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风化后原矿的外观色泽,可将其称为金黄朱泥和鹅黄朱泥;根据出产地,又称为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等。黄龙山朱泥分为鹅黄朱泥、朱泥和紫朱泥。主要墨绿泥层与黄石岩壁之间,紫朱泥产于浅表黄石岩层下部贴层。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浅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烧成1130-1140℃左右后呈微暗红色,胎质纯正温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质感较强,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赵庄朱泥分为鹅黄朱泥和金黄朱泥。主要产于嫩泥层下部,含矿量少。矿料外观呈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表面有与下部青泥贴层的淡灰绿色状及少量亮黑色状,较软易碎。烧成1120℃左右后呈红色微透黄桔光,胎质细密坚结,呈微梨皮状,表面温润,色泽效果纯正细腻。小煤窑朱泥分为鹅黄朱泥、朱泥和紫朱泥。主要产于矿料泥层下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烧成1120-1140℃左右后呈暗紫红色调,胎质细密坚结,呈微梨皮状,表面温润透明,谷皱周身,胎质中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纯正细腻。好的泥料是制壶的第一步。纵观历年拍场,千万级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其中朱泥制壶却少之又少,准确的说,只有一把,它也是如今最贵的朱泥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