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1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用古代诗人的千古名句来比喻宜兴紫砂的发展和兴旺,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贴切”。
宜兴紫砂,众所周知,有光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别,其中,花器紫砂自清朝康熙年间陈鸣远开创,百余年来,有多少紫砂艺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把自然界中常见的花、鸟、树木、瓜果园蔬仿真提炼,创作成一件又一件情趣盎然的紫砂茶具,集生态万物,人文情趣于一壶,令人叹为观止。
花器紫砂壶艺在当代,朱可心,蒋容堪称一代宗师,汪寅仙大师也在前辈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他们都是紫砂花器流派的楷模。社会是在前进中发展的,紫砂花器流派的艺术魅力喜迎着人们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研究和收藏者,正因为如此,紫砂花器流派艺术队伍也越来越大,在这个团队里,我认识了一位风华正茂的新一代花器高手赵信军。
赵信军是一位无师自通,悟性型壶艺家,又可以说是一位师承多位名师的学习型陶艺家,他从艺紫砂,是情趣喜爱,生活艰辛和机遇缘分的巧合
出生于陶都,自幼他被陶都的泥和水滋养着,被陶都的窑火熏陶着,千年紫砂文化的浓汤老汁浸泡着他的童年,使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对紫砂艺术的喜爱和兴趣,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吧,家庭生活的困难使他虽然考取了名学院,却只能选择参加工作,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他对紫砂艺术的挚爱,他在工作之余,捏起泥土,痴心的把玩着他心中的梦想,做起了紫砂壶,也许是机缘巧合和机遇的到来,他做的作品被一位独具慧眼的台湾收藏家看到,就力劝、力挺他走紫砂壶艺之路,他因此正儿八经的跨进紫砂艺苑,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紫砂人。
他懂得,要在艺术上出人头地,就必须认真学习,必须必别人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他对古人前贤的名作,虔诚的拜读、领悟,细细体味个中的造型和装饰的韵味,体味古人对作品的那种静心和认真的心态,他也拜读当代大师的杰作,学习和领悟他们创作精神和壶艺特点,可以说,所有的名师和名作都是他的“先生”和“师傅”,他把体悟到的东西融会贯通,然后演绎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紫砂壶,一些艺术评论家,收藏家看到如此古味老到的紫砂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年轻艺人之手。
紫砂壶艺,本来就是人本主义的日用艺术,它把日用功能,艺术欣赏集于一体,同时又与玉雕艺术一样,在视觉欣赏之外,另有一种东方民族特有的把玩和触摸的美感,所以说紫砂壶艺,“用”是本质,欣赏和把玩是附加值,三者齐美,美到极矣!赵信军的作品所谓“老到”其实就是传统气息浓郁,就是上述三项没敢基本达到了古人制壶的审美标准。
赵信军的作品,在古味中追求新意,在创新中继承传统,如他创作的一件《柏树桩壶》造型稳重,中和平衡,千年柏树,虽历经风霜,可树身依然旺盛挺拔,虬枝自然卷曲成壶之“咀”,“把”一叶苍劲青翠的柏叶依附于壶身,言简意赅的表明了松柏长青的生命意境,这既是自然现象的再现,又寄托了作者的艺术情操,作品工艺精湛,自然细腻,于无声处表现了作者对艺术,收藏家的认真和真诚。
他的另一件作品《恩爱有加》是一段以古松为形,而在松段“截面”,壶盖上塑了一对年事已高的猴子,公猴正在全神贯注的为母猴身上抓虱,神态充满爱意,洋溢着一种人性化的和谐家庭之美感,这是作者借壶在抒情,以歌颂和邪恶来对一些不文明的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
信军从事壶艺,虽未直接拜名家为师,但他在实践中,在不断的向同道的学习中,领悟到紫砂工艺的要点,是像玉雕工艺那样精雕细琢、浑朴、圆润、同时他对基本造型也有讲究,线条的运用自然得体,掌握的比例都达到了协调和谐。
信军在壶艺之路上,可以说是成熟了,但艺无止境,他还要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虚心学习,他的艺术、艺道才会更宽、更高
“鸣远壶艺如大江,滔滔不息向东方,今日喜见后来者,乘风远航逐前浪。”――――宜兴博物馆原馆长时顺华
我与信军的紫砂情缘
中国陶瓷界人才倍出,陶都宜兴的赵信军,二十年来在装饰陶艺,壶艺创作上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有收藏家把他的梅椿壶与大师汪寅仙的作品比美,头一次见他的作品,会让人惊叹,赵信军的陶艺创作功底扎实,在陶艺界窜起,推进名人排行版,指日可待。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