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3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孔良法的作品充满了浪漫唯美的文人气息。随性流畅的草书、泼墨写意的山水、笔走龙蛇的陶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十分完美的融合,他自己也常常醉在自己的作品中,怡然自得。在他自己看来,风雅紫砂、兰亭幽趣、
水墨情怀正是他自身的写照,也是最牵动他心魂的地方。
孔良法常常会令人产生一种迷惑--他到底是一个书画家?还是陶刻家?
随性流畅的章草、泼墨写意的山水、笔走龙蛇的陶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十分完美的融合。 孔良法的壶就是这么一种典型的文人壶,充满了浪漫唯美的文学气息。他自己也常常醉在自己的作品中,怡然自得,以一种近乎
痴迷的状态不断地学习、领悟、进而创作。在他自己看来,风雅紫砂、兰亭幽趣、水墨情怀正是他自身的写照,也是最牵动他心魂的地方。
正是因为这种牵挂,他才在1996年的时候,听从心灵的召唤,毅然离开自己奋斗了多年的企业,一心投入他钟爱的艺术,也成就了紫砂史上"弃商从艺"的传奇。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对艺术的钟爱其实应该是萌生在骨子里的一
种天性。据孔良法回忆,自己在小的时候就狂爱书画,经常不论场合、不分介质地作画、写字。这种热爱一直在他心中涌动。直到1996年,遇到着名书画家程十发,他对孔良法说:"你不要搞企业了,你在书画方面一定会做出
名堂来的。"之后,程十发给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写信推荐孔良法,孔良法自此进入中国美院学习中国画专业,主攻山水。
带着自己特有的灵性,孔良法在古人的山水、书法间神游,涉猎唐、宋、元、明、清诸多名家,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都落落大方,又沉着痛快。他对王羲之的字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在逐步的学习和探索中,他慢慢地体会
到,真正的书法不能是"绕来绕去,过分地缠绕"的,而是应该去追求自然的秉性,而且,草书写在茶壶、花瓶上也应该遵循自然的形态。2000年左右的时候,孔良法的陶刻作品逐步确立了随性自然的风格。
现在看孔良法的陶刻作品,会觉得书、画、陶结合得相当完美。其实,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在慢慢地琢磨,慢慢结合。后来,他总结出来,书画与线条的质感其实是相通的,主要是要处理好深浅和疏密的关系。他有两
把壶一直不舍得卖,就是因为结合得非常好,爱不释手。为了"吓退"买家,他给这两把壶开出了一个"诚心不卖"的价格--50万元。结果,一个买家上门第一句话就是:"啥时候您真的想卖了,价格你说了算。"
孔良法的作品取得如此成功,也缘于他有一个能读懂他的妻子。孔良法的作品讲究的就是书画与壶的完美结合,往往是他的构思,由妻子史亚琴"操刀". 身为制壶大家的史亚琴深知孔良法,因此,她在壶型、泥料、色彩以及
细节的地方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他们俩人的合作正是相得益彰。
在孔良法的案头,常常会摆着一些紫砂壶,不同的器型,不同的泥料。他看似不经意地摆放,其实一直在心中构思,如果哪一天灵感来了,就会提刀(刻刀)挥洒。他的陶刻有一个特色,兴致来了的时候随意泼墨,全不顾尺面
大小。但是这样写来,疏密有致的排列,反而更有自然的意趣在里面。
孔良法的陶刻笔画也与旁人不同,无论是书法笔画,还是山水线条,都十分饱满,表现得非常完整。他在多年的经验积累中体会到,刀速一定要到位,而且两刀能解决的决不用第三刀。
在孔良法的身上,有一种"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情怀。他说,"我不是为挣钱而才去创作。现在这个时代很好,只要把作品做好,自然有人来欣赏".
孔良法就是这样,陶醉在疏落有致的书法中、泼墨写意的山水中。当他灵感来了、投入创作的时候,你最好不要打扰,因为他一定沉静在一种"我醉欲狂君且去"的癫狂里。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