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06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壶的工艺技巧众多,而且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一代代的紫砂艺人们在不断开发新工艺的同时也将老工艺完善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其中调砂、抽砂、铺砂这三种工艺在众多的紫砂工艺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你不可不知。
一、调砂工艺
本色砂调入原泥中:由于泥料质性相同,烧成后胎质色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但基泥中的颗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强坯体骨架的作用。对于一些质性较软的颗粒,还需对颗粒进行600-800度的素烧以增加强度,否则颗粒在成型过程中易被工具压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现象。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缩和变形率均比较大,不利于单独制作较大型作品,需凭借调砂的方法增加坯体强度,这样的坯件烧成后整体收缩及变形减小,提高了烧成成品率。因此现代所见朱泥大壶大多掺以粗砂颗粒或以熟料(熟科是将成品泥素烧后研磨成的粉料)支撑。
异色调砂:因调入的颗粒和基泥色泽、质性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若调入颗粒质性较硬时,烧成后器表颗粒凸现,呈粗梨皮状;当调入颗粒质性较软时,烧成后器表会产生细微的凹点状。颗粒质性越软,凹点就越明显,形成一种犹如桔皮状的肌理效果。
二、铺砂工艺
紫砂铺砂工艺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质性。如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融的现象。
三、抽砂工艺
紫砂抽砂工艺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例如在40目的粉料中抽离出60—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颗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