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有言:“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
紫砂中亦如是,许多文人和贵族世家专门订做紫砂壶,并在器身或器底刻有斋堂名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清代几个有名的堂号!
“清德堂”为清初著名文物鉴赏家宋荦(1634—1713)堂号。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河南商丘人。宋权子,以荫仕官至吏部尚书。博学嗜古,工诗词古文,与王士祯齐名。善水墨兰竹,超妙工致。精鉴赏,收藏名迹甚富,爱好壶艺。宋荦在康熙朝长期主宰江南的地方大员,深受皇帝信赖,长期主持江南政教,具有地方文化领袖的声誉与影响力,从宜兴订制紫砂壶,就是他在此时期从事的文事活动之一。宋荦 奉旨撰写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全编 一百九卷 纸本《阳羡砂壶图考》载:“牧仲曾游宜兴东坡书院,前有石坊,题曰‘东坡先生买田处’,牧仲中丞手笔也。”并曰:“砂壶传器,有‘清德堂’篆印者,想必为宋荦游宜时所定制。以牧仲名高,故后世仿其堂号制壶者甚夥。”昔批云楼藏有“紫砂大壶”一具,式度浑朴,底钤“清德堂”篆印甚精,又张虹(《阳羡砂壶图考》编者)见“清德堂壶”,壶底钤“清德堂子”四字篆书阳文印。牧仲卒年八十。著有《西陂类稿》、《绵津诗钞》、《枫香词》。历来所见“清德堂”印款有数枚,精粗不一,虽因“仿其堂号制壶者甚夥”,但依其做工,泥胎推断,大抵以清中期前后所制为多。可惜未见“清德堂”砂壶标准器出士,尚无法论断个中真假。行有恒堂主人是第五代定亲王载铨(1794—1854),工诗,富收藏,文学修养极高,著有《行有恒堂集》。载铨为弘历四代孙,清代道光皇帝兄弟,历任礼部、工部尚书,晚年出掌宗人府,颇得道光、咸丰二帝的欢心。不仅如此,载铨好收藏,在当时还是盛名一时的皇室收藏大家。据考证,“行有恒堂”乃其定府私宅内的一个堂号。在道光及咸丰年间,载铨定制了大量带有自己私人堂名的瓷器和紫砂器,这些作品文气斐然,又具有宫廷御用之风。
载铨和他的“行有恒堂”,作品制作之精、门类之广俨然一个小造办处,且定制的种类极为丰富,包括了陶瓷、寿山石、玉器、宣炉、鼻烟壶等多个门类,俱为皇亲贵族使用的器物。行有恒堂款寿山石刻金文兽足炉
行有恒堂款 梨皮地刻诗文紫砂壶
愙(kè)斋,吴大澄(1835-1902)晚年所用号,江苏吴县人,吴湖帆祖父。其人曾任广东、湖南巡抚,为晚清著名收藏家,所藏金石、书画甚丰。吴大澄嗜好紫砂,曾专门延请各路紫砂名手为其制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黄玉麟与俞国良。愙斋款俞国良制觚棱提梁壶
澹然斋,为清代乾隆时期盛行之款识,也是皇亲贵族喜爱的紫砂堂名。定制壶时一般不须制作者刻印名款,只用“澹然斋”款。平盖直颈,壶身耳把自颈边水平推出,收于下腹,如银钩蓄劲欲出,与传统耳把大相径庭。壶身泥绘作秋江晚渡图,秋雁于归,江边老者待渡,小船徐徐临近,画工细腻,布局安排合理。底钤“澹然斋”篆书方印。汉方壶式,流行于康雍干时期,多作大壶,壶身呈长方,四片相接部分绫线突出,以镶身筒成型法参砂制作成型,流把修长,整体壮硕大气,雄浑肃穆。沙粒隐现均匀密布,更显迷人。壶底镌篆书圆印“澹然斋制”,把上钤叶形印章。静远斋此名,取自诸葛先生《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文意十足,乍一看好似是名士之斋款。但实际上,此款乃是一亲王的斋号,此人为康熙第十七子,雍正的胞弟,名为允礼,后被封为果亲王。允礼此人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文学修养极高,受其父康熙影响,对紫砂壶亦非常喜爱,他亦定制了一批紫砂器,在落款时,便用了“静远斋”。清雍正 静远斋款黑泥堆绘紫泥四方鼓腹壶
此壶作四方鼓腹式,方中带圆。壶身以深色泥料堆绘“秋江晚渡”图,只见浩瀚江面,渡船徐徐,老者倚仗而望,远处山峦层迭,秋雁晚归,给人以静谧祥和之感。此壶造型方中寓圆,刚柔相济。泥料细润沉稳,器身一面以黑色脂泥堆绘开窗纹样,内堆绘诗文一首,字迹隽秀,另一面堆绘山水图,层次分明,技法娴熟,意境深远。为黑堆泥装饰技法与紫砂壶完美结合的典范。此壶乃清初之器,晚不过乾隆,壶上采用本色泥绘,功甚细。正面刻人物泛舟图,近处人物、树石、亭子与远处太阳、河水交相呼应,融为一体。通景山水描述细致,山石树干都加以修饰,符合当时宫廷皇室品茗赏壶的要求。在紫砂分类中,我们可以将静远斋与部分“大清乾隆年制”款以及后期的“行有恒堂”款定义为紫砂中的“官器”,他们往往是皇亲国戚甚至是皇帝本人的定制赏玩之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