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2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一把紫砂提梁壶,架在橄榄炭火上,慢煮至壶嘴冒出白雾,徐雯轻轻提起,将这壶普洱茶注入紫砂公道杯,轻声细语中,分享着红枣同煮的茶汤……
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最多在烛火上温着,怎成了炭炉上的煮茶器?徐雯笑道:我的紫砂泥,我自己拉的坯,纯手工做的器皿,敢用!你看,这个是藤编提手的红泥紫砂壶是用来炭火上煲粥的,那个是根据石瓢壶改良而成的另一个煮茶壶。盖瓯、壶承、急须、茶则、盖置、茶海……转眼间,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徐雯在其桃花坞创意园的雯宝阁陶艺工作室里摆出茶席,这些纯手工紫砂用品令人惊奇。
薄胎紫砂盖瓯,盖上飘着“浮萍”,那只摇曳着须脚的河虾成了盖柄; 看似并不规整的紫砂公道杯,原来为了拿起来称手而特意构成的弧度;苏州书画家的题字或小品,画龙点睛般地出现在茶则上;制作紫砂壶时多余的绞泥,随形捏个香插或茶匙、盖置、杯垫;看似质朴无华的壶承,独创地用了茶叶的纹理;借鉴日本银壶的造型,创造性地做成了紫砂急须;小巧圆润的紫砂“纳”壶,灵感来自于寒山寺的托钵节……徐雯在制作艺术紫砂壶之余,玩般地创作设计了苏式生活道具。
生在陶都,长在窑场,徐雯自幼便与著名制壶大师顾景舟、蒋蓉老师为邻,耳濡目染,艺术熏陶在无意识和有意识间交替吸纳。1988年她毕业于江苏陶瓷轻工业学院,在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紫砂壶设计制作。她擅长绞泥技法,在二十多年的陶艺创作实践中,以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千姿百态的形态表现著称。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瓜果蔬菜都是她造型的题材,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宇宙龙》等作品,奇妙的构造与思维,借助了泥在绞化过程中的变幻所形成的气象,形神兼备、妙趣横生。革故鼎新,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作品逐渐形成圆润光滑、从容雅致、拙中藏巧之风格,体现着一种遥山远水,澄静悠扬的美好意境。而这一切从宜兴到苏州,是她不断突破艺术“瓶颈”的自我提升。
“感谢苏州,感恩如此深厚的文化滋养了我,感受着四时景象与意趣转换时的艺术美感……”2005年,徐雯毗邻寒山寺建立徐文陶艺工作室,添墨接友,玉石相亲,融入姑苏文化,汲取姑苏姐妹艺术之精华,结庐寒山,把那悠远的钟鼓一声一声捧出,寄于壶中,先后创作了《渔翁壶》、《金牛嬉水壶》、《仿古石瓢壶》、《仿古水平壶》等。2008年,又在平江区桃花坞创意园大师坊建立雯宝阁工作室,其间虚心学习借鉴各位大家名师的绘画、石雕、木雕等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壶艺创作中,那把《丹桂飘香壶》,一朵是清香,一朵是芬芳,一朵一朵又一朵,把姑苏秋境绞在了壶上,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其间。
壶容天下茶,历经火烤水泡,依然一团和气,终成清香四溢,超凡脱俗。壶不是壶,是一种文化,茶不是茶,是一种精神。得益于茶文化,渐渐融入吴门的徐雯不断从苏工、昆曲、茶道等传统苏州文化中汲取灵感,将那些蕴藏在历史里的气息融入紫砂创作,将自己的人文情怀融入其中,化为接地气的生活用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