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1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懂壶玩壶爱壶的人,虽然看壶识壶赏壶各有各的“道”,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一把真正具有独自风格的壶,摆在那里无需察看壶底的印章,它就会以自身鲜明的个性告诉你这把壶是谁做的。蜀山彭氏宗谱传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彭耀年,就是一位让作品替自己说话的原创型紫砂艺术家。今年50岁出头的他,话语不多,给人的感觉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如同他创作的紫砂作品,没有复杂的层次,简洁明晰的线条尽现其质朴本色;没有艳丽的色彩,简约端庄的造型明快而传神。他的壶摆在那里,别人初见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再见就会说:“这是彭耀年做的壶吧!”
造壶30多年,彭耀年在岁月的积淀中将自己的生命活力与鲜明个性悄无声息地融入紫砂之中。
1979年,彭耀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陈国良老师学艺,在制作紫砂壶方面也曾得到顾景舟大师的指点。至今,彭耀年的陶艺工作室“金砂阁”三个字,还是顾景舟亲手题写的。顾景舟还为他题写了“承前启后、砂艺精萃”八个字,勉励他在紫砂艺术之路上承前启后,创作精品,形成特色。他说,顾景舟宗师对他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人还是造壶都要严谨求实,脚踏实地”。为此,彭耀年做人、做事及造壶都持十分严谨的态度。
彭耀年造壶构思创意,绘制草图,选择泥料,打泥片,捏坯成型,直到入窑烧制,完全按照全手工的施艺流程进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钟爱,令他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力求在作品里融入传统的文化气息。
尽管“原创是一件很费脑力的事”,而彭耀年在自己的陶艺生涯中,一直坚持原创,他的原创作品表达的大多是质朴与厚实,刚劲藏于内,柔润施于表,着力表现邵大亨的大气孤傲和顾景舟的浪漫婉约。
彭耀年强调,作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他每月原创一至两件作品,其中还有烧坏的,所以成功的还不到一个。但复制作品的事他不想做,他说:“重复的工作很没有意思。每次创作的时候滋味和感受都是不同的,都有新鲜的感觉。”彭耀年说,在创作思考的过程中学有所悟,下一次的作品就会又有不同了。
一件又一件不同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独具艺术风采的彭耀年,也让人们找到了一杆最适宜衡量彭耀年紫砂艺术成就的秤,那就是文化,就是那积淀中国几千年历史于紫砂艺术的文化。
彭耀年的创作心态是只做原创。对于彭耀年来说,他希望自己创作出来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他精心创作的“八十七神仙卷紫砂壶”在湛江首届茶博会现场亮相后,影响甚为强烈。他给这把赋予千年文化重量的紫砂壶标价很高,更是激起了众多媒体和观众对紫砂壶富含中国文化重量的关注和思考。这表面看上去像是在炒作,其实这把紫砂壶的诞生过程是从2007年5月开始构思,2008年开始制作,2009年才烧制成功的一件紫砂壶孤品,整个过程耗时3年多,其盖子做了3次才成功。在谈及制壶的感想时,他最爱说的就是:“造壶就像做人,要严谨求实,脚踏实地。”——这就是他难得的原创心态。
彭耀年的创作题材源于历史。也就是说创作出来的每一件作品都富含了某个或是多个历史经典创造的瞬间,他能将不同时代的历史瞬间创意在一把紫砂壶上,使得作品有了历史厚度。从造型创新来讲,他在唐风华韵的亭台楼阁里和明清家具等造型里找到适宜表现主题的元素;从作品内容来讲,他将中国经典文学名著里的人物情感、故事情结等融入到紫砂作品里,使得作品有了思想和灵魂。比如他所选取的“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等,再配以历代的亭榭楼台造型,使得整件作品就是“一把紫砂壶与一段历史题材的完美结合”。
彭耀年博广集思理解文化紫砂。也就是说彭耀年是一个谦逊的紫砂艺术家,他总能在包括文学、美学等跨学科的浩瀚知识里找到给自己的作品定位。反过来说,倘若不是博广集思,不去了解每一个朝代的历史规律与审美取向的转型,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历史传统文化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创作元素,即使传统再好,他也没法领悟;即使他的工艺技术再好,他也只能是一个“能”匠。彭耀年是个明白的文化紫砂人,他能在传统文化里虚心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然后就是厚积薄发而一鸣惊人。可以这样说,彭耀年是一位善于将传统文化游刃有余地运用于紫砂创作的文化紫砂人,人们可以在他创作的系列孤品里找到答案。
彭耀年的创作技术含量形神兼具。作为工艺美术范畴的紫砂壶艺,怎么也绕不开要谈论技术。但从纯艺术的角度,“工”与“艺”的区别又是如此的大。所谓“工”,就是可以一门心思地通过努力来完成一件件复制品的能人;所谓“艺”,就是通过理解包括技术、思想、文化等在内的一种历史规律之后的艺术再创造。前者是紫砂艺术的工具,后者是紫砂艺术的践行拓荒者,两者相比较,彭耀年属于后者,属于“艺”的范畴,他的作品形神兼具而文化厚重。
彭耀年是一位具有实力的紫砂艺术家,他努力追求鲜明的紫砂艺术个性,在不断的追求中已经形成了“彭耀年式”的艺术个性。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