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陶艺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雕塑大师王卫就是其中之一。
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王卫自幼喜好书法、绘画,读大学时又系统学习了陶瓷工艺的理论与实践。在长期的学习、创作探索中,博采众长,为紫砂雕塑在传统基础上注入新的创意与特色,突破了紫砂雕塑固有的题材和风格,使作品自然古朴、细腻生动,别具神韵,并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早在十年前,他就制作完成了迄今为止世界最大、制作难度最高,一体烧成的紫砂雕塑作品——苏东坡像,一直安放在东坡中学广场,深受业内人士、藏家的好评和钦佩。
无法割舍的艺术情怀 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近年来,紫砂陶在拍卖市场行情也一路看涨,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王卫作品:《弥勒佛》
王卫善于创新,工于陶艺,对生活中的素材有敏锐的洞察力,紫砂制作技术扎实,设计的作品新奇出众,立意隽永,从而使作品兼具时代气息与古典元素。
王卫的父亲是下放到江西婺源的上海知青,母亲是婺源本地人。王卫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婺源人,童年至青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婺源。
聊起儿时的自己,王卫调侃道,“书读得不怎么样,但是画画特别好,人家上自习,我就爱画画。”
那时的他把砧板当做画板,临摹他人的作品,画一切喜爱的事物,尤其爱画那些生机勃勃的树苗。
在婺源生活了21年后,1988年,随着父亲的返城,王卫随家人到了上海。刚到上海的他就被分配了一个在市中心上班的工作,然而,他做了一个“在别人眼里有些看不懂”的决定——放弃令人艳羡的铁饭碗,报考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对于他来说,那里才是梦到达的地方。
果不其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年,王卫就考入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开始自己正规的艺术之路,在大学期间,他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从小到大的艺术梦想。除了上课,就埋首图书馆,或者沉浸在雕塑室搞创作。
1991年,王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千峰艺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内地与台湾合资的企业,福利待遇都远远高于当时的大多数内地企业。王卫负责做一种西洋人物的油泥雕塑,产品都是出口国外的。上班第一个月,王卫就拿到一千块钱工资,他花了600多块钱买了当时非常拉风的雪豹皮夹克。
一年之后,时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研究所所长李游宇找到王卫,对他说,“跟我到宜兴去不去?到那儿专门搞设计。”
王卫问,“工资高不高?”
李游宇回,“肯定高!”
王卫干脆地答道,“去就去。”
其实,王卫选择到宜兴的理由除了经济原因,还有最吸引他的一点——终于可以搞艺术创作,而不是整天捏西洋的圣诞老人!
紫砂雕塑大师:王卫
就这样,25岁的王卫拎着一个皮箱,坐了8个小时长途大巴车,到了一个“到处是烟囱,环境一点都不好”的地方。他被安排到宜兴紫砂三厂专门做设计,做模具。“我们住的地方就在办公楼边上,都没地方洗澡。但是我不管,反正我喜欢这一行。”
宜兴陶瓷源远流长。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誉为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紫砂成品,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内外。宜兴陶瓷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紫砂作品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有些作品还被作为国礼。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