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2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在写蒋雍君教授专访时,为起标题耗费我好多精力。到底选用何样标题最能反映出她的特点和性格,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无奈打开电脑翻看蒋雍君教授作品集锦,无形中被其中的《紫藤》和《清流》系列作品深深的吸引住。《紫藤》是一件紫砂镂空带盖陶罐,那充满生命力,随性而生,随意而长的紫藤,交织、盘结、生机盎然,展现了大自然的柔性美。她虽不象松柏那样挺拔,不如牡丹那样娇艳,但却以另样柔姿给生活带来美。而《清流》系列作品,则以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尽显其风雅:看似象流动的清泉,柔意绵绵,又似岩石层层叠叠,柔中带刚,刚中有情,柔韧相济,坚不可催。那不就是蒋雍君教授最好的写照吗?
蒋雍君教授
蒋雍君教授生于宜兴,长于宜兴,成于宜兴。一生下来就与陶艺结下不解之缘。在她还是孩儿时,天天与她作伴的“玩具”就是泥巴。“家家捶泥声,户户制陶忙”的景象,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看着大人们敲敲打打,在木转盘上转来转去,她也时不时拿起拍子抡几下,抓起竹篦子摸几下,虽不能象模象样打泥条,做泥片,围身筒,但心灵手巧的她捏个小鸟、小鸭还是有些模样。后来高中毕业,她就进入陶艺厂从工学艺,与陶泥为伍,开启了她人生艺术征程。那时的她还是一个爱把玩泥巴的小女孩,对陶瓷紫砂艺术很懵懂。随着技艺提高,随着视野的开阔,她越来越觉着要实现梦中的理想,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做保证,目标明确了,学习的欲望也就愈强烈。经过几年苦读,1988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艺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了宜兴第一位“女状元”。几年的学习生涯很快结束,面对未来她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宜兴家乡。因为那里有她挚爱的陶泥,有她向往的生活,陶是她的心,有陶她才有一切,泥是她的命,有泥她的艺术生命才精彩。在青岛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的“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院校院长/系主任/专业主任工作年会”现场,当我再次与蒋雍君相会时,我随意的问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时你为何不留在文化艺术纷围最浓的北京而选择回宜兴?她不加思索的回答道:“因为我对陶艺太痴迷,一摸到泥,一触及到那种温凉的滑润感觉,我的心情马上变的宁静舒坦,我的思维顿时浮想联翩,奇妙创意不断。不从事陶艺创作的人永远想象不出那种激动、那种迷恋的感觉”。这不由使我想起原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教授高庄当年在宜兴体验生活时写的一首诗词:“我恋紫砂无油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惟以本质令人爱”。字里行间,让人们深深感觉到紫砂陶艺朴实而富有内涵的魅力,也体会到蒋雍君对陶艺爱恋的根源。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秘书长胡英暖(左)蒋雍君(右)
看着蒋雍君教授的《知秋》,一种萧瑟秋风今又至,满地落叶话秋冬的感觉油然而生。从古至今,多数陶艺大师都是用梅花争艳的“报春”“迎春”来展现陶艺的精美,而极少用残荷落叶来创意作品的。蒋雍君教授的《知秋》却反其道而行至,使你在卷曲的落叶面前,不但没有凄凉感,反而给人一种生命的力量。漂落人间化为泥,却为春夏添新绿。谈起这一作品的原创意境,蒋雍君非常淡然的说:“我在创制作品过程中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或要达到什么水准,就是随性、随意、随乐趣”。据曾经毕业于该院校她的学生、现也可谓宜兴知名画家梁东梅介绍说,蒋老师许多时候在创作作品时,从不给自己提前出什么课题,拟定什么方向,每当她捧起陶泥时,总是随意揉捏,揉着捏着她心里就有了感觉,意念随着揉捏油然而生,手中的湿泥渐渐揉出了风格,捏出了特色,一件令人赞叹不已的作品自然而生。幽静而又少语的蒋雍君教授谈起她的创作过程中也证实了梁东梅的说法。“我虽然从小就梦想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当然现在已变成现实,但从来没有刻意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作品,只是随心而做,顺着感觉而行,凭着想象揉捏,因为我个人认为自然的东西才有灵性,凭自己心境做出东西才有价值”。
