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0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宜兴紫砂的传承需要新一代紫砂人的共同努力,他们所要付出的或许比上一辈会要少些,但其目的却是一致,毛国强儿子毛子健就誓将毛家陶艺一直传承发扬下去!
1972年出生的毛子健,在当今宜兴的紫砂界内虽说还是小字辈,但他却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已经颇令人瞩目。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在国内各类评比中获奖,而且还先后被南京、无锡等博物馆收藏;他曾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进行制作表演,展示紫砂壶独特的制作技艺;他前往东南亚及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举办作品展览,弘扬紫砂艺术……这位身上有股书卷气的年轻小伙子,在壶艺传承中一路向前迈进。
如果说毛子健出身于陶艺世家,那么还可以加上“地地道道”几个字。毛子健的爷爷毛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办了誉满江南的“毛顺兴”紫砂陶号,当时宜兴紫砂界的名家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等均是毛家的特聘技师。毛顺生虽是一店之主,但做壶做花盆也是一把好手,其妻张凤娣夫唱妇随,一生也做了许多“毛家壶”。毛子健的父亲毛国强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0多岁就拜紫砂陶刻名家任淦庭为师,踏上了紫砂之路。从小,毛子健就接受紫砂艺术的熏陶,以致他稍微有点懂事,爷爷毛顺生问他长大了干什么时,他竟脱口而出:“做壶!”1977年,昔日的一代紫砂大窑户毛顺生去世时,拉着才6岁的毛子健的手,眼睛里充满了殷切希望:“毛家已有两代人做壶,到了你这第三代,还要把壶做好啊!”当毛子健长成一位英俊、儒雅的小伙子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壶,决心把毛家壶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凭着丰厚的家学,凭着对紫砂艺术的热爱,毛子健在壶艺上入“道”很快,显示出了制壶的天赋。他拜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刘建平为师,学习他人的制壶长处。为了增加自己的学养,他先是参加了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习,在取得专科文凭后,又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攻读本科文凭。他常常告诫自己:要做出一把壶来并不难,难的是做出一把有生命、有意境、有内涵的壶来。于是,他在书本里补充“营养”,在“毛家壶”里寻找“源泉”,在制作中不断探索壶艺。
毛子健的作品逐步显示出“大度端庄、文雅古朴”的风格,其中充满了“精、气、神、韵”。他创作的“天地造物”对壶,看上去很简单,却是“紫玉无声化天地,造物无言却有情”。这组对壶,在造型上借鉴了酒具的造型,整体线条流畅。他用一高一矮的两把壶表现天地,高者,如天般高远、广阔;矮者,如大地般厚重、广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学会副理事长马达观看后说:此对壶反映出阴阳关系,把中国《易经》的文化融于其中,且壶的造型优美,讨人喜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观后说:整组壶构思非常有新意,用色和谐,尤其是矮壶造型非常讨喜。主题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天地阴阳包含一切,一高一矮配合协调,犹如情侣,天地相伴。而国际雕塑大师、油画大师德拉格·马林·薛林纳则用激动的语气说:这组壶相对,给人的感觉犹如恋爱中的男女轻声细语,悦耳、愉快、性感,同时暗示相互关系天长地久。壶是优雅的,为享受生活而制作。它们一大一小对比适中,几乎要发出光来,光彩照人。一对出自年轻人之手的壶,能赢得几位大师的赞美,可见它已不是普通的一对壶,它被作者赋予了生命。
2007年的秋天,对于毛子健来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是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制壶才艺的秋天。天津著名书画家高景林特地来到宜兴,要与毛家父子合力创作一批紫砂精品,即由毛子健制壶,由高景林在壶上亲笔书画,由毛国强提刀镌刻。一位是自己仰慕的著名书画家,一位是自己敬爱的父亲、陶刻名家,他们“一笔一画贵如金”,却全要着落在自己制作的紫砂壶上,毛子健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然而,毛子健凭着扎实的制壶技艺,凭着对紫砂壶艺的深刻理解,他竟挥洒自如地制作出了一把把令两位大师满意的紫砂壶。这就像是一场竞技比赛,有时是高景林先书画,毛子健根据书画的含意制壶;有时是毛子健先制壶,高景林根据壶意书画。如高景林书写:水涨江南。毛子健根据“水涨江南”这几个字,制作了一把“曲水壶”,壶身上的一条曲线,就像一片涨起的江南之水。毛子健灵机一动,制作了一把“赏菊壶”。高景林见了此壶,立即想到了盛开的菊花,挥笔在壶上书写:茶已熟菊已开,赏菊人来不来。高景林书写: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毛子健信手拈来,制作了一把“安然壶”,壶嘴弯曲,就像能说话的鸟嘴。就这样,毛子健创作了近百把款式不同、寓意不同、充满诗情画意的紫砂壶,创造了他在紫砂艺术之路上的一个奇迹。高景林也为这位年轻人的壶艺所折服,当他为毛子健制作的一把似方似圆的“提梁壶”书画时,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丁山毛子健,一环套一环,匠心独运处,提梁方中圆。
毛子健,在壶艺传承中健步走,走出了一条传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传承的宽广之路。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