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2-2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黄玉麟(1843-1914)原名玉林,曾用名玉麐。宜兴蜀山人,为清末著名制壶艺人。从师邵湘甫,三年即青出于蓝,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得画家皴法,层峦叠嶂,妙若天成。因受吴大澂和顾荣林之聘,玉麟得以观彝鼎及古器,艺日进,名益高。晚年每制一壶必精心构撰,积日月而后成,是承上启下的名师巧匠之一。
鱼化龙迷 迷鱼化龙
黄玉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县城,原名玉林,因避战乱,于六岁时迁居宜兴蜀山,七岁丧父,由母亲邵氏抚养成人。玉林长至十三岁(1856年),为生活所逼,母邵氏托远亲制壶艺人邵湘甫收玉林为徒,走上从艺道路。邵湘甫,蜀山紫砂艺人,以制粗货(一般日用壶、盆、罐)为业,壶艺并不十分出色。而邵湘甫对门人家,却是蜀山细货好手汪生义家。汪生义的祖父,人称汪胖子,是个制壶艺人,以花货竹器闻名于世,并与上袁村邵家交好,得一邵氏祖传《鱼化龙》壶吃茶。玉林为壶所吸引,有闲时便串门至汪家,听汪胖子谈山海经,总是偷眼看《鱼化龙》,盯住不放。玉林聪明也机灵,很得汪胖子欢心,邵湘甫倒不阻止。
玉林跟邵湘甫所学茶壶款式,主要是《仿鼓》、《掇球》之类,师徒每日要赶二十把才能休息,壶并不讲究。至半年过去,玉林就开始脱手做活,赶完活还要上窑烧成,很是辛苦。但玉林心心念念想着《鱼化龙》壶。有一段时间,玉林竟然在师傅邵湘甫睡觉后,偷偷摸摸来到工场泥凳头,点盏油灯,凭着记忆,捏塑《鱼化龙》茶壶,却总不能成功。捏捏毁毁,也不知学做了多少时日。
年底空闲,稍有时日,玉林每每籍口上汪胖子家,有时玩玩,有时看看,有时汪胖子戏谑:“你这小鬼,一天到晚打我鱼化龙的主意,莫非想要偷壶?”玉林大胆坦诚,说出自己想学《鱼化龙》茶壶。汪胖子一巴掌,打得玉林眼冒金星,还骂他想得轻巧,凭我汪胖子几十年的功力,还做不到这等功夫的《鱼化龙》!巴掌打过,汪胖子却又大发慈悲,教他说:壶不是看出来的,要尺寸,要仿样,要专门工具,并叫玉林空闲时跟他学画图样。
玉林讨得汪胖子欢心,有空闲时就画画图样,主要是照汪胖子的《鱼化龙》茶壶画。至学艺第三年,玉林瞒着师傅邵湘甫,在工房里偷偷做起一把《鱼化龙》茶壶。满师之日,玉林将做成的《鱼化龙》壶作为礼物献给邵湘甫,一时赢得“青出于蓝”的声誉,玉林也赢得一个雅号,时人称他为“鱼化龙迷”。
三十年磨厉 终成名家
玉林满师后,因已能做成紫砂细货生活(花货类塑器),声誉反倒超过师傅邵湘甫,但由于多年战乱,窑场不景气,玉林和母亲邵氏生活很艰苦,往往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而且往往不能随自己的心愿做茶壶,而是随需要为糊口,一会儿做壶,一会儿做甁,一会儿做罐。但玉林一有闲时,总要做自己喜欢的《鱼化龙》茶壶。
二十岁之后,玉林改名玉麐,并开始在茶壶上使用“玉麐”印章。至成家立业,虽一贫如洗,但他在紫砂陶艺上的追求和探索并没有停止。
