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0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一提到茶道,一般人都会想到各种材质的茶海、紫砂茶壶茶杯等等用具,而在唐文权看来,这些都属于初级阶段,自己已经过了养紫砂、包浆的时期,而是更注重茶壶的器物之美。
今年35岁的唐文权有不少头衔,自由手工艺人、三耕园扇庄少庄主、四闲山房主任、天津民间文史学者、天津记忆文化保护志愿者团队成员、自由戏曲曲艺评论人……但他说自己最喜欢的身份还是“传统文化的追随者和继承者”。对于玩壶,他对自己的定义是——我就是个收破烂的。
玩壶为了恢复传统
“其实是从去年,我才开始真正收集茶壶。”一副眼镜、一件中山装,年龄并不算大的唐文权言语中却透着一股成熟劲儿,“喜欢茶壶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最初可能就是因为觉得好看。”他一点儿不否认,自己最早喝茶,也是从广东、潮汕的功夫茶阶段开始的,“就是人们普遍熟悉的那种,称为湿泡法,玩的是紫砂、汝窑,讲究的是养壶、包浆、开片。” 但唐文权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种茶道圈子里的人很多都是商人,也就是卖茶的,他们给你讲怎么喝茶,讲所谓的茶艺,都有商业目的在里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对历史了解的过程,我慢慢发现干泡法才是汉民族传统的方式,而湿泡是在闽粤形成的,并不属于中原。只不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北方逐渐丢失了喝茶的传统,更多的是普通大众生活中的一个东西。而闽粤的湿泡法经过沉淀流传下来,反过来影响了北方的饮茶习惯,其实这种方法本来是后有的。”
唐文权所说的干泡法,就是他现在玩的这种,基本以铁壶、铜壶为主,更注重茶具的程式化,比如器物的材质、摆放,甚至先后次序等等。“我们希望的是在考证历史的过程中,逐步恢复汉民族本身应该有的一些传统,喝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日本工艺注重继承
在唐文权看来,说到这种喝茶的方式,就不能不提到日本。“在我看来,仅就传统文化而言,中国更讲究发展,而日本更多固化了中国唐宋时期的遗轨,并且全盘继承了下来。这种传承有序的工艺和文化,中国现在基本只能在博物馆或出土文物中见到了。”
民艺——是日本一项重要的艺术门类,类似中国的民间艺术品,但在日本民艺制造的东西首先是为了使用,必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就像铁壶。
至于为什么日本的铁壶在圈内更被认可,整体水平也更高,小唐认为这和“匠人”有关。“你知道‘匠气十足’这个词吧,其实在中国不算个褒义词,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匠人是不受尊敬的,后来更经历了一段传统工艺没有消费对象的时期,这都造成了一个后果——中国匠人群体的萎缩。”说起这个,他特别强调,自己并不认为日本的工匠就比中国的强,只是环境和观念的不同使两者走向不同的路,“日本的匠人,在老一辈人中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几辈人都干一件事,不会想投机取巧,也会考虑生存,但不会急功近利。”这种观念和意识,使得日本的老东西与新东西没有区别,有的只是年代的不同,这也是日本铁壶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随遇而安享受过程
现在的铁壶市场比从前火爆了不少,唐文权觉得,玩这个的人群确实在扩大,相比3年前或许增长了10倍,越来越多的人认这个东西。
如何挑选一把好壶,唐文权觉得主要看四个方面:氧化、壶型、壶把和壶盖。“都知道铁壶容易生锈,所以后来出现了一种‘涂层壶’,说白了就是挂一层搪瓷,这恰恰让壶失去了天然的魅力。日本的壶也做氧化层,但是是纯天然的,是用药水反复浸泡形成的,这种配方人家是绝对保密的。”至于壶型,他更推崇比较简朴的款式,有简约的博古图案,“其实铁壶里也有‘土豪金’,其实工艺更复杂,价格也很高,但我觉得玩壶炫的不是财富,是内涵,所以我更倾向于人文味儿浓、内敛平和的样式。”壶把和壶盖更多是从工艺、审美的角度去评判,当然壶把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必须能垂直立稳,小唐说这和烧纸的过程有关。
正因为对于选壶有自己的标准,唐文权对于玩壶同样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你说我有没有特别想要的壶?有,我想收把银壶,但太贵了,我买不起。不过这不影响我玩壶的心情,玩这个不是靠贵来衡量的,享受的是一种消遣和玩的过程。所以我收的这些壶没有什么名贵珍品,都是符合我口味的,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是好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开始跟你说‘我就是个收破烂的’。”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