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10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壶的历史始于阳羡(宜兴)君山之隅、东溪之上的金沙寺。这里原来是唐朝宰相陆希声晚年隐居的地方,不过,此金沙寺之所以载入史册,并不因为那位昙花一现的宰相,而是因为一位名叫供春(龚春)的书童。
相传,明代正德年间,那金沙寺内一老僧精于制陶。当时吴门唐寅的好友吴颐山带着这个叫供春的书童在这里读书休养。老僧做壶的时候,供春就在一旁偷看。日子久了,他觉得老僧做的壶过于粗拙。有一次,趁大家不注意,供春取了一点老僧做完壶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模仿寺旁一棵古银杏树上的树瘿纹样,做了一把紫砂壶。当时他并无做壶工具,只有一把茶匙,所以在壶面上留了很多手指螺纹印,没承想反显得古秀可爱。
此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据传,供春后来还做过“龙蛋”“印方”“六角宫灯”等壶。但世间最看重的,还是他的处女作“树瘿壶”。旧志称该壶值“五百金”。而且求壶者趋之若鹜。但今不得见,坊间多为仿品。
供春之后,“四名家”为董翰、赵梁、玄锡、时朋。时大彬、李仲芬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至清初紫砂壶大师为陈鸣远、惠孟臣。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堪称又一代大师。乾隆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颓势,紫砂壶的制作也愈来愈不景气。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现当代紫砂代表人物:高海庚、徐秀棠、徐汉棠、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何道洪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