《清流》系列
静听着蒋雍君教授谈创作体会,我不仅想起清代名家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享君》中描叙邵大享那种情景“每游览竞日,或逾时,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否则终日无所做,或强为之不能也”。蒋雍君不可能象当年邵大享那样“终日无所做”,因她既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和教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又担任无锡职工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主持人,要主持日常艺术创作。然而蒋雍君陶艺功夫在手上,灵感却缘自生活,每一件作品,都是她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说莲组壶》
《水中曲》 《紫云》
欣赏蒋雍君教授的系列作品,会使你感觉,美无处不在,灵时时而生。她所创制的《清流》茶罐一高一低,仿佛一对至亲至爱的母女婀娜多姿,简洁不简单,给人以一种全新思维,全新图象,在陶艺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从造型的结构来说,越简洁的东西实际上越难做”,而蒋雍君却靠她的“随性”突破了这一“魔咒”。《说莲组》茶具给人展现的是另一种景象:紫玉般的茶壶好似一棵莲子,又象被荷叶包裹的莲子棕,是实是虚、是果是叶,变幻莫测,留给人们无限想象;洗盅宛如竞放的荷花,恣意任性,道道叶纹似乎在说我虽然是一年一生长,我也是生命的物种;两只可爱的茶杯,象一棵莲子一分为二,又相依为命,永不分离;即是小小的茶杯盘,一个似上卷的荷叶充满生机,一个是反卷的荷叶富有韵味;系列《陶盘》展示给人们的又是另一番景色,似国画,似油画,似木刻,似金石,让人目不暇接,思绪纵横。
《紫藤》
当我提到蒋雍君教授《说莲组》、《后,构想》、《水中曲》、《紫云》、《陶盘》系列、《古韵流芳》、《玉环壶》等精美作品,那件(组)是她最中意和喜欢的作品,她微微一笑说道:“每一个都中意,每一个都喜欢,因为它们都出自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创意,不同的意境,所代表的是不同风格,不同寓意。就象一位母亲,每件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个个可亲可爱,你能说谁最好吗?”我顿时语塞。是的,在一位视陶艺为生命,对作品如孩子的伟大“母亲”面前,你提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犯“傻”。这时我突然记起在一篇介绍蒋雍君的短文中所叙述的一句话:“如果你没有看过什么叫‘痴迷’,那么你去看看蒋雍君对陶艺的热爱。”
谈到蒋雍君教授对陶艺的痴迷与热爱,我又问她为什么具备这样的天赋和创作水平,不专门从事陶艺创制,而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她丝毫不加思考的说:“我之所以从事教育工作,关键是让更多人爱陶、爱紫砂”。她简单平静的回答,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情澎湃。细细的语音静的象一湖水,无波无澜,但从静溢的表述中你又会感受到她的波澜起伏、汹涌澎湃。这是一种责任,这是一种天职,这是一种大爱,这是一种舍我为他的大艺术。
《绫罗》(左上)《玉环》(左下)《古韵流芳》(右)
几千年的陶瓷艺术,八百年的紫砂雅韵,吸引了上百代人的全身投入;涌现出了贡春、时大树、邵大享、顾景舟几世紫砂泰斗。然而象蒋雍君教授这样将自己的创意理念、技艺手法,制作灵感,做人风格象播种机一样,撒下爱心种子,培育众多陶艺新秀,不就是最好的在继承和传扬陶瓷、紫砂这一中华瑰宝吗?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过多强调“自我”,把更多精力用于向“钱”看的大潮中,蒋雍君教授没有让浮躁之风迷失自己的确定目标,更没因利益驱动而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就如她的文静性格一样,处繁世而不乱,依然如我的带领众多陶艺耕耘者,去拓展、创造共同的艺术精彩;通过自己的“随意、随性、不刻意追求”转换为更多学子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而体现非同一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陶盘》系列
《后.构想》
蒋雍君老师,我们也愿成为你艺术苗圃中的一株小苗。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