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史上,南瓜壶在花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集仿生贴花、筋纹等工艺于一体。
陈鸣远有四件南瓜壶赫赫有名,分别是上海和正斋藏《和正南瓜壶》、南京博物院藏《东陵瓜壶》、虚斋庞元济藏《一啜瓜壶》以及台湾翦淞阁藏《万年瓜壶》(残器)。
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32,200,000元天价成交这把壶出自清康熙年间的一代紫砂巨匠陈鸣远,根据壶上的铭文,称其为“和正瓜壶”,它具有传奇的色彩。据传,该壶的旧主最早可上溯到晚清民国时期虚斋主人庞元济,他被誉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大家。其晚年经济拮据时,将大量藏品让与杜月笙之子杜维善的岳丈谭敬,谭敬是民国时期一位传奇的收藏家。在1978年,杜维善将此壶在苏富比“宜兴名陶”拍卖会拍卖,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罗桂祥以3万港元巨资竞得。1981年,罗桂祥先生将数百件陶瓷茶具捐献给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茶具文物馆时,顾景舟从中唯一选出了这件南瓜壶,让罗桂祥先生留下来。除此和正瓜壶外,陈鸣远南瓜壶传器还有,南京博物院藏的东陵瓜壶、虚斋庞元济旧藏的一啜瓜壶、台湾翦淞阁藏万年瓜壶,遗憾的是万年瓜壶为残器。
在陈鸣远传世的四把南瓜壶中,1956年入藏南京博物院的《东陵瓜壶》称得上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东陵瓜壶》以瓜为壶体,瓜蒂为壶盖,瓜蔓为壶把,瓜叶盘旋成壶嘴;壶身题词“仿得东陵式 盛来雪乳香 鸣远”,并压铃阳文篆体“陈鸣远”方印。关于此壶来源,据传,秦朝灭亡后,东陵侯召平种瓜长安东郊,人称“东陵瓜”;《东陵瓜壶》正是陈鸣远为歌颂召平的安贫抱朴、耿介不阿的精神而创作的一把壶。另外,宋人把龙凤团茶称为“石乳”或“白乳”,煮茶时汤面“光莹如银丝”,好像“生乳栗”、“乳花熟”的样子,所以有“雪乳香”之说;“盛来雪乳香”则是说在这小小的茶壶里,装满了“茶香”的茶水“任君斟饮”,由此可见陈鸣远构思独到、技艺高超。
据悉,《一啜瓜壶》原为清末民国著名藏家庞元济所藏,著录于《虚斋名陶录》,后为民国空军上校李氏所藏,现由李氏后人继承。这把壶题铭为“如何此一啜 有味出吾囿”,十分耐人寻味,寓意深远。
翦淞阁是文玩收藏金字招牌,业内人士评价“它代表了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文玩收藏”;陈鸣远的《万年瓜壶》正是收藏于此。值得注意的是,与前面介绍的三把壶不同,《万年瓜壶》并不完整,壶盖已经缺失;虽是如此,仍以独特的残缺美在紫砂收藏界有着重要地位。顾景舟曾赞美陈鸣远:“集明代紫砂传统之大成,历清代康、雍、乾三朝的砂艺名手……他的实践树立了砂艺史的有一个里程碑。”作为花器圣手,陈鸣远这四件南瓜壶构思奇巧、形象鲜活、形态各异、各具风趣,令人惊叹。现当代,也有不少紫砂名人,做的南瓜壶非常鲜活,如汪寅仙大师。据考,最早的紫砂“南瓜壶”乃是明末清初著名艺人陈子畦所创。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其子陈鸣远“青出于蓝胜于蓝”。南瓜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常被中国人用来寓颂多子多福,福运绵长,事业昌盛兴旺,成就硕果累累。紫砂匠人们从大自然汲取的灵感,带着一股来自乡野的质朴,未经修饰的纯朴。南瓜壶制成已属不易,七彩南瓜更为不易。
许定华老师拿手代表作——七彩南瓜,有逼真的仿生效果,渐变的成熟颜色,双色泥搭配,栩栩如生,似乎刚从藤蔓上摘下来。今晚7点,许定华老师做客紫砂之家官方直播间,与壶友交流花器、光素器等制壶心得,欢迎新老壶友观看交流。
©本文是紫砂之家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追责,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