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2-2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任淦庭(1890—1968),原名干庭。字窑硕。号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艺名石溪、漱石。著名紫砂陶刻名家、一代宗师。宜兴陆平人,后迁居宜兴蜀山。任淦庭自幼喜爱书画,艺成后潜心钻研紫砂陶刻技艺,特别注重写意笔墨的线描变化,讲究各体书法、文学诗词、辞章与短句,使陶刻装饰与紫砂艺术风格和谐而又协调。他善于在各种紫砂茶具、花盆、鼎罐、文房玩具上陶刻装饰山水、花卉、翎毛、人物等。无不雅致生动。任淦庭所雕刻书法、笔力遒劲,刀锋灵秀,正草隶篆,各领风骚。尤以大篆和古隶见长。图画随意刻绘,自成章法,且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功夫独到,自成风格,为紫砂陶刻界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艺途求索苦作舟
任淦庭,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出生于宜兴陆平村一户民间艺人家庭,原名干庭。陆平村自古传承民间工艺——刻纸,任家又是村上刻纸好手,世代相传。沿至任父一辈,家道中落,刻纸技艺虽已相当精巧,然毕竟为闲时兴趣所致,生活比较清苦。任家除长兄淦坤继习父业,精于研习刻纸技艺 外,余兄弟三人均另行择业。任淦庭幼时只念过三年私塾,却极为刻苦好学,常折树枝席地作书写字,被乡人视为奇才。光绪三十年(1905),任淦庭拜宜兴民间书人画师、紫砂雕塑彩绘好手卢兰芳为师,既学习书法画技,亦学习紫砂雕刻技艺。卢兰芳(1870-1930),著名紫砂彩绘陶刻书画家。时卢兰芳经常至蜀山、上袁、潜洛一带彩绘陶刻,亦经常至上海为戏院剧团画布景。此前已收授陈少亭为徒。任淦庭拜师学艺之后,在卢兰芳悉心调教下,配合陈少亭做下手,配画料作布景画,配彩釉作紫砂彩绘。因卢兰芳对颜色搭配比较讲究,任淦庭往往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调试出比较满意的色彩。师兄陈少亭对任淦庭十分关心爱护,对画面的布局,山水花卉、楼台亭阁及人物等基础技法毫无保守,一一传授于任淦庭。任淦庭自幼耳聋,虽不失聪,听力却受到很大影响,往往有时因听不清话不得要领而受到卢兰芳的训斥。陈少亭像爱护弟弟一样,逐一重新解释清楚。任淦庭其后号大聋、聋人即是纪念这一时期的历程及对师兄陈少亭的铭感之情,并激励自己虽然耳聋但要赶超前人的信念。陈少亭在紫砂彩绘技法、陶刻技法上亦手把手,一刀刀传授任淦庭技艺。任淦庭在卢兰芳教授下,在师兄陈少亭传帮带下,技艺逐渐加强。时紫砂彩绘、雕刻十分时兴,制品面广量大,每天从早上忙到很晚才能休息。特别是做下手的更苦更累。往往师父、师兄休息了,任淦庭还得忙,但任淦庭从不叫苦。
卢兰芳与上袁村邵云如交好,至上袁、蜀山、潜洛陶刻彩绘一般住在邵云如家,与邵云如切磋技艺。邵云如,紫砂陶刻名家,艺名“北岩”。卢兰芳与邵云如谈书论艺,唯任淦庭不在其身边。邵云如问明究竟,知道任淦庭有耳聋毛病,自卑避人,十分疼惜,经常关心照顾任淦庭,并尽力耐心讲解,用笔墨、竹刀作示范,传授技艺,使任淦庭得益匪浅。后任淦庭曾回忆说:邵云如亦算得上半个师傅。艺成后,任淦庭 一直在卢兰芳身边,或做下手,或由卢兰芳布局刻画,任淦庭补描刻绘。至民国以后(1911),卢兰芳被聘至上海永安公司任专职画师,任淦庭才逐渐自立,自刻自画为生。自立之初,任淦庭以陶刻彩绘一般紫砂器具为主,亦在仿古器上作陶刻装饰,其时署款为“干庭 ”、“大聋”、“聋人”。
经受磨砺练真功
民国五年(1916),“宜兴吴德盛陶器行”(或称店)创办。老板吴汉文,著名陶刻名家、收藏家、经营家、陶坊主。擅陶刻、能制壶,阅历广博,交友甚众。“吴德盛”创办之始,聘请邵云如、卢兰芳、崔克顺、陈研卿、陈少亭等为陶刻客师,聘任任淦庭为陶刻技工,长年替吴德盛制品陶刻装饰。吴汉文慧眼识宝,看中任淦庭的不言不语,埋头陶刻的性格,逐开始培养。在布局章法、刻工线条上,吴汉文严加要求,十分讲究,并依照自己的眼光、观点、要求,一一要求任淦庭。任淦庭在吴德盛受到吴汉文的器重,加倍努力,苦练刀法技艺,虚心接受吴汉文的督导,并努力学习吴汉文的刀法技艺。几年以后,任淦庭在刀法逐渐纯熟的基础上,开始对紫砂高档器皿进行陶刻装饰。先由吴汉文督导打底子,按排布局章法,得到吴汉文的认可或修改后,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面的陶刻装饰。其间,任淦庭署款为“干庭”、“左民”、“左腕道人”。
