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钟云,字景泉,1949年生于宜兴丁山制陶工艺之家,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当代著名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入选《中华国际名人录》辞书。
自幼爱好中国书画、雕塑、篆刻,中国画作品曾多次获奖,同时为国内外名人收藏。曾得顾景舟大师赏识和关注,经宜兴陶瓷公司专业学校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课授、培训。创作经验和内涵学识丰富,尤其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学习、借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形成独特风格,成为当今紫砂壶艺术创作规范中的一面亮丽旗帜。作品多为壶艺收藏家、海内外重点博物馆珍藏。
获奖情况:1990年,“三脚星河壶”获江苏省二等奖和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新品“
圣桃茶具”在国家首届“汪辜会谈”上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高级礼品并颁发荣誉证书; 1995年10月“古贤吟月壶”获江苏省级铜奖;2000年11月“敦煌飞天”新品壶获国家级银奖;2000年“海纳百川”新品壶获国家级铜奖;2002年6月“凤鸣壶”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奖,12月“小石茶具”新品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铜奖;2003年“蛙鸣石趣壶”新品获博物馆学会、上海十大茗壶金奖。
发表论文:《浅谈“知足常乐”壶的创作思路》发表于2003年江苏陶瓷专刊第四期;《试论紫砂壶的构思理念和创作方法》发表于2003年12月《景德镇陶瓷》第四期(总第102期)。
紫砂壶在陶艺一栏当中,已经写下了很多精彩的篇章,在整个爱好壶艺的群体当中,都有较高的理解和见地,特别是传统壶形式的广泛传承和不断研究,对紫砂壶的造型、泥质与装饰,都可以淋漓尽致说道范畴。然而从近三十年中看,新人新作队列里头,也确实有很多鲜见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具有自我风格的陶艺创作群体。
本人也同样是昌盛年景中发展起来的,也在不断地自我提高和充实,表达着我的创作思路,在紫砂壶创作风格上不落俗套、脱颖而出并为人称道,具高贵气质和时代典范性艺术风格,抛弃一些传统的较常规的壶造型规范,独辟蹊径地寻找自我发展的艺术道路。 对于创新,我是从“读”开始的。从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文学艺术和美学经典中去读去吮吸这中华文明艺术慈母乳汁,去填补思维的艺术空间,也是这创作思路的内涵和源泉。我的创作思想是从“读”中来,我的作品力求回到“读”中去。 例如,我的作品“古贤吟月壶”是从读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有感而发:壶体塑造一段千年古柏,壶纽微雕成一仰卧的人物李白,仰首执杯,刚酒酣而诗兴勃发的神态让玩壶者也能从壶上读得谪仙风采。
又如“将军壶”由读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而制。壶体为青铜古钟,上饰青铜器龙凤纹样,正面浮雕为驰骋疆场、挥剑扬威的将军,并有立体篆书“百战不殆”,背面刻整篇《孙 子兵法》和“知彼知己”,尤为可读。 “学士品茶壶”作品读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生平喜好紫砂壶并自作一品提梁壶,合成“
东坡提梁壶”这样一段佳话。壶体以一古树为型,壶纽是一微雕人物“苏东坡”,形象旁有小提梁壶,古树配古人相得益彰。
“凤鸣壶”作品取材于古吉祥寓意之“凤鸣九州,天降奇瑞”的大吉大利寓意,造型为龙蛋形态和立体
如意文饰,曲线优美,俱有别于传统的造型手法。作品装饰用陶刻中啄砂地刻,古
瓦当中凤纹图案,另一面行草体“凤鸣”两字,该壶曾获2002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金奖。
更为精彩的“敦煌飞天提梁壶”取材于莫高窟敦煌壁画的优美飞天形象。将三两仙子形象连成提梁把式置于空间,有仙女飞动之态。同时开创了紫砂壶提梁类中,用人物雕塑的先例,该壶首作被蒋纬国秘书带至台湾收藏。
另外还有许多优秀作品,如“九龙戏珠壶”、“知竹常乐壶”,多为海内外重点博物馆收藏。重点一提的“
圣桃茶具”是受明代“项圣思”桃杯的启发制成,又从民国时期紫砂大师裴石民的杯托上获得灵感,两者相配,“圣思”不再孤单。
总之,紫砂壶品的可贵应重在它的可读性和文化内涵,这就是我的创作之路的准绳。我就是这样坚守着:壶意即我心,贵在研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