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6 来源:紫砂之家
陶都宜兴,古称荆溪,阳羡,境内水土利陶,砂壶宜茶。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尤以紫砂壶驰名天下。
有诗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可见世人对宜兴紫砂之珍爱。宜兴丁蜀镇羊角山的紫砂古窑址以及出土的紫砂茶具残片证实,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紫砂陶主要品种有壶、杯、瓶、鼎、碗、盘、碟等等,造型丰富多彩,尤以紫砂茶壶最为出色。其独有的实用性能与艺术鉴赏价值的高度和谐统一。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也说明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兴起。
“紫砂”是中国文化和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紫砂是一种特殊的品种。它具有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它是一种实用与艺术高度和谐而又妙不可思的特种手工艺品。紫砂壶以简练大方之形、淳朴典雅之色、安祥恬静之态,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深得海内外多方人士的钟爱。
宜兴紫砂壶艺,始自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今,饮誉海内外。紫砂工艺历经数度兴废衰荣,紫砂艺人更是名师辈出。从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惠孟臣、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陈曼生、邵大亨、黄玉麟,到现代的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他们将紫砂工艺推向了顶峰,紫砂茗壶“不胫而走遍天下”,其价值也达到了黄金所不能衡量的程度。
紫砂壶为什么这样名贵,概括起来可说是五个字:奇、美、趣、容、和!所以紫砂壶享有“壶中之冠,陶中之王,赏者倾心,藏家至宝”的评价。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最繁荣时期。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新一代的陶艺师在继承传统制壶技艺的基础上,借鉴古今名师制壶的优秀成果,在用泥调色、壶具结构、制作技术及造型装饰等方面,大胆推陈出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秀辈出,传承创欣欣向荣。
自壶艺大师顾景舟后,陶都又涌现了许多壶艺名家,他们文化修养丰富,全面掌握了制壶艺术手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周可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段方壶》就是其中的一把上乘之作。此壶形态饱满,端庄秀丽,表现手法特殊,采用上方下圆的方式,方中蕴圆,圆中有方,圆方结合,过渡自然巧妙,线条感及韵律感极佳。壶盖的处理优美而不失大方,弧度极佳,力度均匀。整器观之,稳健雄浑,颇有气势!加之壶身篆刻的书法,笔锋苍劲有力,更给壶增添了一份磅礴的气势。
在景壶轩作坊兼样品展厅里,壶艺新作琳琅满目,形态互异,且又各有特色。既有素心洁面的光货,亦有精巧如斯的花器。
光货如这把《四季如意》。此壶光泽明丽,砂质细腻。色泽明丽光亮,古朴风雅,力扫繁琐和俗套,视觉上更具张力。素心洁面的壶身,只是在壶底部以浮雕的手法刻以传统花纹。整器神形兼备,风度典雅。
花器如这把《蟠桃》。此壶砂质温婉,色泽丰盈。壶身扁圆,尤若新桃。嘴角、壶把皆以桃枝为形,以桃叶和未熟的蟠桃点缀其中。全壶的神韵在于壶钮,一颗硕大的蟠桃随意的立于壶盖。整器的造型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周可明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从学习中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攀登一座座的艺术的高峰。他在传统器形上的表现力已经尽显大家风范,《竹节提梁》和《掇只》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竹节提梁》,壶质精细、呈赤褚色,器表光亮润洁又略带古意。壶身呈圆柱形,折肩,腹腰壶嘴处雕竹叶为装饰,出竹节式的曲流。肩部伸出一枝苍劲的竹界为高提梁。各圆弧的盖面,雕塑角状竹枝钮,钮下贴饰几片竹叶陪衬,形态自如,宛若生成。此壶做工精巧,合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精美雅致。
《掇只》,壶体态饱满丰韵,敦实厚沉,壶嘴微微向上延伸,壶把蜿蜒如虹,力度均匀,显得挺括有神,沉静而深意隽永。壶体各个部位衔接自然、巧若天成,线条利落明确。“神在其中,意在其外”!
艺术源于传统,贵在创新。周可明在继承传统壶艺的精髓基础上,凭籍他的天赋和对紫砂壶艺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开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龙凤呈祥》是他紫砂艺术创新路上的又一个经典。此壶以龙凤为主题,壶体呈圆柱型,色泽艳丽。壶的为龙,俯首观望,微现龙身,仿佛隐于波涛之内,有得志纵横四海之意。壶嘴为凤,翘首远观,神态自在悠闲,傲气十足,有吉祥之意。龙凤遥相呼应,主旨雀跃于作品之上,言尽而意未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当益壮的周可明正在意气风发昂首阔步的走在紫砂艺术道路上。有着这样的雄心壮志,我想他的艺术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美!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