进入中年,玉麐技艺趋向老练。一个偶然机会,有个窑户叫他配只《鱼化龙》的壶盖。他一见这把《鱼化龙》茶壶的壶身,眼睛一亮,就是初学艺时汪胖子使用过的那种邵氏祖传《鱼化龙》壶。《鱼化龙》壶做得实在神妙,壶成扁圆球状,通身以规则的海水波浪纹组成,纹浪活泼,富有动感。纹浪中,一面龙头探出,张口睁目,似玩珠状。另一面鲤鱼躍出,头尾相翘,相映成趣。玉麐见是心爱之物,便根据这把《鱼化龙》的造型特点,设计出几种《鱼化龙》壶盖款式,一边配盖,一边观察,一边用心思。在配盖的过程中,他细细仿样,并经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似乎到达如痴如狂的地步。
玉麐配盖成功,窑户甚为满意。当时蜀山已经开始兴起仿古之风,窑户向玉麐继续订制《鱼化龙》壶。他不满足仿制别人的样,就自己创出新样。壶更圆纯玉洁,整体丰满,壶身的海浪在规则中行云流水,龙头更威武尊严,龙身扭曲变化,张口睁目吞玩宝珠,敞开的两根龙须亦格外引人注目。鲤鱼图案随着龙的神气而更显精神,强化了“鲤鱼跳龙门”主题。龙腾鱼躍,十分生动。壶盖亦如壶身统一格调,连体海浪自然相融,壶钮是一立体龙头,伸缩自如。浪花翻卷胥出成流,龙尾延伸自然为把。玉麐新样《鱼化龙》一出,窑场轰动。因《鱼化龙》圆润似玉,故有人赞誉玉麐为“玉麒麟”直呼其名。于是,玉麐遂改名为“玉麟”。
黄玉麟一举成名,《鱼化龙》亦不断翻新,其龙、鱼图案雕饰为玉麟一绝,成为传统经典作品之一。观其宜兴紫砂工艺厂的黄玉麟传世佳作《钮鱼化龙》壶,为这一时期的佳品之一。《钮鱼化龙》,高10.1公分,口径7.5公分,材质润腻,底款为“黄玉麟”印款。整体呈圆浑状,壶身云纹、海浪纹顺畅柔和,交替辉映,简洁明快。龙的形象威武粗广,神态逼真。鱼的形象自然生动,吉利福康。壶流、钮自然过渡,精工巧制,莹洁圆湛,妙若天成。雄威而不失俊美,俏丽而不为人工做作,大雅丰姿,古色古韵,是黄玉麟精湛技艺的充分体现,也是黄玉麟技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壶家妙手 海内誉隆
光绪二十年(1895年),黄玉麟受聘于大收藏家呈大澂府上为其仿古创新,精品迭出。吴大澂历任广东、湖南巡抚,喜收藏,爱古董,常请紫砂名手至府中作壶,壶底钤愙齐”阳文篆书印款。
黄玉麟至吴大澂府上,先模仿吴府收藏的钟鼎及古陶器。其后,又为吴大澂所藏的失盖供春《树癭壶》配盖。因黄玉麟将《树瘿壶》误以为《木瓜壶》,故配的壶盖款式为“木瓜”式样。后为民国收藏家黄宝虹所识,并请裴石民重为其配盖,留下一段佳话。
吴大澂收藏的失盖供春《树癭壶》从何而得,据《阳羡砂壶图考》载述:“旧存沈树镛(韵初)家,继归吴大澂,后归费念慈……”吴大澂是从沈树镛收藏处转而得来。黄玉麟为吴大澂所收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配盖,并仿制成功,所仿的供春《树瘿壶》均于壶盖内钤“玉麟”小方章阳文篆书印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人把历史传世的供春《树瘿壶》跟黄玉麟仿制并钤“玉麟”款的供春“树瘿壶”混为一谈,并武断地说供春《树瘿壶》式“宝为黄、吴两人合作构思创制出来的。”以此否认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配盖传世器供春《树瘿壶》,是毫无根据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黄玉麟仿制成功的供春《树瘿壶》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壶高11.5公分,口径6公分,材质段砂。全身作老树瘿状,凹凸不平,把类树根,古朴凝重,圆纯商庄,为仿制历史供春作品的佼佼者之一。
