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峡
闻青龙峡有“云台山第一大峡谷”之誉,此行不能不去。四月三日下午,我们的车子开始进山,沿着山道盘旋而上,需要盘到山顶,然后再下到底谷,这山有多高呢?刚到山里的城市人处处都觉得新鲜,不断地隔着车窗向外拍照,施先生说,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渐渐耳鸣,知道山已经很高了,回头下望,不禁唏嘘,好险!急转弯处都竖着警示牌和反光镜,车子开得很快,所好是日晴天,地上不滑,车子安全在山顶停下,导游说:向下走,有电缆车,峡谷深着呢。迎面有好几株千年大果榉,好似守着山路似的,面对连绵横亘的山脉,我忽想到美国西部的大峡谷,那次我们只是在山崖上看看气势,今天是在我们的土地上并可下到深沟里去,便觉从容得多。电缆车像滑滑梯一样,腾空而下,停在另一个山头,再往下看,还有好深,似乎考验着游人,是不是能上能下。有的人停步不走了,有的走了一半犹豫起来,又往回走,我走在先行者之后,走着看着,崖上有个小憩亭,我便就势坐下来画起了速写,当我再起身,前面的人已不知走刀哪里去了。四月峡谷中只有浅浅的溪流在泥石间流淌,或明火灭,缓急蛇形,清澈见底,细看有小蝌蚪无数在游动,这情趣与这雄浑厚重的大峡谷形成了对比,这时,太阳将山崖照得一半亮一半阴,丛丛黄花点缀其间,崖上无大树,却有一株枯木盘屈凌空,在天蓝的底色上依旧显得生气。走来一个乡人,我问:“沿此峡谷一直走下去还有多远?”他说:“早着呢,也没什么好看的。”我问前面有没有瀑布看,他说“季节不对。”任是扫我的兴。我便坐下来不想再走,反正就这一条小路,前面的人肯定还要回来的。逆光下,山色忽变成了山影,溪水被照得像玻璃,反射出耀眼的白光。我问这大山,我未来欣赏你时,你的美谁来赞赏?如没有人来,你这美还存在吗?我莫名地说出了宋人陆九渊的哲学问题,唯物与唯心,到了画家的眼里同样也是见仁见智的。当我们又在山上会面时,没有下来的人说,我们看到你们像蚂蚁一样在山谷中行走,辛苦啦,我们在上面神游呢。说的也是,各是各的玩法,各是各的画法。回头途中见山中采石场放炮,腾起一阵白烟,李强说,可当白云看。
小寨沟
四月四日,早餐后乘大巴出焦作城,四十分钟,到了一个开阔地。我们误以为到了飞机场,原来是新建的云台山大门,门前是可容数万人的停车场,山西人做事也够牛的。道平说,前年曾来过这里,还没有大门,而游人特多,现在为开发旅游资源,把农户、饭店、旅游商店都包在里面了,气派是有了,而游人反而少了。就如一个人的名气大了,不能摆架势,再朴素一点才是。小寨沟相传为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刘武周和李世民安营扎寨的地方,因这里有水,“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又称潭瀑峡。我们沿着沟中大大小小的石头深入山中,像这样的山沟在其它地方也看过不少,这里好在乱石之间有石梁连通,人工天工混为一体,游人快乐地在这里拍照留念,时有几株盛开的桃花和杏花,红红白白在阳光下娇人,大丰写生桃花,二刚写生石头,值得一记的是乱石当中有一尊巨石甚是惊人,不知是何年何月从摩崖上崩塌下来的,这撞击力也奇了,将巨石中间裂开了一条缝,好似刀砍斧劈,题为唐王试剑石,多妙。再往前寻,约走了两公里,路穷,仰头好似井底观天,游览图上的龙凤壁这里就是了。图上飞瀑之下,如龙戏凤,大概要等到一场大雨后才能看到。眼前的条条溪流都是从石罅中溢出来的,聚到崖壑成了一个大潭,使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那喷洒出的水珠沙沙作响,像细雨一样好凉爽。这里很像雁荡山的大龙湫。我喝了一点水,这水唐王一定也喝过吧!已是午饭时间,此时此刻就我一人,忽有一种孤独感,人也奇怪,在喧哗热闹中,你会觉得厌烦,真正孤独的时候又会觉得落寞,空山好像在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我叫一声,便有回声,山静得有点可怕。于是赶快找回头的路,所好回头路并不重复,山沟左边的山崖上又筑出了一条道,我走走回头看看,枯枝乱藤慢慢挡住了视线。山转处,露出了一个小亭,嘿!画院的一伙人都在亭子里歇着呢,见我到了,领队说:“还差一个。”哦,还有比我更落后的。
