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2 来源:紫砂之家
潘虔荣,字菊轩,制壶名手,顾景舟先生曾对此人进行考证,认为其传世莲子壶制壶年代在道光年间,可见虔荣历经乾、嘉、道三朝。又《邵氏宗谱》卷十六有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一文,其中有句:“近得菊轩掇,并苍老可玩。”
一、顶级代表作
【莲子壶】
核心地位:潘虔荣最负盛名的壶型,被誉为“紫砂莲子壶巅峰之作”。
馆藏珍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莲子壶》:
壶底刻铭:“岁在辛卯仲春,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1831年),是其高龄创作的有力实证。
造型饱满如莲子,壶身圆润端庄,线条一气呵成,胎质为细腻紫泥,窑烧呈深枣红色。
2014年西泠秋拍《紫泥大莲子壶》:
成交价 63.25万元,壶身挺拔,流口短而有力,体现清代宫廷审美。
清中期·潘虔荣制紫泥大莲子壶
【菊颂壶】
艺术特色:
仿生菊花造型,壶身作菊瓣纹,颈部饰三层浮雕纹饰(弦纹、蝠纹、回纹),寓意“福寿绵长”。
泥料为浅赭色调砂泥,颗粒隐现如金砂,为清中期典型朱泥工艺。
文化价值:融合自然意象与吉祥符号,代表文人壶的雅趣高峰。
清 潘虔荣菊颂壶
造型特征:
壶身扁圆如宫灯,壶颈高挺,流嘴曲度柔中带刚。
代表作《紫泥高宫灯壶》器宇轩昂,兼具雄浑与秀美。
存世例证:新加坡收藏家陈克立旧藏,后辗转于国际拍卖市场。
清乾隆 潘虔荣制紫泥宫灯壶
二、其他经典壶型
胎土特征:
泥料精选宜兴黄龙山原矿,烧成后呈枣红、朱红或深紫,颗粒隐现如梨皮,抚之温润如玉。
款识规律:
常见底款“虔荣”、“虔荣制”,晚年作品多带纪年(如“辛卯七十六岁”)。
楷书刻铭工整遒劲,刀痕深峻无拖沓。
工艺细节:
壶嘴、壶把与身筒衔接无痕,内壁推墙刮底干净利落,体现高超的“全手工镶接技法”。
潘虔荣 提梁壶
拍卖纪录:
收藏警示:
真迹存世不足20件,多藏于公立机构(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博物院);
流通市场作品需重点验证泥料、款识、时代工艺特征,谨防清末仿品。
点睛之语:潘虔荣的代表作将几何造型的理性与自然意象的诗意完美融合,其76岁所作莲子壶更是中国工艺史上“人壶俱老”的传奇象征。欲睹真容,可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或查阅《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著)图录。
清乾隆 潘虔荣制万丰鞠轩款朱泥壶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