黄玉麟在吴府受到厚遇,有条件、有时间在壶艺上追求与探索,因而除了制作技艺上十分讲究,对材质配置亦十分讲究起来。黄玉麟自行配置成功的铺砂“雪花泥”,这泥中珍品。
《雪花提梁》现藏南京博物馆。《雪花提梁》用纯手工拍打成型,壶盖钤篆画小方印“玉麟”,壶底钤篆画方章“愙齐”。材质为紫红泥铺砂。颗粒匀而稠,大小适宜,疏密有致,无漏砂、夹砂、缺砂之嫌。砂面光洁,周边清爽,无明末清初铺砂凹凸不平感或浆面覆盖感。砂粒如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壶飞舞,煞为壮丽,为铺砂工艺中罕见之极品。壶体浑厚朴实,口盖紧密,制工严谨,提梁虚实恰到好处,适宜把玩。《雪花门方》纯手工镶片嵌成,端庄工整,同一材质,同一效果,同一印款,为壶界所推崇。显示了黄玉麟的艺术功力和高超技艺。
三年后,黄玉麟载誉归乡,吴大澂派人送来吴氏亲自订制,亲自书写的红木横匾一块,上书“壶家妙手”四字,用阳文篆画描金,后有“愙齐”、“吴大澂”之署款,高高挂于黄玉麟家正门中堂,为宜兴紫砂争来荣誉,为宜兴蜀山陶乡人民争来荣誉,至今传为美谈。
精工巧制 妙创假山
黄玉麟自至吴府仿制古铜鼎和古陶器以后,技艺日进,名重誉高,也由于吴大澂亲送“壶家妙手”匾额,黄玉麟更是锦上添花。进入盛年,黄玉麟技艺愈精,造诣愈深,每制一壶,必反复斟酌推敲,粗心构选。所制《掇球》、《鱼化龙》,泥色莹洁,外观纯雅,格度浑厚,脱尽清代纤巧之气,很受鉴赏家珍爱。
黄玉麟身材高大,性格落拓不羁,无子女,仅妻子相伴,居住在蜀山桥北堍小瓦房的水龙宫内。他为人正直,以艺立品,其壶每把售二两银子,须到穷乏之时,他再制作。否则,虽出价数十两,仍不能得到他所制之壶。
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黄玉麟所创制《弧菱壶》为其代表作之一。《弧菱壶》壶高8.9公分,口径5.8公分,底款“黄玉麟作”,盖款“玉麟”。泥色似沉香而略带青色,壶形底方肩浑,下宽上收,稳重而雅致。至颈项与口沿交接处再渡浑方。三角桥梁顶,简洁大方。四方足托空壶体,呈虚空感,流二弯顺胥,把耳孔与壶身协调一致。线面流畅,菱角清晰而圆浑,适宜把玩。内外处理干净利索,精工细作,严谨而不失古韵。壶一面铭:“诵《秋水篇》,试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旁铭方印篆文“吴昌石(吴昌硕)”,壶另一面铭“庚子九秋,昌硕为咏台八兄铭,宝齐持赠,耕云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玉麟同样款识《弧菱壶》一把,只是铭文印款略有变化,茶壶造型嘴口线略有豪华。
清光绪三十年(1914年),黄玉麟病逝于宜兴蜀山“豫丰陶器厂”厂房中,享年七十一岁。黄玉麟一生对紫砂陶艺孜孜追求,不倦探索,仿古创新,精工细作,妙若天成。黄玉麟在患病后不能制壶的情况下,创制《盆景假山》紫砂陶艺,是对紫砂品种发展的一种贡献,除了对黄玉麟的历史地位及精湛技艺应予肯定外,还应该在人品艺品上写上一页,让后人发扬这种精神,继承传统,使之代代相传。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