红石峡
进入红石峡,“造化神工”四字才真的让人叫绝。据介绍,这些紫红色的石英砂岩沉积于距今十二亿年前的滨海地带,二百五十万年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了高达150余米的悬崖断壁,长亦150余米而宽仅数米或数十米的碧水峡谷。与青龙峡相比,这里的奇让人觉得有点“假”,有人说,像个大盆景,这又是与没有来过的人说不清的。我们先是从天桥上俯视后下到底部,穿过一段天然隧洞,豁然有水声,水声震响在两崖之间,天仅一线,这水声如雷如鼓,如鬼哭狼嚎,有一木桥跨越,胆怯者两腿颤颤而不敢过。岩石断层正好形成一人行的通道,矮处需弓腰而行。若依栏临水,或翘首赤壁,一转一景,皆是画图。各人感受不同,一会儿,前后全走散了。铿锵的水声离我渐渐远去,碧水静得如琉璃一般,画人物画的不妨将岩石比奇士,将碧水比美人,或可仿佛之。再往深处,水声又起,先是淅淅沥沥,水从长满绿树的石缝中流出,如许多把水壶浇注,转过阴阳,水声便哗哗地传来,愈近愈响,还夹着人声,再一转,却见很大的瀑布从崖顶上直冲下来,腾起了层层白雾,此时作家、画家都有点力不从心,唯音乐家胜之。危石上许多人拍照,为避让游人,我拾级而上,换个角度观瀑,这里遇上了道平正在写生,我不由地想,人为什么对水这么激动呢?自古以来,画家画了多少观瀑图二十人不厌,这里有中国人对自然的特殊情结。应该说山和水是相辅相成的,一动一静,一刚一柔,所以不朽,没有山的庄严,便没有水的灵秀,山是骨骼,水是血脉,有了山和水,然后有树木云烟,有舟楫道路,有亭台、桥梁……这大概就是中国为什么不叫风景画而叫山水画了吧。此峡印象难忘。
茱萸峰
茱萸峰,因年少时读王维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使我别有兴趣起来。上此山不同于上庐山之类的盘山公路,“跃上葱笼四百旋”,这茱萸峰实际上就是在两个山头的肚子间打转,进出有十一个隧道,成U字型而上,就像爬宝塔360度,然后又回到原点,是我所见的最为奇观的山洞。一阵兴奋之后,车子在山上一处平地停下,再往上便是步行了。只见一下围上来好些抬滑杆的民工,崔先生说:“你看我们这里谁是领导应先抬,于是民工一眼看上了李和高,看他们肚子大,大家都笑,其实道平早走在前面了。倒是卖拐杖的砍些树枝实惠,一下卖了好几根。游山,一般在下面远看都看不出险,只有到了最高处时才看出陡峭和变化。约好几点集中后,先一起队行,渐五六人,渐二三人,我穿过一片杂树林,见岔路,一犹豫就走错了,走到了另一个山头,于是又回头,我在一块石头上歇脚,是日正是清明节,感王维诗,便掏出手机给亲朋发短信,回信也很快,他们似乎已看到我此刻独坐在一个山头上。当我登主峰时已是中午一点多了,肚子已饿,力有不足,在药王洞前却遇到了策杖的张伟,他说:“我怀疑王维当年是不是上过这主峰,很难说了。那时没有汽车,没有盘山隧道,要上这么高的山顶要多少天啦。我说,那时的文人对时间的观念怎会与现在人同呢?忽听山顶上有人喊了,加油啊!正是抬头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继续往上,看到玉帝宫的顶了,就剩几百级台阶等我们,好陡。山顶阳光时隐时现,这玉帝宫还在建筑之中,那么多石块运上来真不容易,一女士在敬香火,然后抽签,很虔诚的样子,再让道士解释签的内容,其实一筒竹简无非都是行善、去恶、无为、处下、乐道、寡欲。叫人即时行乐,看轻功名得失。这时宫檐的铃铛传来清脆的声音,我们在山顶下望,虚无缥缈,远山躬揖,我们相互拍照留念。廊下坐着两个道士,一个长胡子的在打瞌虫,一个短胡须的在望着我们笑。
王莽岭