任淦庭原是左癖子,用左手写字作画,习以为常。至吴德盛后,吴汉文要求他练习使用右手。任淦庭听从吴汉文的教导,逐渐训练使用右手,经过刻苦训练,竟练成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的“绝技真功”。特别是在同一器具上作成双成对的飞禽走兽,或是在成对器物上作飞禽动物时,任淦庭能同时用左右手,对称作画,布局舒坦,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紫砂陶刻界独创的绝技之一。二十年代以后,“吴德盛”出品的花盆、鼎罐、瓶盘类制品,均在书画陶刻上比较讲究,山水、花卉、翎毛,动物等图案不一,形态各异,有许多制品为任淦庭所陶刻装饰。其时,任淦庭由技工升任为技师。三十年代之后,“吴德盛”名号越来越响,“金鼎商标”品牌亦越来越响,许多名人政要订壶定壶均由吴汉文接洽。其时,吴汉文经常邀请书画名流来宜在紫砂壶上作书绘画。有些制品的书画陶刻装饰由任淦庭替代吴汉文运刀作刻,署款为“干庭”、或为“干庭”、“陶”同时落款,可见吴汉文对任淦庭的信任程度。在“吴德盛”最兴盛时期,名人政要经常在“吴德盛”对面的“立新旅社”落脚下榻,随时都会进入“吴德盛陶器店”参观,亦会到陶器店后面的制作陶坊参观。遇有名人政要参观,任淦庭 总是不言不语,不吱一声。遇有他不愿回答的问题或难题,他充耳不闻,或在工作桌台上的衬坯垫子上书写“聋子”二字,应付搪塞过去。这是任淦庭生活的机智和经验的积累,对此,吴汉文十分欣赏。吴汉文所收藏的古器玩物、紫砂珍品并不对任淦庭回避,使任淦庭大饱眼福,对提高技艺,借鉴、借用、引鉴和摹仿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任淦庭在生活上十分朴素。他幼年丧父,中年丧母,命运多变,养成生活朴素的习惯。三十年代,任淦庭技艺已经成熟,并为艺途生涯 第一个高峰期。任淦庭却整日埋头于陶刻技艺的钻研,一有时间就练书作画看书,寻章摘句,提高文化修养,从没有挥霍浪费之情况发生。任淦庭其时已具有较高的书法绘画技巧和扎实的用刀功底,陶刻作品手法多样,因材施艺,书味浓郁,步入紫砂陶刻名家之列。
桃李天下成大家
抗战爆发之后,“吴德盛”遭受日军飞机轰炸而夷为平地。盛极一时的“吴德盛 ”终于倒闭。任淦庭被迫离开二十余载苦练成艺、刻骨铭心的“吴德盛”。时宜兴窑场败落,陶器行业十分萧条,任淦庭无活可干,流落乡村,以卖书画糊口度生。1943年以后,窑场渐有恢复,任淦庭受聘于蜀山“毛顺兴陶器厂”为技师,与蒋永西(艺名“岩如”)结为至友,并长期与蒋永西搭档合作。任淦庭 运用自己善于布局绘画的特点,结合蒋永西刀法纯熟的特点,由任淦庭画,蒋永西刻。两人合作的陶刻署 款为“店号”款或“漱石”款。任淦庭自己刻款署号为“石溪”。1955年春,艺人归队,任淦庭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并于1956年被任命为“艺人”,担任技术辅导员,悉心培养艺徒。此后,任淦庭进入第二次创作高峰期。其间,任淦庭潜心创作,题材多样,吉祥寓意,有着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他这一时期所创作的陶刻装饰作品,给陶刻艺术增添了新的画面,新的内容,新的生活情趣。《婆媳上冬学》、《解放一江山岛》,记述时代事件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喜上眉梢》、《春燕画筒》将自己对生活热爱的真切感受融进陶刻装饰之中,感情细腻,刀法纯熟,线条顺畅,融情、物、画于一体,协调配合,得体大方。《渔舟听莺》、《腊梅喜鹊》以画面生动,丰富活泼,创意鲜明而为南京博物院收藏。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期间,任淦庭创作了大量的紫砂陶刻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以传统风格为主。其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为主,尤以梅、竹、兰、菊为胜。书有正、草、隶、篆、钟鼎、甲骨文等种书体,镌刻时以多变的刀法,各臻其妙地表达陶刻线条的趣味和美感,与所刻绘器皿相映成趣,相映成辉,独具风貌和韵力。署款为“任淦庭”、“缶硕”等。
任淦庭悉心培养艺徒,为紫砂陶刻后继有人尽心尽力,作出较大贡献。当今紫砂陶刻界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均受其技艺传授,得其教诲。任淦庭1957年出席“全国民间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同年底又出席“全国群英会”,在工艺美术界影响颇大,。时近晚年,任淦庭仍每日习字作画,对每个艺徒,按其各人特长分赠画稿,其孜孜不倦的精神为世人铭记。1968年,著名陶刻名家任渔庭逝于宜兴蜀山,享年78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