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1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9月15日上午,在第十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开幕前夕,记者走进了会展中心,探访现代著名紫砂工艺美术师陈文南。记者见到陈文南时,他正有条不紊地布置着自己的展位,这个小小的展台内,摆满了紫砂茶壶和紫砂雕塑,环顾四周找不到他的简介,看不到每件作品的介绍。这种布置是陈文南最喜欢的方式,他就是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参观者体会其作品的灵动美。
今年,陈文南已是连续第三次参加陶博会了,他的作品通过陶博会的平台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利用布展的闲暇时间,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紫砂的不解之缘。
痴迷紫砂耐住寂寞
“我要是进入工作状态,就将自己锁在屋子内,专心塑造作品,做到心无杂念。”陈文南是个少言寡语的人,他对紫砂艺术的痴迷,已达到了忘我的地步。据他介绍,每个月所出的作品也就三四件,有时看到不如意之处,还会毁掉重做,他对艺术的追求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追求完美,绝不敷衍。
紫砂艺术是造型艺术,但体积体量相对较小,尤其是紫砂壶,它的特殊还在于需要一种“把玩感”。这种“把玩感”来源于紫砂艺术在材质、工艺、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殊性。这都要受到美的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也受着艺术欣赏主体的影响。
“你看我制作的茶壶,壶嘴和壶把儿是相互协调的,不是孤立地生生安上去的。”陈文南喜欢钻研,他的作品大多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紫砂壶的传统韵味,为了研究好一把壶各部分设计的相互和谐,他曾有一段时间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踏踏实实地研究各种壶之间的异同,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风格。
“我参加本次展会的作品,全部由我一人完成,每件作品从选料到成品,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无论是做壶还是创作雕塑,陈文南的每件作品中都凝结着他辛勤的汗水,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思想,赋予紫砂生机与活力。
“亦塑亦壶技艺同”,陈文南始终铭记恩师徐秀棠的这句话,他认为,茶壶是紫砂的主流品种,紫砂雕塑是近代才出现的,当今谈紫砂即茶壶。他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要让紫砂雕塑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欣赏。
赴唐学艺受益终生
“我制作的供春壶,注重线条美,考虑到与壶的实用性相结合,不能失去历史悠久的古韵。”陈文南的制壶技艺在业内较为出名,就连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都大为赞赏。他向记者坦言,自己的这身技艺,还是在1985年,中国工艺美院在唐山举办的进修班上学到的,那一年通过跟随著名教授杨永善、张守智、李葆年系统学习青花、瓷塑、器皿等课程,让他在陶瓷实践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这也奠定了他日后取得成功的基础。
其实,陈文南有着深厚的素描功底,他除了重点制作茶壶外,还热衷于制作大型雕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文南在宜兴建筑陶瓷厂搞技术研发工作,当时,北京图书馆屋面的陶瓷构造、徐州矿业学院的屋面陶瓷构造、淮南龙湖公园的大型立体雕塑“哪吒闹海”、北京航天部的“飞天”壁画等等,都是出自他之手。
“我在2011年,为唐山大地震遗址设计制作壁画《生命之树》。”陈文南向记者介绍,这个作品有30多平方米,通过凤凰、树、人等图案的结合,来表现人类在经历灾害后,生命的不断延续,寓意着唐山的凤凰涅槃。
至今,陈文南依旧眷恋唐山这片热土,他已将唐山作为第二故乡,他希望用自己的技艺能为唐山多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收藏恪守准则
当今,收藏界对紫砂壶的青睐持续升温,众多名家的一把壶,在各大拍卖会上动辄几十万,部分作品甚至达到上百万,于是,收藏名家紫砂壶已成为一股热潮。而陈文南作为宜兴紫砂壶制作名家,他制作的茶壶在收藏界持续升温,为了保持自己作品的艺术风格,他始终恪守艺术准则,真正做到宁缺毋滥。他要求自己:每件作品必须有个性、有思想、有新意。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他一定要用最好的紫砂泥料进行创作,用的是现在最好的“底槽清”紫砂泥。他认为,坚持真材实料、精工细作,既是对自己,也是对藏家负责。
“我的作品从不在市场上流通,我也不参加各种协会,不图名利。”陈文南向记者介绍,他的茶壶跳出惯性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在收藏他作品的藏家,应算是小众群体。
其实,陈文南最擅长的是紫砂塑器造型设计、雕塑、壶艺创作,多次荣获国内外各项展评一二等奖,并为各博物馆、文物馆、香港罗桂祥茶具文物馆永久性收藏。而他创作的“大度壶”“学养壶”“荷趣蛙鸣”等等紫砂壶,雕塑作品“走马关公”“踏雪寻梅”“齐白石”“少女”等一经问世,更是在业内引起不同凡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唐山的文化积淀很深,艺术氛围也好,大家都很有眼光。”陈文南对唐山陶瓷的文化积淀给予了赞誉,在他看来,唐山作为北方瓷都,不仅培养出了大批陶瓷艺术大师,还将陶瓷文化普及给了广大市民,提升了唐山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他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常来唐山看看。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