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过一些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有些已不是原来的制茶工艺与品质风格。专业上,称这类茶为“恢复历史名茶”。
那么,中国的“恢复历史名茶”有多少呢?搜集整理发现,居然有20多种。(如有疏漏,欢迎补充)
属绿茶类,是一种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产于安徽省休宁县松萝山。明清时,松萝山为佛教圣地,早在明洪武年间松萝山盈福寺已名扬江南,香火鼎盛。据明代冯时可《茶录》记载,松萝茶制法为大方和尚首创。特点:色绿、香高、味浓。涌溪火青属珠茶,安徽省泾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建国前夕,每况愈下,几乎绝迹。1955年,泾县开始恢复制作火青茶。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产于安徽省泾县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外形独特美观,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清香馥郁,味浓甘爽,并有特殊清香。敬亭绿雪是一种传统名茶,属于烘青型绿茶。其历史悠久,为绿茶中珍品,以其芽叶色绿、白毫似雪而得名。明清时期曾列为贡茶,是安徽省最早的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宣城敬亭山。形似雀舌,挺直饱润,色泽嫩绿,白毫显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有诗赞誉此茶:“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九华佛茶又名九华毛峰、黄石溪毛峰、属绿茶类。其前身是九华毛峰,后山黄石溪的黄石毛峰最为著名,而九华毛峰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的九华茶。九华佛茶为历史名茶。历史上称闵园茶、黄石溪茶,现统称九华佛茶,产于佛教圣地九华山及九华山山脉南北邻近地域。主产区位于下闵园、大古岭、黄石溪、庙前等地。产于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的东南沟、大块地、龟尾、梨树等一带。茶树多生长于沿峰山坑岩壑间,因而所产之茶,名曰龟山岩绿。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碧绿,叶底嫩匀,唐太宗曾品尝龟峰山茶就留有“龟涎煮龟茶,天下第一家”的美誉。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顶茶主要生长在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茶”。蒙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此茶为卷曲形炒青绿茶,翠绿油润,汤色黄绿明亮,嫩香馥郁,鲜嫩爽口。始于西汉,以汉宣帝刘询的年号“甘露”取名。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对蒙山茶给予高度评价。是芽形黄茶之一,产于四川省雅安蒙顶山。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古时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色泽黄润,金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为黄茶之极品。属绿茶类,产于湖北当阳境内的玉泉山,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后,芽叶舒展,嫩绿成朵,汤色清澈明亮,清香淡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史载:“唐时,玉泉山玉泉寺的中孚禅师不但善品茶,而且还善制茶,创制了一种形如仙人掌的扁形散茶。据查,中孚禅师俗姓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族侄。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他云游到金陵(南京)栖霞寺时,却逢其叔李白逗留于寺,于是中孚禅师将此茶献于李白。李白品尝后,觉得此茶清香滑熟,其状如掌,并了解了该茶产于玉泉寺,又是族侄亲手制的仙人掌茶,为此欣然提笔,取名玉泉仙人掌茶,并作诗一首,以颂之。从此,玉泉仙人掌茶名声大振。天池茗毫是产于江苏苏州的绿茶品种。其特点为条索秀丽带弯曲,茸毫显露,银白隐翠,香气清鲜,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成朵。“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常州之阳羡,湖州之顾渚录笋……”(明张谦德《茶经》)。明朝时的姑胥天池茶已列为上品。然而,这一历史悠久的名茶失传已久,炒制技术等已无史籍可稽。经考证,确证明代张谦德《茶经》中天池茶的产地,即是今天苏州的天池山。通过研究分析,制定了恢复天池茶的生产方案、采制技术,这一古老名茶从此获得了新生,重新焕发青春。贵定云雾茶也叫鸟王茶,早在元、明、清时期就成为皇家贡品。康熙《贵州通志》(1673)年,民国《贵州通志》(1948)年等史书皆有“贵州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及“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等记载。在《中国文艺集成志书》中对冲泡贵定云雾茶的描绘是:“杯盖子一揭,只见杯子里冒出一股白气,先象一把伞,后象一朵云,慢慢升上天空,所以叫云雾茶,又叫白云茶。”产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天下幽”之誉的青城山区,青城山在宋代就开始设茶场,并形成一套制茶工艺。“青城雪芽”为50年代创制的新茶品种。青城雪芽外形秀丽微曲,白毫显露,汤绿清澈。江苏省宜兴南部阳羡游览景区的著名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茶名根据苏轼“雪芽我为求阳羡”诗句而得之。条索紧直,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完整。是宜兴老字号茗茶。属黄茶类,产于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由湖北茶农创制于宋代。外形条索环状,白毫显露,色泽金黄,香郁高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净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被誉为湖北茶中之佳品,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选为贡茶。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属于黄茶,为中国名茶之一。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而得名。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顾渚山一带。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成为贡茶,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又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产于浙江省余杭县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属绿茶类名茶。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清代后随着径山寺院被毁,逐渐衰落,直到1979年,径山茶才恢复研制。雁荡毛峰又称雁荡云雾,旧称雁茗,雁山五珍之一,汉族茶农创制的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雁荡山,著名的高山云雾茶,明代即列为贡茶。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芽毫隐藏;汤色浅绿明净;香气高雅;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日铸雪芽又有“兰雪”之名,又名“日铸茶”、“日注茶”。简称日铸茶,是一种中国传统名茶,属炒青绿茶之今古名茶。由浙江省绍兴会稽山日铸岭的当地茶农创制于北宋年间。因芽细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该茶经开水冲泡后,雪芽直竖,茶芽细而尖,遍生雪白茸毛,如兰似雪,故又称“兰雪”。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被称为“金奖惠明”,这是因为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惠明茶获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茶色泽翠绿光润,银毫显露。冲泡后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清澈,花香幽郁,果味甘爽,冲泡后又呈白色,人称白茶。婺州举岩远在宋代已被列为全国茶苑的中一枝名秀。宋代吴淑在《茶赋》中,不仅描述了当时举岩茶的品质,并描述了它的保健功效。赋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产地峰石奇异,巨岩耸立,此石犹如仙人所举,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东白春芽因产于东阳最高峰东白山。据古籍记载,东白茶在唐代即闻名于世,至明代则列为贡品。外形自然弯曲,芽叶硕壮,色泽嫩绿,银毫明显;汤色清澈,叶底嫩黄匀齐,香气清爽,滋味鲜醇。民国时期产制中断。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曾荣获浙江省名茶优质奖。这21款“恢复历史名茶”你都喝过多少呢?如果喝了7种以上,你就真算是见多识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