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坚持比悟性更重要——访国家级技能大师夏淑君

时间:2014-05-09 来源: http://www.zisha.com

  采访夏淑君那天,宜兴阴冷细雨。3岁患小儿麻痹,腿不方便,她需要学生搀扶行走。艰难前行的背影如这天气一般灰暗,但前方传来她的朗朗笑声,让人动容。临到拍照,她有些紧张地说:“我要不要把衣服扣起来”。宜兴不缺的就是紫砂大师,但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和国家级大师工作室的,只有夏淑君一个。这位紫砂大师,衣着质朴,和所有年近50,勤劳朴素的妇女一样,一旦没入人群,就仿佛再也寻她不着。

  初中毕业学紫砂

  197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按时上班,他取出当日的《人民日报》,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养猪的文章,当时,养鸡、种菜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养猪的文章,他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在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农民牢牢地栓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那一年,安徽小岗村18个农民在一张分田到户搞包干的契约上按下手印,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几百里之外的宜兴丁蜀镇,其实也在蠢蠢欲动。夏淑君所在的丁蜀镇大浦公社,请来老师开设紫砂壶制作培训班,开始在生产大队“搞副业”。

  当时初中毕业,15岁的夏淑君在生产大队工作,“大队照顾我,觉得我腿不方面,安排我学习做壶。”学了三个多月,夏淑君已经可以独立做紫砂壶,“一天做5个壶,一个壶2毛5分钱,一天就有1块多的收入,比我当时每天的工分还高呢。”她说。

  差点当成缝纫女工

  当年交通不方便,做好的紫砂壶胚需要靠船才能运到收壶的地方,“只能拜托哥哥姐姐帮我摇船,我当时想一定要好好做壶,不要返工,不然对不起哥哥姐姐这么帮我。”送茶壶胚的地方总是人山人海,“验胚的师傅很照顾我,总是先收我的茶壶。”

  张庆臣、蒋建明是夏淑君的启蒙老师,验胚的师傅也在夏淑君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觉得小姑娘很不容易,有些不好的茶壶,不当场打碎,告诉我哪里不好,让我下次改进。”在老师傅们的指点下,夏淑君慢慢摸索,“后来,师傅们常夸奖我,说做得比厂里的工人都好,我就特别高兴。”夏淑君说。

  1987年,在知青回城“农转非”的浪潮中,夏淑君也迫切地想去当一名光荣的国家工人。因为腿不方便,找工作并不顺利,几经辗转,她被招收去一家缝纫厂当女工。“兴高采烈地借了缝纫机,学习踩线,怕去厂里不会基本功被笑话。”

  彼时,恰逢宜兴市紫砂四厂来收紫砂壶胚,夏淑君家里还有100多个茶壶胚,这个有着9年手艺的小姑娘,让紫砂四厂当即拍板“做得不错,来我们厂里做壶吧!”“当时我还挺不乐意,我说我要去缝纫厂做工人了,不做壶了。”

作品:葫芦提梁壶

  乐观地享受孤独

  在紫砂四厂的盛情邀请下,夏淑君决定坚持紫砂壶制作的道路。她开始成为一名专业的制壶工人,师从高级工艺美术书杨琴芳,学习紫砂壶造型与制作。“那时候我才知道紫砂的天地这么丰富,开始从艺术的角度来做紫砂壶。”

  每个月做100多个紫砂壶,没有休息日,平时就与收音机为伴,虽然孤独,夏淑君却很享受这种感觉。“紫砂壶的世界很单纯,做壶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就不想了,没有太多的烦恼,也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

  她乐观,这在她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她擅长仿生作品,从艺以来,制作梅桩南瓜、蔬菜等几十个新品,其中“葫芦提梁”、“荷塘情趣”、“秀竹大地情深”等获省级以上展评一、二、三等奖,“太湖瓜”、“大地情”、‘荷塘情趣”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大地情深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自然界题材比较丰富,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她说。

  倔强的追梦人

  1991年,夏淑君的作品《绞泥茶具》在香港获第三届奥林匹克技能比赛金奖,1995年绞泥作品《母爱》在澳大利亚获第四届奥林匹克技能比赛金奖,2000年作品《生命与自然》在捷克获第五届国际奥林匹克技能比赛铜奖。夏淑君开始被誉为紫砂界的“张海迪”。

  说起成绩,夏淑君认为“坚持比悟性更重要”。她说,“我性格的一大特质是倔强。有一次做壶,要去蜀山上挖泥,我这个腿,爬三步,就滑下来两步,但我想去做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不是坚持,走不到今天。”

  荣誉还不仅仅是这些:1995年劳动部授予“第一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996年中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6年省总工会授予“优秀技术能手”称号和“立功奖章”,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江苏省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1997年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0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第五届中华“技能大奖”,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学院授予“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2011年,夏淑君的“淑君紫砂陶艺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这个全国仅10个的第一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是目前江苏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夏淑君直呼“荣誉太大了,感觉有点不敢当,我就是一个做壶的。”

  面对扑面而来的荣誉,夏淑君说“我的自身条件、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走到今天,更多的是幸运,以及很多帮助我的人给我了我很多机会。得到这些荣誉,很高兴,也很珍惜,最高兴的是,对这么多年帮我的人,也有了一份交代。”

  古老行业的青春活力

  夏淑君的工作室已经培养了100多位学生,她更偏重性格稳重的学生。“做茶壶,要先从打泥条开始学起,泥条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学生要坐得住。”此外,她也更偏爱“笨鸟先飞”的学生,“我选的学生都不是聪明的那一拨,年轻人,关键要认真,不要走捷径,不要急着赚钱,扎扎实实把基本功练好。”

  丁蜀镇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陶文化源远流长,目前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品销售集散地,有“中国陶瓷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等美称。在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紫砂陶艺培训中心看到,学习做壶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打扮时髦,青春活力,不少都是刚毕业的“90”后。“丁蜀的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来学做紫砂壶,现在对紫砂壶的艺术要求高了,很多大专、本科生也来学做壶,很多还具有美术功底。不仅本地学生,很多外地的紫砂爱好者,也有远道而来学艺的。”据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工作人员介绍。

  “现在学做紫砂壶,学成后一月有几千元的收入,所以学生们都愿意学。”夏淑君说。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在焕发青春活力。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