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0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只有土生土长在宜兴窑场的人们,才能感受陈建平先生通过《画说陶都》画册所表达的那份深沉的爱和纯真的情。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陈建平原来是省轻校的老师,现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陶艺家。去年金秋,陈建平在宜兴美术馆举办了书画陶艺展,让人一睹他的艺术才华和艺术成就。展览只有短短几天,但是他送我的《画说陶都》和《雕形塑意只为陶》两本画册,使我在记忆深处勾沉起眷恋一生的乡情乡音。
我们的祖先从神农时代就使用“五行”,赋予“金、木、水、火、土”以深长的涵义,其中的“土”,被古人誉为厚德、中和、生长,并承载万物的哲理概念。土衍生了陶。千年古陶都,丁蜀老窑场,就有了独特的风韵和紫砂的神奇。陈建平的水墨人物画,都是对陶乡的忆恋,对故土的吟颂,是站在陶都的屋檐下所观赏到的温馨的风景与诗意的激情。
陈建平 制 《竹林七贤》
我捧读陈建平的作品是一次愉快而充满收获的过程。对于我这样的生活在老窑场的老人来说,画中所刻划的陶都风情,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生动,使原本发黄的记忆也鲜亮起来了。窑场的孩子总是以陶为伴,也以陶为乐。在母亲的泥凳旁看做坯,在龙窑的窑背边看烧窑,在货场码头看滚缸,在大缸堆场捉迷藏,这是今天的孩子无缘感受的乐趣。而在窑场上出力流汗的陶工,无论是做宕开矿,捶泥做坯,还是装窑开窑,搬运驳货,让文化传承皲裂的双手,窑火闪红风霜的脸庞,书写着陶瓷艺术精彩的篇章。陈建平的70多幅画作,都记录这样的场景,运用即兴夸张的特殊创作方法,以最佳的清润与墨味来抒发内心激情,渲泄自身对陶乡的情感。画中的《明宕取泥》、《独轮车技》、《拍打泥片》、《龙窑点火》、《入学途中》、《捉蟋蟀》、《缸里藏》等等,都是作者从艺术家的视角,从传统中搜集,构成陶都风韵的长卷,张扬出强烈的个性色彩。
陶瓷工人有着不一样的苦与乐。不熄的窑火锤炼了豁达而豪放的秉性,把阳光、雨水冲泡红茶,一起装进紫砂壶里,慢慢地品味人生。《陶工休闲图》、《赏壶记》、《陶都人家》、《看菜吃饭先壶茶》、《爷孙乐》……都是丁山人的所见所闻。《清晨一壶茶》刻划了一位退休老工人,拖鞋短裤背心,右手捧着一壶茶,左手拿着酒水桶,在花木争荣的庭院,一边品茗,一边浇水。老人的神态,淡雅轻松,活脱空灵,浸润了对生活的满足与热爱。
我从陈建平的笔底纸面,见到了陶都的地域美景,人文特质和万般风情。虽然有些画面所展现的景物,已经尘封了多年,但是,它们都是结晶于陶土的不朽传说,也是作者入微地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的淡淡笑颜。他从世俗中提炼雅致,从乡土中升华哲思,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造。
陈建平 制 《追月》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