与紫砂技艺有机结合的紫砂壶“曼生十八式”,实现了紫砂壶由实用器到文人艺术作品的转变。
紫砂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要体现出当今文人的艺术理想与审美追求,就必须为它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和寓意内涵。这既需要陈曼生的远见卓识,也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尝试,北京紫砂艺术馆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在成功促成“紫砂六家”与“书画六家”合作创作出以“高风亮节”为代表的一系列紫砂壶佳作之后,北京紫砂艺术馆再次与北京印社合作,将北派的金石篆刻风格融入紫砂,通过众多艺术家的参与,促进紫砂篆刻的发展,普及紫砂文化。
日前,在北京紫砂艺术馆,笔者看到北京印社的艺术家们正在案头埋头创作。这次进行创作的紫砂器主要是以读书人书桌上常用的笔筒、水洗、印章等文玩为主,由艺术馆在宜兴设计好器型,制作成泥胚后再运到北京来。艺术家们先用毛笔在泥胚上写好合意的诗文,待墨迹干透之后,再依据写好的笔画运刀。用来刻紫砂的刀就是常用的篆刻刀,双面开锋,看起来锋利无比。篆刻者运刀如运笔,笔画疏松处大开大阖,崩裂的泥胚粉尘顺着刀锋散落如天女散花,笔画密致时则曲折游走,蜻蜓点水反反复复像是在临摹一幅写意山水画,很快一具文玩泥胚上就显出了一行或数个错落有致、古意盎然的篆体书文,诸如“境由心造”、“抚四海于一瞬”等等。
“把金石篆刻的技法运用在紫砂上会比较特别,因为紫砂比较软,对刀法的控制要比刻金石难一些,在遇到字体笔画的搭接或连断的地方时,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不过这不一定是坏事,很多时候反而会产生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篆刻紫砂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一位艺术家告诉笔者他的创作体会。
篆刻艺术家的创作完成以后,这些紫砂泥胚将会重新运回宜兴,经过烧制工艺才能成为最终的成品。因为辗转两地,泥胚过于干燥等原因,烧制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泥胚损毁,最后能得到完美的作品,有一种机缘巧合的意味。
北京紫砂艺术馆在继承陈曼生开创的紫砂文人壶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突破和创新,一是进行了内容的创新,围绕一个主题策划和推出了整套的系列作品,比如“十二花神”系列、“竹林七贤”系列等;二是进行了刀法和刻工上的创新,将北派的金石篆刻技法有机融入到紫砂中,大刀阔斧又不失率性和韵味。既不同于过去的文人紫砂壶的刻工,也与现在宜兴紫砂的刀法大相径庭。
据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先生介绍,这批紫砂篆刻作品一共有六十多位篆刻艺术家参与创作,最终作品将多达六百多件。北京紫砂艺术馆将会从中精选三百件作品,亮相在即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紫砂艺术展上。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