王莽岭距山西陵川县城四五十公里,有国道,但十里的路面皆裂成龟纹,坐在车上似坐船上,颠来颠去,路边有多家“补胎”、“吊车”的,可见这里煤车往来之多,一路收费站也多,朱说:跟现在的画一样,不管路况好坏,钱是要收的,甚至还要高些。又走了一段山路,中午至王莽岭,有横幅“山西好风光,美在王莽岭”,这里刚刚开发旅游,却先开辟一大片空地作停车场,可一辆车也没有,我们算是稀客了。导游将我们带入山中住在一个农民开的“老五旅馆”,把他家的房子全用上了。这里气温要比外面低七八度,我们加了衣服,饭后即进王莽岭观景,,进入景区,场面很大,灰灰的山影重叠在一起,叫得出的有骆驼峰、龟峰,还有许多古怪而未名的山头,好像都聚在一块儿开会似的。画山水的人自是很激动,据说这景点的开发起先就是摄影家和画家发现的。我们沿小路东行,先是一片长得矮而茂密的松树林,才一转,就发现此处山石冒然不同,大片大片的山岩全是横皴摺叠而成,还有许多的孔洞,不知谁为之起名“天书是库”,又“天授兵书”,实在是妙,颇令人想。这无数厚重累累的“兵书”间长满了乱蓬蓬的枯草和带刺的杂木,大壑间还有故事:东汉篡权的王莽为追杀刘秀曾屯兵于此。我一时错觉,觉这群峰环抱的山坳里,点点杂树乱石似乎都疑似起来,蜿蜒曲直的山路延至两山的缺口处,是不是刘秀就是从这跑掉的?阴霾的山中好似隐隐有肃杀气,这里怎么会这么寒呢?我在连续画速写时手都冻木了,再往前走岩石上有几株去刃后的苍松,老干分披,枝丫残断,在两岩之间是一深谷,挂了一块牌子“刘秀跳”。传说刘秀当时孤身只影,穷途末路,情急之中终身跳过次峡,我站在岩边试试,腿都发软,真不可思议。真会绝处逢生吗?刘秀后来成了东汉王朝的光武帝。这一跳,一步之遥成了大业。传奇的故事使得本来就奇的山水胜地就更奇了。这里仅用“美”字并不确。晚上,王莽岭的星月分外明亮,令人遥想,前几天还在唐王的小寨沟,今天已在东汉了。
锡崖沟
锡崖沟在王莽岭下。昔有道士在此冶锡炼丹而得名。四面皆山,东有马东岭,西有桦山,南有青峰围,北有王莽岭,交通不便。昔日这里很穷,然而走出了三个状元。为了把身翻,这里人从六十年代起,欲筑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可是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们学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在坚硬的挂壁崖上拼命,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终于凿出了一条十多里长的洞体隧道,为了透光,又在隧道间开了一个个的窗口,好似石窟一般。直至现在国家开发旅游,用现代科技只一年时间就在山下开了一条笔直的隧道与王莽岭连上了。那花了三十年时间凿出的挂壁崖隧道从此也就闲着,只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供世人作景观了。今天我们的东就是走的这条道,果然是险,不敢想象,这么浩大的工程是怎么凿出来的,我们让车子在挂壁间停住,都要在这儿拍照,几天下来,大家的视觉都疲劳了。此刻又兴奋起来,我们很想知道锡崖沟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还要为锡崖沟小学赠送一批书籍和经费哩。来迎接我们的校长很年轻,他特意让学生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都列队在操场上,小朋友都穿着整齐的校服,看到我们都很好奇,毕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还比较生疏,出于我们意料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穷落后,村民们都在盖新房,都会利用太阳能。有个象戏台一样的建筑上写着大字—桃源人家。他们利用天赐的地貌在修建家园。在沟的上下,架桥设栏,栽花种树,有栗、柿、枣、梨、山楂、红果、核桃等,正阳春四月,气温要比王莽岭暖和得多,桥头有一龙王庙,柱上有联:“居东海风调雨顺;坐龙宫国泰民安”,庙里有塑像,但无香火。街上村民悠闲自得,听歌,打牌,下棋,晒太阳,民风淳朴。我们走进一家院子,主人邀我们进去喝茶,临走给钱,死活不肯要。他们养鸡养兔养猪,也养蜂,却不见狗。群山环抱,沟壑相连,两个丫头在屋顶上说悄悄话,一头驴呆呆地恁着,多有意思的地方。我似乎找到了我要画的世外桃源,若陶渊明有知,定会说“莫与外人知也”。再回来的路上,我在速写本上打起油来,“愚公何必要移山,瞎忙不如顺自然。如今好似一场梦,此山原来是宝山。”我们不无担心地猜测,开发旅游热的同时,会不会又将这里的民风和天然资源破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