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6 来源:紫砂之家
咸仲英(b.1940):号冰心,中国江苏省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快活林漫画协会理事、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宜兴文联委员,被誉为“神刀篆刻传人”。
咸仲英作为当代紫砂陶艺大师,其紫砂壶制作工艺既继承了传统技艺,又融入了独特的创新理念和艺术表达。
1. 传统陶刻技艺的深厚根基
师承任淦庭:咸仲英1955年拜入紫砂泰斗任淦庭门下,系统学习传统陶刻技法,掌握了刀法、笔法的精髓,尤其在书法、绘画、篆刻的结合上造诣颇深 。
刀法精湛:他擅长以刀代笔,线条苍劲有力且清秀飘逸,如《济公壶》上的“积善除魔济颠僧”篆刻,既具金石韵味,又充满动态美感 。
多技法融合:作品中常综合运用浮雕、阴刻、堆塑等技法,如《双面立体陶刻扇》结合《封神演义》故事,通过多种刀法展现神话场景 。
2. 形、神、意合一的艺术理念
造型创新:咸仲英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作品造型常取材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如《济公壶》以济公的僧帽、破扇等元素设计壶盖、壶身,兼具幽默感与文化象征 。
文化内涵:他善于通过器物传递文化寓意,如《妈祖壶》以海峡和平为主题,壶身融入妈祖形象、和平鸽等元素,表达两岸同胞团结的愿景 。
意境营造:作品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如《中国名山四季挂盘》用紫砂五色泥表现山水云雾,虚实结合,意境幽远 。
3. 工艺细节的精益求精
泥料考究:咸仲英注重泥料的纯正性,选用原矿紫砂泥(如底槽清、朱泥等),通过淘洗、提炼去除杂质,确保成品质地细腻、色泽均匀 。
手工精修:他坚持传统手工成型与精加工,如壶口与壶盖的配合间隙严格控制在0.5毫米以内,确保气密性和实用性 。
装饰与实用结合:在《济公壶》等作品中,佛珠串联壶把、壶盖,既具装饰性,又符合人体工学,体现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
4. 创新设计与跨界融合
抽象与写意结合:咸仲英突破传统写实风格,如《道韵》壶以圆形线条为基础,通过变形和抽象手法展现道家哲学意境 。
多材质结合:部分作品采用绞泥、彩泥等工艺,如《双龙戏珠》以绞泥表现龙鳞纹理,增强视觉层次感 。
家族协作:与妻子陆巧英合作,形成“造型+陶刻”的互补模式,如《双英壶》《聚宝壶》等作品,兼具制坯的严谨与刻绘的灵动 。
5. 工艺传承与时代精神
教学传承:早年担任紫砂艺术学校教师,培养了大批陶刻人才,强调“静心创作”与工艺的纯粹性 。
国际视野: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宾,如《济公壶》被选为中央首长出访礼品,推动紫砂文化走向世界 。
代表作品工艺示例
《济公壶》:以济公形象为灵感,壶盖为僧帽造型,壶嘴为酒葫芦,壶身浮雕破扇、破鞋等元素,结合佛珠串联设计,工艺复杂且寓意深刻 。
《妈祖壶》:壶盖为妈祖凤冠造型,壶身镌刻“海峡和平女神”篆字,壶把形似平安符,象征吉祥与团结 。
咸仲英的紫砂壶工艺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更通过创新设计和文化表达,赋予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力。其作品兼具收藏价值与实用功能,成为紫砂工艺史上的经典。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